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张永顺小组研发出胶囊机器人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永顺带领的团队正在研制胶囊医疗微型机器人,并实现了机器人在肠道内的垂直游动,此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发表在今年第七期的《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上。 目前,医院常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只能检查肠胃中相应的部分,但因为镜子插不到很深的问题,仍有盲区查不到,而且这种检查方法让患者十分难受。张永顺目前正在试验的机器人外表和胶囊差不多,体型比胶囊略大一些,长宽为40×15mm。在以后实际应用时可做得更小以方便吞咽。 张永顺介绍,国内外的医学界都在研究胶囊医疗微型机器人,“怎样控制机器人是国际难关,肠道环境复杂,机器人要在外界的控制下自由活动比较难。”他说,他研发的技术是使用外力磁场对机器人实施控制,通过对猪肠道的实验证明,他的机器人可实现外力控制下在肠道内的垂直游动,并且不会对肠胃造成损伤。 张永顺表示,他的研究小组正在对肠道内的弯曲......阅读全文

张永顺小组研发出胶囊机器人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永顺带领的团队正在研制胶囊医疗微型机器人,并实现了机器人在肠道内的垂直游动,此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发表在今年第七期的《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上。   目前,医院常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只能检查肠胃中相应的部分

机器人胶囊帮助诊断小肠疾病

  4月17日,医务人员在为吞服了机器人磁控胶囊内镜的患者做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用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技术开展了199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这一高新技术可提高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尤其是小肠疑难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对小肠活动性出血诊断的准确率几乎达10

“胶囊”机器人让胃镜检查不再恐怖

   “通过一颗小小的胶囊,肠胃道的情况可尽在掌握,让胃镜检查不再令人望而生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日前在云南昆明表示,随着首例遥控胶囊胃镜检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落地,患者不插管即可完成一次无痛、无创、无麻醉、无交叉感染的胃镜检查。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昆华医院,李兆申院士团队给患者

机器人胶囊可将药物送入消化道

  在发表于最近的《科学机器人》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药物胶囊,有朝一日或能取代注射给药的方式。该胶囊的“机器人帽”到达小肠时,会旋转并穿过粘液屏障,使胶囊携带的药物能够进入肠道内的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置换粘液,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在局

张枫逸:“皮革胶囊”事件,监管又没跑过媒体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报今日A8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商的恩惠,而是来自他

全球首台“胶囊内镜机器人”投入临床使用

  今天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获悉,由该院联合上海理工大学、武汉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已获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并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据查证,这是全球首台可定位可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患者只要吞下一颗普通胶囊药物大小的胶囊内镜,医生就能把隐藏在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

微纳机器人助力新药研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机器人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最新成果《微组织3D 生物制造的新方法》,近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微尺度》杂志。  生物医药领域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其操作对象从结构化的零部件转变为非结构化的活体细胞,操作环境也由常态大气转变为生理液态环境,这对机器人技术的感

胶囊微型相机可穿越身体:每秒拍摄18张照片

  一旦患者吞下胶囊内试镜(照片显示),它就会在体内穿行几小时。患者一次只能服用一粒。患者佩戴一条接受和储存这些照片的腰带。  它有助于识别小肠内的乳糜泻和克罗恩氏病。尽管用传统医疗设备可成功扫描食道、胃和大肠等身体部分,但内脏和小肠(胶囊内试镜拍到的照片)等其他器官无法用内窥镜进行观察。内窥镜是一

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在沈阳成立

   日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在沈阳举行签约揭牌仪式,双方合作共建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京海、沈阳自动化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分别代表所在单位在会上致词。会上,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于晓松、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李硕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中国医科大学——

日本将研发水果采摘机器人

  北京时间9日共同社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下属研究机构8日表示,计划在2020年度底之前研发采摘苹果、梨等果实的机器人。此外还将研究适合于机械化的树形栽培技术。此举旨在通过农业机器人大幅节省农业劳动力,从而推动大规模果树经营。   目标是将果树生产作业时间最多减少五成,争取最晚在2025年左右推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