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杨元合小组发现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大尺度证据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去10年间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土壤碳库在以一定速率显著增加,土壤碳的积累仅发生在下层土壤,并且主要源于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上述结果证明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是个显著的“碳汇”。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2013~2014年间对该区域2001~2004年调查的135处样地进行重采样,获取了103个配对样地的上千份土壤样品。在此基础上,他们构建了由不同土层容重、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等参数构成的大尺度数据库,并结合混合线性模型评估了近10年来活动层土壤碳库的变化。 该项研究提供了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的大尺度证据,相关研究结果对认识青藏高原冻土碳循环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杨元合认为,近10年来活动层土壤碳库在增加,意味着活动层土壤碳积累至少能部分抵消冻土融化造成的碳损失。相关研究结果在评估......阅读全文

植物所在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冻土分布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其碳库大小超过全球土壤碳库的1/2。同时,冻土区气温在以超过全球平均值2倍的速率持续上升。显著的气候变暖可能使得冻土中储存的大量碳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进而导致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在此背景下,冻土碳循环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中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2013至2014年连续两年的大范围采样,结合室内恒温、变温培养以及碳分解模型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杂志上。 

研究人员揭示冻土碳分解及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小组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范围采样,并结合室内恒温、变温培养以及碳分解模型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分解及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冻土分布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其碳库大小超过全球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观测系统布设完成

多年冻土区碳循环野外观测系统分布图   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高多年冻土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第二课题“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其碳循环过程”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河流溶解态碳输移研究中取得进展

  河流是连接陆地、大气和海洋碳库之间的重要界面和通道,对于碳在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过程有重要作用。多年冻土的碳储量巨大,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这些冻土碳会在冻土消融后随产流过程进入到河流中,影响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区域碳收支。然而,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流域河流碳输移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科学通报》:高寒生态系统退化加速青藏高原碳流失

专家认为解决办法在于提高当地生物量和植被光合作用能力  气候变暖将导致土壤释放出大量的碳,碳排放又增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青藏高原正是一个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巨大碳库。我国科学家通过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高寒草地CO2排放通量的研究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甸碳排放

研究揭示活动层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呼吸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高达160±87Pg,在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重要作用。活性层作为多年冻土和大气之间的缓冲层,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且迅速,其水热过程是驱动多年冻土碳、氮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原动力。目前,活动层不同冻融阶段如何调控土壤碳排放,及

7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沉默调节蛋白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用酵母所作研究发现,要通过限制热量来延长寿命必须有Sir2。这是一种蛋白质,最初是在一项筛选基因沉默因子的工作中被分离出来的,其全称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自从这一发现以来,人们对被通称为“沉默调节蛋白”的一组蛋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期《自然

共55项!国家基金委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项目,共计55项。详情如下:一、中国-日本  2019年双方在“环境可持续修复”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及双方机构共同协商,以下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2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成立50年:率先行动风头正劲

201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现场考察指导西藏樟木滑坡防治工作2016年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科学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发布会。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横亘在中国山区面前的问题,让陆域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40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世界人口突破70亿 多项地球底线濒临失守

  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预期,世界人口届时有可能突破150亿。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随着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科学家们对地球环境设定的九大安全防线中,生物多样性丧失、氮与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几项地球底线正濒临失守……生态信贷短缺挑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