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等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DOI: 10.1038/nchem.2595)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中的“Bellwether reaction”,该研究不仅奠定了合成氨的工业基础,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催化和表面科学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氨的合成是放热反应,由于动力学阻力过大,工业催化合成氨须在高温高压(350-500°C,50-200 atm)下才能有效实施,能耗很高。低温、低压、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是降低合成氨能耗的关键,也是近百年来催化工作者从未停止追求的目标。表面科学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金属表面上进行的基元反应......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发表复合氢化物研究进展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何腾、副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陈萍等人发表了题为Complex Hydrides for Energy Storag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的研究进展报告。  复合氢化物氢含量高、种类繁多、性能多样。

新复合氢化物锂超离子导体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5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复合氢化物锂超离子导体。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设计氢簇(复合阴离子)结构实现的这一新材料,对锂金属显示出了极高的稳定性,使锂金属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最终阳极材料,催生出迄今能量密度最高的全固态电池。  阳极为锂金属的

申泮文:爱国是心灵深处的“化学反应”

  学人小传  申泮文,祖籍广东省从化市,1916年9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29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6—1959年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员、副教授;1959—1978年任山西大学化学系副主任、教授;1978年起,任南开大学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吴国涛研究员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氢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载体,能够使可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

超快锂离子传导能力的(LiBH4)x•AB复合氢化物固态电解质

  现代社会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电解液,发展先进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解决电池安全性的必由之路。LiBH4基固态电解质由于质量轻、晶界阻抗低、离子选择性好、对Li稳定性好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L

中科院大化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新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郭建平副研究员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了一种基于氢化物和亚氨基化合物的化学链合成氨新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DOI: 10.1038/s41560-018-0

科学家实现氨的低温催化合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

中科院大化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8月2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和郭建平博士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

科学家实现氨的低温催化合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

大连化物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等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基于多年来对储氢材料及催化合成氨与氨分解反应的研究积累,构建了一种基于氢化物和亚氨基化合物的化学链合成氨新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能源》(Nature Ener

大连化物所在合成氨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团队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江凌团队合作在合成氨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DOI:10.1002/ange.20170

利用团簇质谱与光谱联用技术为合成氨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团队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江凌团队合作在合成氨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DOI:10.1002/ange.20170

大连化物所金属有机化合物用于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何腾和研究员陈萍领导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吴安安、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背页封面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5月30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实验室兼聘研究员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实验室名誉主任林励吾院士、实验室主任李灿院士,实验室的研究员、兼聘研究员以及实验室研究人员和学生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实验室副主任申文杰研究员主持了实验室兼聘研究员聘任仪式。李灿院士发表讲话并

我国学者开发出高性能新构型钯复合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李慧和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柳林团队合作,开发了高性能指型和空隙结构不锈钢钯复合膜,可满足燃料电池氢源快速启动的要求;将该不锈钢钯复合膜用于氨分解膜反应器制氢,氨分解完全转化温度显著降低。(a)指型

大连化物所锰基合成氨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和博士常菲等在锰基催化剂的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8b08334)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合成

原子光谱技术人员交流的园地

  无机光/质谱技术在有色金属材料测试中的应用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李继东老师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的李继东老师带来了报告《无机光/质谱技术在有色金属材料测试中的应用》。报告中,李老师从质谱和光谱两个方面介绍了分析技术在色金属的检测中的应用。   

大连化物所等发表储氢材料研究进展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何腾、研究员陈萍等受邀在《自然评论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题为Hydrogen Carriers 的综述文章。  氢是洁净的能源载体,但氢的安全、高效存储是氢能大规模应用中的技术瓶颈,也是近

2019年 上海交大不止发了8篇CNS 还拿了国自科大额资助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于2019年8月15日18时正式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32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位列世界第82。另外,在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基金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所获得资助项目及金额都是位居全国前列。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152篇CNS文章

  截至2019年10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52篇文章,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24篇,Nature 发表了70篇,Science 发表了58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68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上海交通大学连续在Science/Cell/NEJM等发表11项成果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于2019年8月15日18时正式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32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位列世界第82。另外,在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基金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所获得资助项目及金额都是位居全国前列。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理

  IPC-O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是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用于地质、环保、化工、生物、医药、食物、冶金、农业等方面样品中70多种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是指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2016学术年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2016 学术年会    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通知(第二轮)   各位专家、代表:   根据分会 2016 年活动计划,决定于 2016 年 8 月 20 日至 21 日召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20

ICP-MS最新应用及未来发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是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分析测试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高温电离特性与四级杆质量分析器(MS)的快速灵敏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元素和同位

分会报告:科学仪器零部件及工艺技术进展和应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16年会期间,于8月21日上午举办了“科学仪器零部件及工艺技术进展和应用”的分会,多位院所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分享了核心部件或工艺方面的成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关亚风 主持分会场报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陶继忠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