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所在小麦多倍体形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其形成经历两次杂交、两次染色体加倍过程。在两次杂交的初期及后续的驯化过程,发生了二倍化过程并伴随基因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着丝粒特异的组蛋白H3的变异体CENH3(人类及哺乳动物称为CENPA),在果蝇、拟南芥和油菜中都存在适应性进化,被认为可能和着丝粒区重复卫星序列的快速进化是相对应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以小麦不同倍性及人工合成多倍体小麦为材料,同源克隆小麦的CENH3基因并初步研究该基因在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及多倍体形成过程及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前期利用非编码RNA对小麦多倍体研究发现rDNA在小麦多倍体形成与进化过程中有偏向性的沉默与丢失(Plant Cell, DOI:10.1105/tpc.114.129841)。该研究组最近通过对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H3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中有两个类型的CENH3基因,分别被命名为......阅读全文

发现新小麦抗旱基因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何挖掘小麦抗旱基因、揭示小麦抗旱性特异调控的分子机理及遗传网络,对于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小麦分子遗传育种学科的一个研究难题。据小麦遗传育种学相关专家介绍,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在众多的小麦基因里,基因TaNAC071-A具有抗旱功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实验

实验材料幼胚盾片                                                          试剂、试剂盒乙醇                                                                  漂白消毒剂    

Nature公布小麦基因组

  利物浦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9所研究机构合作对小麦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他们的研究将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有望帮助人们增加小麦产量,培育更适应环境变化的品种。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从七十亿增加到九十亿,在可用耕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要满足全球对粮食持续增长的需求,

基因测序揭示小麦驯化关键基因突变

  野生小麦的麦粒成熟时,穗轴变脆,容易碎裂,有助于在风力作用下把麦粒散播出去、繁殖下一代。但这对人类采集麦粒非常不方便,带有使穗轴不变脆的“硬轴”基因突变的小麦受到青睐,并逐渐被人类驯化。现在经过驯化的小麦品种都有硬轴,穗轴在收割时仍保持完整。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多家机构科研

多国合作编纂“小麦字典”:六倍体小麦基因测序完成

  一本小麦基因组学“字典”就此诞生了。  8月17日,《科学》在线发布了一项历时13年的研究:完整版六倍体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图谱。这一成果由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IWGSC)牵头,署名作者来自20余个国家的70多家机构。  这本“字典”能干吗?小麦倒不倒伏、耐不耐旱、种子是大还是小、营养价值

英国批准试种新型转基因小麦

  英国洛桑研究所1日说,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已批准其新型转基因小麦田间种植试验的申请,它将在近期开始小规模种植,以验证这种转基因小麦可能带来的产量变化。  洛桑研究所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技术开发机构,与埃塞克斯大学和兰开斯特大学合作开发了新型转基因小麦。去年11月,洛桑研究所向政府申请在研究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本报讯(记者丁佳)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 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深入和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实验(二)

实验材料 BIO-RAD 亚微米金粉试剂、试剂盒 无水乙醇TE 缓冲液亚精胺仪器、耗材 离心管实验步骤 1. 准备金粉颗粒( 1 ) 称取 20 m BIO-RAD 亚微米金粉(0.6 μm) 至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 1 ml 无水乙醇。超声波处理 2 min,短暂离心 3s,然后弃上清。

新小麦抗旱基因被发现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何挖掘小麦抗旱基因、揭示小麦抗旱性特异调控的分子机理及遗传网络,对于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小麦分子遗传育种学科的一个研究难题。  据小麦遗传育种学相关专家介绍,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在众多的小麦基因里,基因TaNAC071-A具有抗旱功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实验(一)

实验材料 幼胚盾片试剂、试剂盒 乙醇漂白消毒剂仪器、耗材 诱导培养基实验步骤 下面介绍的是经过优化的针对幼胚盾片转化的方法,幼穗可以代替幼胚盾片使用。对某些特定的品种,幼穗转化比幼胚盾片转化更有效,如普通小麦品种 T.aestivum vars. Baldus 和 Brigadier,以及其他小

基因测序揭示小麦驯化的关键基因突变

  从野草到人类主粮之一,小麦在被驯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对野生小麦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了控制穗轴易碎性的两组基因,它们在小麦驯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培育更好的小麦品种。  位于今天中东地区被称作“新月沃地”的区域,是小麦的起源地。大约1万年前,这里的居民开始种植小麦

小麦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一个科研团队8月27日宣布,他们已经解开95%的小麦基因序列。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缓解因全世界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虫害爆发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  英国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解开“中国春42系”(chinese spring line 42)品种小麦95%的基因序列。基因组草图已经对外公布

小麦野生远祖基因组测序完成

  11月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为小麦的一种野生远祖——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向破解小麦基因组难题迈进了一步。  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为人类提供了超过20%碳水化合物和23%蛋白质等

