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组建空间碎片监测“国家队”

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8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合作有了实体依托单位。 空间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的废弃物,也称“空间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箭体、固体火箭燃烧物、航天器在轨操作及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等。目前,毫米级以上的空间碎片数以亿计,总质量达到几千吨。 空间碎片的平均撞击速度为每秒10公里,厘米级以上空间碎片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坏,毫米级或微米级空间碎片的撞击累积效应将导致航天器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据统计,我国在轨航天器已达129颗,平均每年发生与空间碎片100米以内的近距离危险交会达30余次。此外,每年都有许多空间碎片返回大气层。这些频繁发生的陨落事件,对地面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表示,成立该中心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已有的......阅读全文

中国设立空间碎片行动计划 应对太空垃圾碎片危害

  据中国之声报道,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正式召开,来自14个国家及组织的机构参加了会议。如何合理利用外太空资源?废弃卫星等太空垃圾碎片目前对地球及空间站危害有多大?  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和平太空的活动也不断增强,但是也产生了越来越的空间碎片,就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废

我国卫星首次成功规避空间碎片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消息,10月3日上午8点25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施的中国卫星首次规避空间废弃物的轨控任务成功完成。   据介绍,此次轨控完成质量良好——轨道高度误差小于4米,偏心率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三,碰撞概率降至10-7以下;操作安全稳妥性好,在国内可控范围内分步实施,为形成

我组建空间碎片监测“国家队”

  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8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合作有了实体依托单位。   空间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的废弃物,也称“空间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箭体、固体火箭燃烧物、航天器在轨操作及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等。

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纵观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月球一直是载人航天走向深空的一块热土,中国载人航天也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在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他说:“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

俄称日本卫星碎片可能接近国际空间站

  俄罗斯莫斯科飞行任务控制中心10月3日称,一块来自日本卫星的碎片可能在莫斯科时间10月4日中午12:31接近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为此可能采取避让措施。  俄新社援引该中心代表的话说,这块卫星残骸的大小尚未确知,但目前获得的资料表明,这片残骸来自日本卫星。依据轨道计算,避让措施可能在未来30小时

美国航天局发展空间制造技术

  美国航天局7日宣布,已挑选出3家公司研制一种叫“多材料空间制造实验室”的设施原型,在发展太空中的按需制造能力方面又向前迈出一步。  “多材料空间制造实验室”是美国航天局“下一代空间技术探索伙伴关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3D塑料打印在国际空间站上成功应用后的进一步延展,旨在以多种材料为原料在太空按需

英国空间探测新动向 载人航天初显端倪

胸怀大志的英国宇航员终于可以开始准备简历了,但是在2010年之前,恐怕没有任何面试机会在等着他们。 这一消息来自于英国空间探索工作组(SEWG),这是去年1月组建的一个专门小组,用来评估英国是否应重新审视其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参与的人类空间飞行活动。 SEWG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目前没有非常

航天科工空间主动型氢原子钟首次进入空间站

11月3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获悉,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该所研发的空间主动型氢原子钟和频标比对器首次进入空间站执行实验任务,将为构建空间站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该空间主动型氢钟装载于梦天实验舱高精度时频柜中

专家称天宫一号需加装护甲在轨躲避空间碎片

  当大多数人还不清楚“空间碎片”为何物时,9月24日美国报废卫星残片撞向地球的消息,却让全世界的人都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太空的威胁。按照美国宇航局(NASA)的公布数据,目前会对人类空间活动产生影响的空间碎片,就有近2万个。   9月29日晚上,中国首个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美空军卫星爆炸又添太空垃圾 空间碎片需各国联手治理

  据国外媒体4日报道,一枚美国空军的卫星DMSP-F13在距地面500英里的高空发生爆炸,爆炸使地球轨道上又增加了43枚太空残片。尽管欧洲航天局太空碎片办公室的主管霍尔格·克拉格博士表示“如果公布的残片数量保持稳定不变便不必认为这一事件有多严重”,而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俄国防部:成功进行反卫星试验,碎片不会威胁空间站

