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模拟实验显示深源地震或由地幔矿物相变引起

法美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深源地震的发生很可能由地幔中的矿物成分发生相变引发。 深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一般发生在俯冲板块内。地球上有记录以来的最深地震发生在地下700多公里处。由于震源较深,这类地震对地表产生的危害较小,但其发生机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此前有观点认为,这类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地幔岩的主要矿物组分——橄榄石发生相变有关。相变是指物质在温度、压力等外部参数发生连续变化时,从一种相态变成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根据这种观点,随着深度与压力的增加,俯冲板块内的橄榄石会变成另一种密度更大的相态,从而导致处于俯冲状态的岩石发生断裂,引发地震。但一直以来,这种假说既无有说服力的物理模型支持,也缺乏实验依据能将矿物成分相变与极端压力和温度下的断裂联系起来。 一个由法国和美国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借助同步加速器辐射以及声学和材料领域......阅读全文

模拟实验显示深源地震或由地幔矿物相变引起

  法美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深源地震的发生很可能由地幔中的矿物成分发生相变引发。   深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一般发生在俯冲板块内。地球上有记录以来的最深地震发生在地下700多公里处。由于震源较深,这类地震对地表产生的危害较小,但其发生机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锦屏深地实验研究解决恒星中子源反应率分歧难题

9月27日,记者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国、美国、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天体能区截面的直接测量工作,得到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该研究澄清了此前国际实验数据间数倍的分歧,对于理解宇宙超铁元素的起源及丰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锦屏深地实验研究解决恒星中子源反应率分歧难题

  近日,中国、美国、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天体能区截面的直接测量工作,得到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该研究澄清了此前国际实验数据间数倍的分歧,对于理解宇宙超铁元素的起源及丰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于9月23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拓扑相变研究中国也很强

  一块碲化铋石头,普通人把它归类为“固体”,但它的准确分类应该是“拓扑绝缘体”。“拓扑”二字一加,物质的存在方式极大丰富。10月4日,三位美国人因为“拓扑相变”研究被授予201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中国科学家近几年也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  “我读着他们的文章开始了研究,对他们的工作非常敬佩,他们

我国深反射地震剖面总长首次超过万公里

  记者4月16日从“深部探测专项2012年度成果汇报会”上获悉:我国深反射地震剖面总长达到11000公里,首次超过1万公里,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深部探测大国行列。   据介绍,“深部探测专项”是我国目前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计划用20年时间,完成我国第一轮地球深部探测计划。   

相变过程导热系数的研究

相变材料(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质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称为相变潜热。相变材料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

量子相变标度行为研究取得进展

  二维和三维二聚海森堡模型中从反铁磁态到顺磁态的量子相变是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量子相变问题,且三维系统中该类相变已经在实验材料中得到实现,但此类相变中标度律和普适类等根本性问题仍然存有争议。最近,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理论室博士后马女森、特聘教授Anders W. San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报讯(记者唐凤)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裴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钮凤林及其他合作者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的结构演化过程,观测到清晰的地震波

低能宇宙相变参数空间研究取得进展

  宇宙温度从远大于1012开尔文的高温冷却到如今接近绝对零度,经历了138亿年的历史。早期宇宙是混沌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经历了基于粒子物理模型的数次标志性相变后,当前宇宙相对稳定的结构得以形成。在相变发生过程中,真空泡泡不断产生,膨胀、碰撞、融合,最终物理参数稳定在有效势能的真空附近。原则上,相

低能宇宙相变参数空间研究取得进展

  宇宙温度从远大于1012开尔文的高温冷却到如今接近绝对零度,经历了138亿年的历史。早期宇宙是混沌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经历了基于粒子物理模型的数次标志性相变后,当前宇宙相对稳定的结构得以形成。在相变发生过程中,真空泡泡不断产生,膨胀、碰撞、融合,最终物理参数稳定在有效势能的真空附近。原则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