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生生态所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two-component system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该研究揭示了天蓝色链霉菌中新型双组分系统DraR-K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差异调控的分子机制。 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调节细胞生理代谢和行为的信号传导系统,由组氨酸激酶和应答调控蛋白组成。TCS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参与调控初级与次级代谢、形态分化、渗透压以及致病性等重要生理过程。链霉菌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对其开展抗生素合成相关TCS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其复杂的调控网络,......阅读全文

南海海洋所环酯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环酯肽类抗生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生物活性活性显著的抗生素,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黑莫他丁(himastatin)是由链霉菌产生的,组成其分子的六个结构单元以DL交替方式排列并且形成结构对称的二聚体。自其发现以来,以其新颖、复杂的结构特征和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引起了有机合成、药物化

上海有机所在建立天然产物类似物库方面取得进展

  活性天然产物与其作用的大分子配基在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保持了对于生命现象的精确控制,因而在药物发现与发展(药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基本规律(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构建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天然产物类似物库是当前以多样性为导向的化学合成(Diversity-Oriented

南海海洋所环酯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环酯肽类抗生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生物活性活性显著的抗生素,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黑莫他丁(himastatin)是由链霉菌产生的,组成其分子的六个结构单元以DL交替方式排列并且形成结构对称的二聚体,自其发现以来,以其新颖、复杂的结构特征和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引起了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领域

串联删除吸水链霉菌5008的γ丁内脂受体基因提高井冈霉素

  γ丁内脂(γ-butyrolactone简称GBL)生物合成基因afsA和GBL受体基因arpA的两对同系物位于吸水链霉菌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井冈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菌抗生素,同时也是抗糖尿病药物合成的关键底物。抑制afsA能够使急剧降低井冈霉素的生物合成,删除arp同系物能够分别增加井冈霉素的产率

邓子新院士:实验室要营造利于创新的文化

5月29日下午,上海交大生命学院召开推进学院文化建设动员会。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在讲话中,就如何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和学院教师分享了他多年的心得。邓院士认为,学校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生命学院应趁势而上,积极推进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无论把这个活动纳入全国的大框架,还是小到一个研究组,一个办公室,都是一个及

上海有机所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继2015年在《自然》上报道了两个小分子硫醇参与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后,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阐明了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后期关键生物合成途径(J. Am. Chem. Soc., 2016,138, 6348-6351)。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lincosami

通过串联删除吸水链霉菌5008的γ丁内脂受体基因...(一)

通过串联删除吸水链霉菌5008的γ丁内脂受体基因提高井冈霉素产量摘要 γ丁内脂(γ-butyrolactone简称GBL)生物合成基因afsA和GBL受体基因arpA的两对同系物位于吸水链霉菌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井冈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菌抗生素,同时也是抗糖尿病药物合成的关键底物。抑制afsA能够使急剧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举行。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26日―9月27日在上海举行

南海海洋所深海微生物资源及其次生代谢和遗传研究获进展

  来自深海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备受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来自大于1000 m深海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只有108个,对于这一战略新资源及其利用前景,人们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较早地开展了深海微生物的研究开发工作,2009年报道了两个放线菌新属的发现和鉴定,其中一个为来自南海386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从此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伤口处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几率,因此名声大噪的“神药”青霉素的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此

华人教授PNAS抗癌药开发新见解

  根据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莱斯大学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合作的一项研究报道,研究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生产的科学家们,现在对这个过程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有了这个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来操纵大自然的生物合成机械,以产生更有效的抗生素和抗癌药物。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

基因技术可实现链黑菌素类抗生素高效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双君研究小组通过对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基因解析,阐明了链黑菌素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由此得到的链黑菌素类似物不仅抗癌活性高很多,其毒性上也比原始链黑菌素降低了约5倍。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链黑菌素是由一株绒毛链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获突破 小分子硫醇“导演”抗生素合成

  分子硫醇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和原核生物体系中,长期以来,对其功能的理解局限于对抗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所引起的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失调。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的发现显然突破了这一认知“禁锢”:小分子硫醇不但可以充当广为人知的“保护性”角色,而且可以前所未有地扮演“建设性”的角色用于

