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高光侠研究组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HIV-1 Gag-Pol expression by Shiftless, an inhibitor of 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新的宿主抗病毒因子(命名为Shiftless,简称SFL),抑制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程序性-1位核糖体移码(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病毒感染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作为最小的可复制的生物体,病毒又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生物学规律最初都是在病毒中发现的。由于体积的限制,病毒的基因组通常比较小,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比较少。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利用一些特殊的机制扩展其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其中一种常用的机制是称为程序性移码的蛋白质合成重编码机制。病毒RNA上含有程序性移码信号,核糖体翻译蛋白过程中遇到此信号时会发生停顿,其中大部分核糖体以原来的读码框翻译,但有一小部分核糖体在RNA上发生滑动,以新的读码框继续翻译。结果是病毒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其N-端序列相同,但C-端序列不同。如果核糖体后退1个核苷酸,则称为-1位程序性移码。HIV病毒利用-1位程序性移码翻译结构蛋白Gag和包含复制酶的Gag-Pol蛋白,是病毒复制过程中必须的一个步骤。

  在与病毒长期共存过程中,宿主进化产生了多种抗病毒机制。针对-1位程序性移码这样一个常被病毒利用的方式,人们很久之前就认为宿主应该存在相应的抗病毒机制,但相关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高光侠团队长期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最近发现了能够有效抑制-1位程序性移码的宿主抗病毒因子Shiftless。该蛋白对来自多种病毒及宿主mRNA的-1位程序性移码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Shiftless通过结合-1位移码翻译过程中的核糖体及mRNA干扰核糖体的移码过程。

  程序性移码机制最早在病毒中发现,但后来发现该机制在所有生物中均存在,而且除了用于翻译重编码,还可以调控mRNA的稳定性。在高等生物mRNA中,生物信息学预测,含程序性移码信号的mRNA可能多达2000个,但目前为止经过验证的只有极少数几个。对程序性移码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抗病毒提供新的靶点,另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但是,目前人们对程序性移码是如何调控的却知之甚少。Shiftless的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1位程序性移码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效工具,不仅在抗病毒研究领域,也在其它领域有重要的前景。

  高光侠为论文通讯作者,课题组副研王新路、助研宣依昉和博士生韩玉岭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杨福全、研究员高璞、高级工程师丁翔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tephen P. Goff参与了相关研究。该研究得到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卫健委和中科院等的基金支持。

图片.png

SFL抑制-1PRF机制模式图


相关文章

活体器官年龄测定现实可能性,血液中的蛋白质成为关键指标

导读:实现了从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中挑选出的器官特异性衰老标志物 新研究在血浆中发现了器官特异性的衰老标志物,可以突显个体在一个或多个器官中的衰老速度超过正常。"我们的研究引入了使用......

蛋白质组学之窗:英国生物库项目将改写疾病认知

导读: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开放获取蛋白质组学数据集为未来发现新型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来自英国生物库制药蛋白质组学项目的科学家们在本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两项重要研究中揭示了遗传学、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白色脂肪组织蛋白与糖尿病、运动训练相关

一支丹麦研究团队通过对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与个体体重、2型糖尿病(T2D)状况、运动训练以及相关的临床或代谢特征相一致的蛋白质变化。正如他们在周三的《ScienceAdvance......

打破领域瓶颈!张锋再发Science

微生物系统是包括CRISPR在内的许多生物技术的基础,但是序列数据库的指数级增长使得很难找到以前未识别的系统。2023年11月23日,博德研究所张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ugeneV.Koonin共同......

探索蛋白质组学新境界——第一届AI蛋白质组学技术研讨会召开

2023年11月17日,上海易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第一届AI蛋白质组学技术研讨会-暨易算生物第一代易肽蛋白质组学质谱前处理机器人发布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

新进展!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色谱(CEC)因兼具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选择性和毛细管电泳(CE)的高分离效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毛细管电色谱中,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材料对获得优异的分离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一代“阿尔法折叠”登场,预测范围从蛋白质扩展到其他生物分子

英国“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日前公布了新一代“阿尔法折叠”(AlphaFold-latest),不仅准确性显著提高,预测范围还从蛋白质扩展到其他生物分子,包括配体。该模型已可以预测蛋白质数......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与......

一批蛋白质样品随神十七上天,将助力可降解仿生骨骼研制

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刚刚干了一个通宵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空间蛋白质展开5项研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