  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16日证实,俄军方于15日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绍伊古强调称,本次测试中产生的卫星碎片不会对人类太空活动构成威胁。  俄国防部16日发表声明说,俄罗斯于15日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击中了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轨道上的已被废弃的俄罗斯航天器‘塞利纳-D’。”声明强

外国航天员有望登上中国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空间站阶段,中国愿意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机会,国外航天员将有望登上中国的空间站。  周建平是在北京召开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的。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

“奋进”号航天飞机告别空间站开始返航

美国东部时间8月19日7时56分(北京时间19日19时56分),“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告别,开始返航之旅。 脱离指令下达后,“奋进”号短暂启动轨道机动火箭引擎,航天飞机机身从空间站的对接舱口上缓缓移开。当到达距离空间站上方121米处时,“奋进”号再次启动轨道机动火箭引擎,顺利完

俄美日航天员飞往国际空间站

  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3名航天员莫斯科时间7月15日6时40分(北京时间15日10时40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乘坐俄“联盟TNA-05M”载人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   此次前往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的乘员分别是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美国航天员萨尼塔· 威廉姆斯和

空间科学中心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取得进展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综合性“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在“中国科学院元器件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室基于ProE软件自主发展了航天器内部辐射屏蔽三维分析技术,发展了高效率的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飘着睡”?神十二航天员乘组揭秘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怎么睡觉?在太空中是否会做梦?在7日举行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刘伯明揭晓了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他们在中国空间站是如何睡觉的?对此,刘伯明在见面会表示,神舟十二号乘组3名航天员的睡眠姿势各不相同,他自己是把睡袋绑到床上,聂海胜

俄摧毁卫星产生大量碎片,空间站宇航员躲进飞船避难

  当地时间11月15日,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并产生了大量太空碎片,导致目前驻留在国际空间站的7名宇航员不得不躲进飞船避难。对此,美国指责俄罗斯的导弹测试是“危险且不负责的”。俄方回应称,目前这些碎片已经离开了国际空间站轨道。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16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

天和、问天……中国空间站母港带你领略浪漫航天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8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核心舱叫“天和”,货运飞船叫“天舟”,实验舱叫“问天”“梦天”……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追梦奋斗建造“太空家园”,让神话传说一步步走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拓展空间站应用深度与广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7.shtm 中国载人航天而立之年,全面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空间应用与科学研究不断创新拓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我国未来10年规模最大的空间综合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备战空间站建造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日消息,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2021至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将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元旦节日期间,工程各系统参研参试人员依然忙碌在一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长征二号

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试运行

“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开展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部分装置已经在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4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常务副总师、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最新进展。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国首个以空间科学与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位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东侧短期展厅,面积约2000平米

建设航天强国 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航天活动由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领域构成。其中,空间科学主要是依托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关于地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是实现从“0”到“1”原始突破的主阵地之一。十年来,从月球探测到火星研究,从科学卫星到空间站科学实验,我国空

第二届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

  随着航天的快速发展,航天器日益增多,为确保航天安全,各国都很重视空间碎片的研究,近年来,空间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影响到空间活动的安全。如何减缓和应对空间碎片,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国际性问题。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将于11月22-24日在苏州市举办“第二届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

如何去除细胞碎片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3000-5000转/分,离心5分钟,可使细胞碎片沉淀下来,取上清液即可。

我国将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  据这位发言人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美国航天局2月26日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当天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对接时二者正运行在距地球约354公里的澳大利亚上空。这也将是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最后一次造访空间站。  “发现”号此次升空共搭载6名宇航员,

航天员太空旅程过半 空间站生活忙碌又精彩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也迎来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圆轨道上飞行,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还有空间辐射。空

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任务准备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武汉表示,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空间站的建成将为商业航天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天,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郝淳在会上表示,商业化运作也可以为空间站运营提供有益的补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紧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什么是航天强国?

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7月27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的展览馆里,《面对面》栏目采访了刚刚从文昌发射基地返回北京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中国空间站变身“太空母港” 按照任务时间表,中国空间站的另一个20吨级的航天器——梦天实验舱将在今年10月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