微生物所在链霉菌群体感应信号合成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细菌群体感应在细菌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链霉菌中,γ-丁酸内酯(gamma-butyrolactone) 类群体

抗生素A201A首次实现全合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俞飚课题组近期完成了核苷类抗生素A201A的首次全合成。该抗生素合成采用线性合成策略,通过对5个砌块的糖苷化和酰胺化完成拼接。这种线性和模块化的合成策略也为A201A类似物的发散性合成研究提供了可能。   A201A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核苷类抗生素

链霉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两类亮氨酸tRNA的分子机理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euRS can leucylate type I and type II tRNALeus in Streptomyce

首届中国放线菌生物学与产业化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首届中国放线菌生物学与产业化研讨会”于12月1日至2日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的专家学者约240 人出席了

Cell子刊:虫草素和喷司他丁伴随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完整地解析了虫草素(cordycepin)在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中的生物合成机理;首次发现蛹虫草能够伴随合成腺苷脱氨酶抑制剂—喷司他丁(pentostatin),用来保护所合成虫草素的结构稳定性。  蛹虫草中的基因簇同时合成虫草素(Cordycepin, CO

上海生科院在放线菌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方面取得进展

  1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姜卫红研究组题为Multiplexed site-specific genome engineering for overproducing bioact

上海有机所手性螺环天然产物的形成和修饰研究获进展

  阿维菌素(Avermectins,AVEs)是一类产生于除虫链霉菌、包含8个天然组分的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相似骨架的抗生素还包括米尔倍霉素(Milbemycins,MILs)、梅岭霉素(Meilingmycins,MEIs)和奈马克丁(Nemadectins,NEMs),结构上均拥有一个

微生物所等在天然产物药物研发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一般也称为微生物天然产物,是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现代药物研发中,微生物天然产物很少直接作为药物使用,一般需要优化药理活性和成药性才能达到新药创制的要求。而药理活性是药物研发的基础和核心,是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如何提高活性是天然产物进入到新药研发流程首要解决的问题。目

新颖Diels-Alder[4+2]环加成酶PyrI4的催化机制

  Diels-Alder(D-A)反应是一类能够直接形成C-C键的重要有机反应,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杂环、手性螺环和桥环等复杂结构的构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化学领域;近年来一些特殊的D-A反应还被开发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

上海有机所:新颖Diels-Alder[4+2]环加成酶PyrI4的催化机制

  Diels-Alder(D-A)反应是一类能够直接形成C-C键的重要有机反应,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杂环、手性螺环和桥环等复杂结构的构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化学领域;近年来一些特殊的D-A反应还被开发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

南海海洋所揭示L-别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鞠建华团队在J. Am. Chem. Soc.(2016, 138 (1), 408-415)发表文章首次阐述天然产物中L-allo-Ile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机制,论文被同期JACS Spotlights (2016, 138, 461) 作为研究亮点评述。该

上海生科院揭示虫草素和喷司他丁伴随生物合成分子机制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Fungal cordycepin biosynthesis is coupl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feguard molecule pentostatin为题

科学家揭示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抗性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鞠建华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体内外生化实验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机制,论文以CytA, a reductase in the cytorhodin biosynthesis pathway, inac

研究揭示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抗性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鞠建华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体内外生化实验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机制。相关研究12月6日发表在《通讯生物学》。据悉,博士生桂春为论文第一作者。  微生物可生产结构多样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作为化学防御分子

浅蓝霉素A生物合成途径中氨基转移酶CrmG的催化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课题组、中国海洋大学朱伟明课题组合作,揭示了浅蓝霉素A (CRM A)生物合成途径中氨基转移酶CrmG的催化机制。1月12日,该研究成果以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Insights i

三位PI领衔发表文章 解析催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课题组、中国海洋大学朱伟明课题组合作,揭示了浅蓝霉素A (CRM A)生物合成途径中氨基转移酶CrmG的催化机制。1月12日,该研究成果以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Insight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