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MS发展简述

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全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离子源,以质谱进行检测的无机多元素分析技术。ICP-MS技术起源于已有的两种技术——氩气ICP和四级杆质谱仪,这些系统虽然还需要在ICP与质谱仪的接口方面作一些改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质谱(MS)技术的联姻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分析化学领域最成功的创举,也是分析科学家们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国际性技术合作。从1980年Houk等人的第一篇ICP-MS可行性文章发表,到1983年第一台商品化仪器的问世只有3年时间。尽管早期ICP-MS系统昂贵、庞大、复杂、自动化程度有限,而且信号漂移严重,但低检出限的多元素同时检测和简单的质谱信息输出(包含同位素比值信息)等显著的优点使人们很快接受了这项刚出现的技术。常用术语质量数:在核子/原子中,中子和质子的总数。核素(Nuclide):......阅读全文

ICPMS发展简述

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全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离子源,以质谱进行检测的无机多元素分析技术。ICP-MS技术起源于已有的两种技术——氩气ICP和四级杆质谱仪,这些系统虽然还需要在ICP与质谱仪

ICPMS发展史

  1974年  产出第一台ICP商品机  上世纪60年代末期,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的原子光谱技术成为当时应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1970年人们注意到,使用当时的光谱仪分析岩石样品中的微量元素遇到高浓度基体(高于30%)时,基体谱线会对微量元素产生明显的干扰。对富含谱线的基体元素

简述ICPMS组成和应用

  ICP-MS,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它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高温电离特性与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  ICP-MS仪器所使用的等离子体除了方位和线圈接地方式外,与发射光谱中使用的基本相

ICPMS最新应用及未来发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是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分析测试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高温电离特性与四级杆质量分析器(MS)的快速灵敏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元素和同位

ICPMS最新应用及未来发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是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分析测试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高温电离特性与四级杆质量分析器(MS)的快速灵敏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元素和同位

ICPMS发展简史及应用范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它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ICP-MS的高温(7000K)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可分析几乎地球上所有元素。ICP-MS技术的分析能力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无

简述杜冷丁发展历史

  杜冷丁(Dolantin),是一种抗痉挛的止痛药,在1939年时由赫希斯特研发的,专门用于伤口止痛。1940年初,化学家赫希斯特成功地把这种药的效力提升了20倍。长效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为“美沙酮”(Polamidon)。(在1944年,德国大约生产了650吨止痛药用于战争。)

简述葡聚糖的历史发展

  葡聚糖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illem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酵母细胞壁有一种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之后,经过图伦大学Diluzio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中提高免疫力物质是一种多糖——β-葡聚糖,并从面包酵母中分离出这种物质。  β-葡聚糖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

吉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简述

  近年来,吉安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培育,着力完善平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后劲。生物医药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正朝着种植、加工、包装和科研一体化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迈进。   近年来,吉安市梳理和整合现有的医药产业资源,加强布局调整和区域优化,依托较为丰富的中药

简述中国衡器行业的发展

  中国的衡器行业是一个具有漫长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基础行业。改革开放后,中国衡器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衡器工业的管理体制、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更是变化巨大。多年以来,中国都是以机械衡器为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扩大对电子衡器的使用和对大型自动衡器的研制,中国现

简述元素氮的发展简史

  1772年由瑞典药剂师舍勒与卢瑟福 [6-7] 分别独立发现发现,后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是一种元素。  1787年由拉瓦锡和其他法国科学家提出,氮的英文名称nitrogen,是"硝石组成者“的意思。中国清末化学家启蒙者徐寿在第一次把氮译成中文时曾写成“淡气”,意思是说,它“冲淡”了空气中的氧气

简述气相色谱发展历程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的发展与下面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

简述液相色谱发展历史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

简述色谱仪的产品发展

  色谱仪是进行色谱分析的装置,包括检测装置,记录和数据处理分析,具有灵敏感,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化学产品。以下就是色谱仪的简单的介绍。  色谱仪目前正朝微型、高通量、多功能等方向发展,尽管全球毛细管电泳市场份额并不大,但是由于毛细管电泳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等

简述甲肝疫苗的发展趋势

  我国已成为全球疫苗产品的最大的需求与供给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已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中国正在相关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努力迈向疫苗研发和生产强国。  未

简述制冰机的发展状况

  到2012年,我国制冷行业仍然主要存在三大不足。一是对引进的技术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在工业领域中,我国制冷行业与国外接触算是比较早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引进技术,并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进入21世纪 ,我国制冷行业的技术进步还远远不能满足其他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尖端技术及产品仍不

