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双碳”战略下能源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在青岛举办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9月29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导、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主办,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能源所承办的“双碳”院士论坛在青岛举办。本次论坛以“‘双碳’战略下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双碳”战略下能源低碳转型新发展阶段,贯彻高质量发展新理念,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青岛能源所所长、山东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做主题报告,内容涵盖能源战略、先进储能、核能、化石能源等领域,为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绘制蓝图,对构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讲话。他表示,能源支撑了过去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实体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立足能......阅读全文

我国能源体系高碳特征明显 该如何实施低碳发展?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巨大成绩,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能源体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过快增长,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挤占了低碳能源技术的应用空间,也使安全供应问题日益突

碳排放:从增到减究竟有多远?

  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争论不休。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甩出一颗重磅炸弹: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才能使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在北京发布。2018年的

低碳经济

  摘要: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

新成果揭示我国40年碳排放变化驱动力变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研究员团队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其题为“中国能源相关行业碳排放变化驱动力(Drivers of change in China’s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的研究成果于2019年12月23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国家

上海高研院等提出煤化工低碳发展途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在煤化工低碳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构建了核能/可再生能源与煤炭资源耦合的低碳复合能源系统,为富煤国家应对全球二氧化碳的大规模减排提出了革新性解决方案。  低碳复合能源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显著特征在于低碳能源与传统含碳能源的有效耦合,并集成

低碳中国媒体行探访“低碳创新与碳市场建设”

  2015年4月1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中国改革报社等单位联合中国新闻社、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携手组成的“低碳中国行2015――低碳中国媒体行”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了以“低碳创新与碳市场建设”为主题的“低碳减排论坛”。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中国科学院专家研究如何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

  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形成共识,并达成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约束性政府间协议。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然而,中国科学院专家研究分析认为,2050年目标难以单纯依靠现有技术的累积性

加快完善中国碳排放权形成机制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的形成机制、分配机制、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登记核查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等六大机制。前两个机制是碳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中间两个机制是碳市场的主体内容,后两个机制是碳市场运行的保障机制。碳排放权的形成机制是发展碳市场的首要条件,碳排放空间只有变成一种

中国化学家发明碳回收革命性技术 可降碳除霾

  “速生草本植物碳转化刈割封存技术,可促进生物质飞跃大增产,获得足量的生物质,将其制备成固体、气体、液体形态的能源产品,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大气温室气体负增长,可降碳除霾,解决相关环境问题。”中国的一位化学家雷学军自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雷学军研究员,湖南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全国劳

清洁低碳能源将成“十三五”供应增量主体

   1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能源“十三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继续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将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的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战略利益,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发

云南成能源消费“最低碳”省份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47届能源工作组会议5月19日-23日在昆明举行。会议期间,来自21个经济体成员的专家将就低碳城镇、低碳能源、低碳发展、碳足迹以及各成员的能源政策与规划重点等经验进行分享与探讨。记者获悉,2013年,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重约45%,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超

低碳名词详解

  低碳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

王铮小组模拟显示:中国碳排放已经得到有效抑制

碳税应成为中国生产性减排的主要手段 针对国际上对中国气候保护、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政策模拟研究中心主任王铮教授及其课题组最近研究计算分析了我国分区域碳排放趋势。根据课题组的计算,中国的碳排放量从1990年到2005年,上升了131.153%,明显低于同期我国GDP

让碳中和、碳达峰从时间表走向方案与行动

  “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下旬,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碳达峰”

煤制气不是低碳能源而是高碳能源 应适度发展

  据研究机构提出的系统排放新概念,煤制气不是低碳能源而是高碳能源。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煤制气项目对气候的影响专家座谈会”。更早些时候,2013年12月24日16时18分,大唐煤制气项目所产煤制天然气送达北京北石槽天然气门站进入城市供气管网。   另据媒体报道

文献分析 | 碳税与碳交易孰优孰劣?

  一、研究背景  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损害及减缓气候变化已经基本是科学界共识,然而使用何种政策工具来实现减排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碳税和碳配额交易制度是两种比较受关注的政策工具,因为形式简单以及政策可行性得到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青睐。从总量上看,碳税固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价格而由市场决定其

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是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困境,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辩证否定和扬弃

化学界名人名言之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

  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新物质的科学。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  ———徐光宪  徐光宪  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稀土之父” 。  化学是一门发现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也是支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

英研究称仅靠可再生能源无法实现气候目标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说,为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仅靠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不够,还应加强应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才能在满足日常能源需求情况下,降低碳排放。  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以英国的电力体系为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如果当前的化石能源发电厂不使用任何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即便大力发展可再

杜祥琬:低碳电力拥有未来

  向低碳、绿色、可持续转型客观上是一场国际竞赛,我们需要以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面对和参与这场竞赛,切实加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抓住历史机遇,争占能源新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在这场竞赛中不落伍,并争取走在前头,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民族伟大振兴的必要条件。  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需

徐建中院士谈中国能源问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徐建中在“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第十三届科博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0年5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徐建中。  徐建中:各位下午好,今天跟大家谈一谈中国能源的一些问题,我准备PPT比较多。中国

能源技术创新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节能减排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技术进步在实现节能减排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中国能源技术创新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城市化人口转移对能源和碳排放的冲击

  2009年,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GDP碳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低碳经济转型和发展之路。因此,温室气体减排是中国“十二五”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城市化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进

科博会高调唱“低碳”

   第十三届科博会将于5月27日在北京举行。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将成为本届科博会最大热点。围绕低碳产业的技术创新,全方位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

欧盟多国呼吁制定更严格减排目标

  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驱、节能减排的领路人,欧盟已为“绿色”付出了高昂代价,不过成绩也颇为明显:2020年减排目标接近达成。   新一年,欧盟更誓言将绿色进行到底,随着1月22日发布2030年欧盟减排及可再生能源目标日期的临近,欧盟四大经济体——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联合奥地利、比利时、丹

杜祥琬:2050年后中国将进入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近年来,甘肃省将清洁能源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风电和光伏发电实现了长足发展。清洁能源将推动甘肃经济低碳发展。 图为甘肃中材集团生产的风电设备正在下线。 新华社供图  “我国未来的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6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中国工

丁仲礼院士:对我国2020年CO2减排目标的粗略分析

  2月24日,《科学时报》发表何祚庥院士《中国会不会走向“半个”工业化?》文章后,不少朋友和领导想听听我对何院士担忧的看法,可见何院士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并不得不予以深入分析的重大问题。我拜读他的文章后的初步判断是:何院士的基本结论值得重视,计算方法则尚可完善,但碍于当时自己没有做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