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大化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8月2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和郭建平博士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中的最具有代表的反应之一,该研究不仅奠定了合成氨的工业基础,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催化和表面科学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氨的合成是放热反应,由于动力学阻力过大,工业催化合成氨须在高温高压(350-500°C,50-200 atm)下才能有效实施,能耗很高。低温、低压、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是降低合成氨能耗的关键,也是近百年来催化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陈萍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将氢化锂作为第二组分引入到催化剂中,构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这一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体系,通过如下三个步骤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1.N2分子在过渡金属(TM)表面解......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10篇CNS,全球学术排名表现出色

Scienc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力学再取新突破  实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是人类认识并利用微观世界规律的必然诉求,也是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子调控研究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量子计划中均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自旋量子调控研究有助于人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

大连化物所锰基合成氨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和博士常菲等在锰基催化剂的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8b08334)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合成

诺贝尔化学奖全收录(1901-2018)

  当地时间10月3日,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进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

中科院大化所DMTO:煤代油制烯烃技术这样迈向产业化

   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Ⅱ)工业化技术”在北京首签工业化示范项目许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技术许可方),与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被许可方)正式签约。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

中科院教授史一安:有品位的化学家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史一安教授  史一安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史一安教授在Chem. Rev., Acc. Chem. Res., PNAS, J. Am. Chem. Soc., Angew.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152篇CNS文章

  截至2019年10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52篇文章,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24篇,Nature 发表了70篇,Science 发表了58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68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

姚建年院士:中国化学给世界带来诸多惊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与国内各行各业一样,我国的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自行设计研制 科学出奇制胜

自行设计研制 科学出奇制胜——中科院科学仪器研制悄然潜行 中国仪器仪表问题系列报道(之七) 重大突破来自技术的创新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或为专业核心刊物撰写综述文章。这样的“殊遇”与“殊荣”虽然离诺贝尔奖还有某种程度的距离,但对于科学家而言,无疑已得

科学家实现氨的低温催化合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

科学家实现氨的低温催化合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贵金属替代研究取得突破

  将氢气直接高效转化为可广泛应用的电能,同时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友好的水分子,是未来先进可持续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重要能量转换装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研究和开发受到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然而,该类燃料电池中用于将空气中氧分子高效还原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我国学者在表面单团簇合成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590792,91645203,21521091)等资助下,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教授课题组近期在表面单团簇催化合成氨理论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eterogeneous Fe3 Single-Cluster Catalyst for Ammo

大连化物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等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

“活化氮转移”使低温合成氨成为可能

  记者1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陈萍研究员、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双活性中心”催化剂设计策略,并由此开发出了一系列过渡金属与氢化锂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自然—化学》期

“活化氮转移”使低温合成氨成为可能

  记者1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陈萍研究员、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双活性中心”催化剂设计策略,并由此开发出了一系列过渡金属与氢化锂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自然—化学》期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乔波涛、中科院院士张涛研究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单原子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具有远超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首次提出并证明单原子催化剂界面最大化的特性是催化剂具有这种优异表现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工作发表于《德国应

师昌绪 徐坚:材料科学成为人类进步的强大“引擎”

  2009年3月12日《自然》上发表了钠在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透明绝缘体的研究成果,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马琰铭研究小组与国外合作者实验发现,在约200GPa压力条件下,Na可以转化成为一种光学透明状态。实验和计算结果显示这种新构象是一种宽带隙绝缘体,具有六配位的高度压缩的双六角密堆晶体

大连化物所等在高分散催化剂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领导的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组在多年研究高分散催化剂的基础上,以氧化铁为载体成功制备出首例具有实用意义的“单原子”铂催化剂。以一氧化碳氧化和富氢气氛下一氧化碳选择氧化为探针反应,证明该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催化活性是传统

中科院科研进展201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物理所汪卫华小组与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Wu Yue研究小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统研究了微量元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转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黄延强、副研究员杨小峰团队在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策略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含氮有机聚合物材料为载体,制备出类均相铱活性中心的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催化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于Cell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基于多年来对储氢材料及催化合成氨与氨分解反应的研究积累,构建了一种基于氢化物和亚氨基化合物的化学链合成氨新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能源》(Nature Ener

大化所高分散铱催化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高分散铱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   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在化工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通过制备方法的调控实现贵金属的高分散一直是该领域挑战性课题之一。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和王晓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近期在高分散铱(Ir)催

2016年度基金委基础研究主要进展与科学基金资助成效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指引,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不断增强源头创新供给。 一年来,科学基金共受理来自全国2309家单位的182334份申请,运用国家财政投入248.

上海硅酸盐所析氢与超容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年消耗,新能源与储能元件的开发利用成为热点,其中新型氢能源和超级电容器是两个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燃料,而电解水析氢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无污染,是制氢的理想方式。超级电容器是一类新型的储能元件,具有优异的充放电寿命及高功率密度,有望实现对传统化学电池部分或

大连理工大学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20676019,20972023,21076037,21231003)的大力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曲景平教授的“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研究团队,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邻苯二硫酚桥联双核铁配合物,建立了双铁

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中心的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在长期从事单原子催化剂和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将高金属载量的镍-氮-碳(Ni-N-C)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中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

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中心的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在长期从事单原子催化剂和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将高金属载量的镍-氮-碳(Ni-N-C)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中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大连化物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等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