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部署,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现启动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指南见附件1)。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须为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其他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项目牵头单位应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或资源整合能力,承担项目的核心研究组织任务。项目牵头单位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同时应注重优选合作单位,原则上同一项目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含),且各参与单位均应承担实质性攻关任务。

(二)项目申报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符合指南要求。申报项目必须有自筹经费投入,且项目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申请的省级财政经费。鼓励项目所在地市联合资助。在财政资金分配方面,各单位所分得资金应与所承担任务量相适配,其中牵头单位原则上应分配最大的财政资金份额,省外企业不参与分配财政资金;在自筹经费分担方面,各单位所分担的自筹经费比例应与所获得财政资金比例相适配。

(三)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单位总体不受在研项目数的限项申报约束,但不鼓励同一研究团队或同一单位分散力量,在申报同一专项时,同一研究团队原则上只允许牵头1项或参与1项,同一法人单位原则上只允许牵头及参与不超过3项。

(四)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原则上应来自项目牵头单位,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出现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确因项目情况特殊,由非牵头单位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应建立相应的协同工作机制,为项目负责人组织攻关提供有效保障。

(五)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模板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须加盖单位公章)。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未完成验收结题(此类情形下该负责人还可作为参与人员参与项目团队);

3.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

4.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5.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

6.省内单位项目未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7.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违背科研伦理道德;

9.其他相关情形。

(七)申报项目符合申报指南各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所涉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须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八)各地级以上市科技部门要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推荐审核的通知》(粤科函资字〔2024〕124号)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现场考察等推荐审核工作。

二、申报方式

(一)项目申报采用在线申报、无纸化方式,符合指南申报条件的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d.gov.cn)”提交有关材料,必要的技术、财务、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承诺函、推荐函等佐证支撑材料请以附件形式上传。确有不宜通过网络形式提交的,由申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科技厅审核把关后可走线下申报。

(二)指南文件仅供申报人作为申报参考使用,不得转载发布。

(三)项目评审评估过程中需要提供书面材料的,由专业机构另行通知提交。

(四)项目按程序获得立项后,项目申报书、任务书纸质件再一并报送至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均需签名、盖章,提交时间及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三、评审及立项说明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对申报项目的背景、依据、技术路线、科研能力、时间进度、经费预算、绩效目标等进行评审论证,并进行知识产权等专业化评估:

(一)查重及技术先进性分析。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照科技部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与广东省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对拟立项项目进行查重和先进性等分析。

(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研究成果一般应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请各申报单位按照高质量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见附件2)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提出项目的高质量知识产权目标,并在可行性报告中按要求对此进行阐述并提供必要的佐证支撑材料(可行性报告提纲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勿简单以专利数量、论文数量作为项目目标。

(三)立项项目按程序审核报批后纳入项目库管理,视年度财政预算及项目落地情况分批出库支持,结合项目进展分阶段拨付财政资金。

(四)本指南中采取“竞争择优”方式的同一申报方向(或项目),如有效申报数量不足3家,将视为竞争性不足,不进入评审评议环节,并不予立项;有效申报数量达3家及以上的,经评审评议后,原则上只立项支持1项(指南有特殊说明的除外),在评审结果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予以并行支持。

四、申报时间

申报分为预申报和正式申报两个阶段。

2024年3月19日~2024年4月18日17:00时为预申报阶段,申报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d.gov.cn)”提交有关材料,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17:00时。预申报结束后,省科技厅组织合规性审核,7日内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反馈审核意见并对所有项目予以退回。

2024年5月8日~2024年5月22日17:00时为正式申报阶段,申报单位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d.gov.cn)”提交最终版申报材料,提交后将不予退回修改,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4年5月29日17:00时

五、联系人及电话

(一)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专题业务咨询):

班武、练星硕,020-83163908、83163337。

(二)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系统技术支持):

020-83163930、83163338。

(三)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综合业务咨询):

020-83163834。

相关文章

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授权签字人新增这两人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同意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增加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授权签字人的复函药监综药管函〔2024〕135号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你局《关于申请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授权签字人及新制印章......

2024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3月29日,2024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召开,论坛紧密围绕“聚力协同·创新赋能”的核心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本次论坛汇聚了300余位师生校友及医疗产......

新规落地这类产品售卖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今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这标志着射频类美容仪结束长达十年的“野蛮生长”,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记者查询多个电商平台发现,在多家美容仪......

药监局公布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根据《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范》要求,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遴选工作,经公开征求意见和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2024年98项医疗器械行业标......

2024年度广东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开始申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部署,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现启动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指南见附件1)。有关事项通知如......

2024年国家医疗器械抽检方案发布药监局提出这些要求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器械抽检产品检验方案,具体内容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相关检验机构: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

9种情形不得申报广东发布一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项目的通知。省直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

药监局两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事关医疗器械监督检查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二次征求意见稿)》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管理,......

利好政策频出,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等医疗设备纳入国务院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采购需求进一步扩容各级医院影像诊疗设备升级换代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

193个医疗器械产品获批基因测序仪再下一城

2024年3月发布,2月份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193个(见附件)。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48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1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2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