小麦赤霉病的防止关键基因

  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小麦病害,堪称小麦“癌症”,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记者13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马正强教授团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式,找到了抵抗小麦“癌症”的关键基因Fhb1,为战胜小麦赤霉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小麦赤

首次绘制小麦表观基因组图谱

  最近,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小麦中调节基因活性的遗传性分子变化,进行了首次全基因组范围的调查,这可能成为提高作物育种技术的一种新工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Genome Biology》。延伸阅读:权威期刊发布首个小麦单体型图谱。  表观遗传标记是一种化学标签,将自己附着在DNA上

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克隆成功

  山东农业大学付道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克隆出太谷核不育基因,标志着我国在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将来实现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以《小麦Ms2基因编码的稀有蛋白导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为题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普通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

我国科学家克隆小麦矮秆基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29.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克隆了小麦矮秆基因GSK3,并揭示了该基因通过编码蛋白激酶磷酸化小麦绿色革命蛋白Rht-B1b来降低株高的分子机制,为小

基因编辑小麦致癌物含量低

一项针对基因编辑小麦的田间试验表明,这种小麦在烘烤时产生的丙烯酰胺(一种潜在致癌化合物)较少。相关研究2月9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此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发现,丙烯酰胺会导致癌症,但它在人体内的危险程度尚不清楚。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食物往往呈深棕色,因此,一般的健康建议是避免食用深色的烤面包或薯条

美国农业部发现转基因小麦

  近日,美国农业部说,华盛顿州一块未耕作农地检出的转基因小麦品种并没有流入市场,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周五(12日)发布公告说,此次发现的小麦都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小麦品种,品种名为MON 71300和MON 71800。 农业部表明,经过一个多月调查,“目

英国批准新型转基因小麦种植试验

英国洛桑研究所1日说,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已批准其新型转基因小麦田间种植试验的申请,它将在近期开始小规模种植,以验证这种转基因小麦可能带来的产量变化。 洛桑研究所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技术开发机构,与埃塞克斯大学和兰开斯特大学合作开发了新型转基因小麦。去年11月,洛桑研究所向政府

俄勒冈农田发现转基因小麦引发贸易关注

图片说明:美国农业尚未获准种植转基因小麦。图片来源:拉兹洛•巴洛格(Laszlo Balogh)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局于5月初获报,一位农民在他位于俄勒冈州的农田里发现了未经批准的转基因小麦,这可能将威胁到美国与那些对转基因食品有顾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美分离出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小麦疾病,会造成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每年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克隆旨在消灭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基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先进的小麦基因组测序技术分离出了具有广谱抗性的Fhb1基因,这一发现不仅对小麦赤霉病,而且对各种受到真

研究发现小麦隐性抗病毒新基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46.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发现第二个小麦黄花叶病隐性抗病毒基因,可对小麦黄花叶病完全免疫,该研究为抗黄花叶病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实验——准备供体材料

实验材料幼胚盾片试剂、试剂盒乙醇漂白消毒剂仪器、耗材诱导培养基实验步骤下面介绍的是经过优化的针对幼胚盾片转化的方法,幼穗可以代替幼胚盾片使用。对某些特定的品种,幼穗转化比幼胚盾片转化更有效,如普通小麦品种 T.aestivum vars. Baldus 和 Brigadier,以及其他小麦亚族 Tr

科学家发现小麦抗穗发芽基因

  小麦最怕遇到连续降雨,这将会导致小麦在收获前因麦穗发芽而造成严重损失。日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小麦中发现并克隆出一个被命名为PHS的能防止植物提前发芽的基因,这一基因的发现将阻止麦穗提前发芽。   鉴定PHS基因的大部分工作主要来自于研究人员对普通小麦的全基因组测

揭开面包小麦基因组的遗传蓝图

  美国马里兰州伯赛大,2014年7月18日  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作组织今日在国际知名杂志《科学》上公布了普通小麦的基因组草图。作为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物作物,这份基于单条染色体而绘制的基因组草图为揭示其复杂而庞大的基因组之结构、组织及进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植物科学研究者和育种家来说,这份

发现新类型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洪杰研究组合作报道了一个中国普通小麦地方品种中罕见的TKP蛋白突变Wheat tandem kinase 3 (WTK3),获得了小麦抗白粉病功能。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方法,从中国小麦地方品种“葫芦头”中图位克隆了小麦

张增艳:新基因解决小麦条锈病

张增艳,这个美丽而开朗的女科学家让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占据了她几乎全部生活时间,就在不久前,张增艳领导的小麦抗病分子育种课题组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抗小麦条锈病新基因。最近中国科协向媒体重点推荐了她的研究成果及论文。 专家简介 张增艳,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

新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被找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育种上主要利用全生育期抗性及成株期抗性基因。然而单一抗源抗性的频繁丧失,使育种工作总是在被动地追赶病原菌小种的变化,严重制约着小麦产量和品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发掘新类型抗源,以获得持久抗性。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