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开始申请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消息,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和公平原则,根据受理项目的科学目标、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拟组织渤黄海航次、东海(含长江口) 航次、台湾海峡航次、南海海洋学综合航次、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东印度洋航次等7个共享航次,总船时约250天。共享航次申请的受理时间为10月18日至10月31日(报送日期以邮戳为准)。 ......阅读全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船时新机制“首航”成功

  海洋科考船出海费用实在太高了,每天仅油费平均就需7.5万元。十余年来,当很多海洋科研人员因无钱、无船出海而望洋兴叹时,有船单位也在发愁——船舶和设备即使闲置也需花钱养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推进考察船资源和调查数据的共享?5月2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通知

关于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  一、“船时”受理情况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调查船时费专款试点实施方案(讨论稿)》的

海洋国家实验室拟在海外建设5个国际研究中心

  15日至16日,海洋国家实验室2016学术年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内涉海单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记者从学术年会上了解到,海洋国家实验室拟在海外建设5个国际研究中心,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签约,2017春季正式启动。  据了解,2016年,海洋国家实验室积极推进公共科研平台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

  提起海洋科研,就不得不提青岛,位于这里的海洋国家实验室,是海洋科技圈“大咖”中的“大咖”。在6日开幕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到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那么,海洋国家实验室到底牛在哪?  作为我国打造海洋科技的“国之重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成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

   关于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海上观测平

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开始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公告,自10月18日开始受理科学基金共享航次申请,本次受理至10月31日结束。  本次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须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加强海

“科学一号”胜利返航

  1月5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学共享航次考察任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   海洋所所长孙松、党委书记王启尧等到码头迎接。   “科学一号”自2010年11月15日从青岛起航,历时52天,航程8300多

中国海洋国家实验室首次在南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蛟龙’号共享航次”新闻发布会4月1日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举行。作为中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于今年4月初首次参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并在中国南海首次使用“蛟龙”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

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开始申请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消息,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和公平原则,根据受理项目的科学目标、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拟组织渤黄海航次、东海航次、长江口航 次、台湾海峡航次、南海东北部春季综合航次、南海东北部夏秋季综合航次

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

  7月9日,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代亮和科研处、科考船队负责同志到码头送行。  本航次使用“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航期约10天,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海洋调查,深入认识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物理、地质环境与资源变化规律与机制,围绕“

“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科考船队

   11月24日,“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仪式在广州举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徐皓,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长盛纪纲,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及中国

“实验1”科考船赴印度洋执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

  3月1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1”号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启程,赴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航次,南海海洋所相关负责人,研究室及课题组负责人等到码头送行。   据介绍,本航次计划约65天,总航程10500海里,设计观测站位92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大

胡敦欣:继续向西太平洋进军

   科考队员在考察船上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海洋普查,当时的船只和仪器设备条件与现在远远不能相比,中科院仅拥有一艘科考船‘金星号’,也是中国唯一的一艘专业科考船。”在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科考共享航次顺利返航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对记者回顾了中

2010年东海海洋科学共享航次起航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离开青岛,开始执行2010年东海(长江口)海洋科学共享航次任务。  该航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2009年度试点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5个共享航次之一,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共搭载了18项国

“科学三号”科考船顺利完成科考任务 航次共计19天

   12月2日,负责执行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秋季联合航次南黄海航段的“科学三号”科考船顺利完成科考任务,返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码头,航次共计19天。本航次由中科院海洋所徐勇老师担任首席科学家、刘合义担任船长、欧江担任航次队长,共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中

“科学”号起航赴西太平洋执行共享航次

  近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驶离青岛,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共享航次。  本航次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声学所、南海所、深海所、广州地化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2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4位科学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实现多个“首次”

  9月26日,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回上海。历时69天,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下称“九北”)顺利结束。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九北”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我国首次开展的极地考察。“同时‘九北’也是年初《中国的北极政策》发布后我国的首次北极科考,这可以看作是对上述白皮书相关声明的成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航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动,“创新一”号、“创新二”号和“科学三号”、“实验2”号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青岛、烟台与广州同时启航,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及珠江口海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调查,为开展生态灾害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

“实验2”科考船赴珠江口执行“健康海洋”联合航次

  6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科考船在广州启航赴珠江口执行2019年度“健康海洋”联合航次。该航次将对珠江口海域的4个调查断面的31个调查站位进行为期10天的多学科综合性调查。  当日,除“实验2”科考船外,中科院科学考察船队的“创新一”号、“创新二”号和“科学三”号海洋科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国科大海洋学院院长孙松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日前,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院士大会选举推荐,并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正式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院士证书授予仪式将于2019年11月在北京举行。  孙松,1959年12月出生,山东莱阳人,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海

海洋调查到底能产生多少有价值的数据

  “我们往往只闻众多调查项目轰轰烈烈地启动,调查船奔赴各大洋考察继而凯旋,鲜有人关心取得了多长时序的有效调查数据,质量又如何。”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教授级高工许建平1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发问,“这些年国家海洋调查投入增加,真正产生了多少有价值的数据?”  多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

“海洋六号”赴西太平洋调查地质特征

  27日,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从东莞市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两项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分4个航段,预计120天,调查工区为西太平洋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等。  航次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介绍,本航次主要任务有五

“科学三号”考察船赴东海科学考察

  6月12日,“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驶离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赴东海执行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海洋科学共享航次任务。   本次考察将以东海海域海陆相互作用为主线,围绕“长江口及邻近陆架的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响应”关键科学问题,依据高效和一船多用的原则,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首战告捷

  记者12日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的“向阳红01”科考船近日在印度洋完成了首次定点作业任务,成功布放了7000米级深海气候观测系统――白龙浮标。   据介绍,此次布放白龙浮标是该航次的第一个定点作业任务,在“向阳红01”船到达印度洋的第二天即开始实施

“蛟龙”试验性应用航次作业完美收官

  向阳红09”船走廊里,平日稳重寡言的大管轮董文连哼着小曲欢步走来,突然大喝一声:“回家喽!”  此时,“蛟龙”号已完成第73次下潜作业回到甲板,这标志着2013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作业顺利完成。现场总指挥刘峰挥臂发令:“‘向阳红09’船现在返航。”  今天(9月9日)的“

“蛟龙”首赴西北印度洋 开启大洋38航次科考

  搭载着中国自主研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6日从青岛启航,奔赴西北印度洋,开启为期124天的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之旅。  本航次分三个航段,将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南海、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开展大洋资源和深海前沿科学调查,航次不仅要开展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与环境调查,

专家视点 | 海洋监测与海洋互联信息网业务现状分析

  引言  2010年夏天, 墨西哥湾因石油泄漏导致石油钻塔爆炸, 严重损害周边海洋环境; IBM和Beacon联合研究院曾经共同发起一个项目:计划为哈德逊河创建一个环境监控系统, 把315 m长的河岸线变成一个分布式的水声网络, 进而收集生物、物理和化学信息, 然后统一发送到IBM数据管理中心;此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

搭乘蛟龙号 完成我国首次南海海山剖面系统观察和取样

   第一步:实施“深海星空”探测计划,在重点海区投放一批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智能浮标,同时在马尼拉海沟、菲律宾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构建实时立体多学科综合观测系统,点面结合,抢占深海探测的全球制高点  第二步:利用“蛟龙号”载人潜器、ROV(缆控无人潜水器)等移动平台对西太平洋—印度洋重点海区进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