简述脂肪醇的发展过程

  脂肪醇最早是由鲸蜡制取的,所得的混合脂肪醇经磺化中和后成为硫酸盐,是最早的一种阴离子洗涤剂。其后开发利用来源比较丰富的椰子油、棕榈油和牛油为原料。水解所得脂肪酸再还原为醇。统称为天然脂肪醇。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后,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称为合成脂肪醇。生产脂肪醇的方法比较重要的有高压加氢法、

简述极谱仪的历史发展

  捷克化学家海洛夫斯基领导开发出第一代极谱仪以来已近百年,在我国第一代极谱仪为1883出生于50年代,这种连续快速滴汞的仪器至今仍用于教育与演示极谱分析基本原理。以 单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汞滴产生后期最后2秒完成一次扫描的极谱分析方法(简称单扫极谱法) 称之为近代极谱,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仿制国

简述氯化聚乙烯的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德国Hoechst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氯化聚乙烯。最早是由安徽省化工研究院研制成功“水相悬浮法合成CPE技术”,并先后在安徽芜湖、江苏太仓、山东潍坊建成了500~1000t/a 不同规模的生产装置。

简述旋转蒸发仪的发展历程

   旋转蒸发仪作为实验室和生产活动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化、科研、化工等行为中。上世纪50年代旋转蒸发仪已经成为商业化的产品,然而其实旋转蒸发仪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春秋战国时代。旋转蒸发仪的发展也是现代科学和工业发展的缩影,从第.一台旋转蒸发仪的诞生到目前出现各种功能型号的产品,

简述粒度测试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粉体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对粒度测试仪器的需求急剧增长。而且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国外的市场也正在逐步打开。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颗粒测试技术从无到有,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证明我们具备更大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只要在技术方面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上我们有相对低廉的价格,我们完全有

简述血液分析仪的发展

  传统的血液学检查:显微镜手工检验法。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检验人员费时费力。  1947年美国科学家库尔特(W.H.Coulter)发明了用电阻法计数粒子的ZL技术。1956年他又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血细胞计数获得成功,其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的性质,以电解质溶液中悬

简述固定化酶的发展历史

  固定化酶的研究始于1910年,正式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在全世界普遍开展。酶的固定化(Immobilization of enzymes)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术。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保持其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

简述染色体的发展历史

  染色体(chromosome)来自希腊语χρῶμα(色度,“颜色”)和σῶμα(体细胞,“体”),描述了它们对特定染料的强染色。染色体由德国科学家von Waldeyer-Hartz创造,取代了发现细胞分裂的德国生物学家Walther Flemming提出的染色质(chromatin)。  18

洋红染色剂的发展简述

1859年,人们从煤焦油染料里得到了品红色染料。其后,1860年,品红色这个名字迅速变成另一个名字:洋红色。其名之变源于发生在意大利伦巴第的“Magenta战役”,因为当时“Magenta的大地被血染”;1860年,人们从煤焦油染料里得到洋红色;1890年代,根据“减法三原色”,印出洋红色,从那时起

简述衡器的发展演变历程

衡器是量测物体重量的器具,衡器的发展历经了哪些阶段呢?      一、zui古老的的衡器红色是会制的等臂天平横梁。(出自西元前两千五百年埃及第三王朝)     二、十九世纪以前皆使用杠杆原理。     1、古希腊人研究等臂天平的臂长与天平的平衡、稳定性和灵敏度的关系。     2、罗马人使用遊砣秤秤

国内质谱仪发展现状简述

  摘自:2011年9月,中国真空学会质谱分析和检漏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 报告    1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质谱仪器的研发热情  随着质谱仪器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生命科学及反恐应急领域的大量运用,我国质谱仪

简述苯环利定的发展简史

  1956年由美国化学家戴维斯合成的。1965美国法律禁止苯环已哌啶用于人类,只限于兽医领域,用于麻醉动物。之后,由于它具有明显的副作用,苯环己哌啶甚至也不再用于兽医领域。  70年代在欧美、亚洲年轻的吸毒者中甚为流行。

简述胸苷激酶的发展历史

  1951年发现,胸苷(Thd) 与DNA合成的关联;  1956年的报告指出,Thd参与DNA合成前,必须磷酸化;  1958-60年,TK1被分离和部分的纯化以后,Thd磷酸化由该酶催化的事实也得到证实。;  1960s,研究发现,TK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原核和真核生物中。这两种同

简述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史

  1846年法国化学家J.J.Ebelmen用SiCl4与乙醇混合后生成四乙氧基硅烷(TEOS),发现在湿空气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  20世纪30年代W.Geffcken证实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凝胶化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  1971年德国H.Dislich报道了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SiO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