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新红外探测器成为黑夜中的“千里眼”

想要有一双穿透黑夜的“千里眼”该怎么做?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红外探测器。但是它也有价格昂贵、灵敏度低、可集成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红外成像的应用,尤其是在民用领域。记者30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肖沐、施毅课题组和物理学院的缪峰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基于全新工作机制的红外探测器件,并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见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红外光是波长较长的不可见光,它的特点是,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而且穿透能力强。事实上,对红外光的探测已经被应用在军事和临床医学检测等领域,例如红外夜视仪、末端制导、遥感、自由空间通信、红外雷达以及医院中常见的红外热像仪等。但是红外成像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基于新原理来实现价格低廉、灵敏度高、性能优异的红外探测器。 该团队首次在二维材料垂直异质结中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探测机制:弹道雪崩。这种物理机制将量子弹道输运与雪......阅读全文

弹道和雪崩成功“邂逅”

  弹道是量子物理的概念,雪崩是半导体物理中的基本现象,两者貌似无关。但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肖沐/施毅课题组与该校物理学院教授缪峰课题组合作,让二者“邂逅”,首次在二维材料垂直异质结中提出和实现了一种新型PN结击穿机制——弹道雪崩。  基于传统雪崩反向击穿机制的光电探测器,是实现单光子探

全新红外探测器成为黑夜中的“千里眼”

  想要有一双穿透黑夜的“千里眼”该怎么做?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红外探测器。但是它也有价格昂贵、灵敏度低、可集成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红外成像的应用,尤其是在民用领域。记者30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肖沐、施毅课题组和物理学院的缪峰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基于全新工作机制的红外探测器件,

全新机制提升红外探测器灵敏度

  想要有一双穿透黑夜的“千里眼”,该怎么做?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红外探测器。但由于价格昂贵、灵敏度低、可集成性差,红外成像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民用领域。记者30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肖沐、施毅课题组和物理学院的缪峰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基于全新工作机制的红外探测器件。相关成

南京大学团队二维材料弹道雪崩现象最新成果

  半导体PN结是集成电路的“技术心脏”,在其应用中反向击穿是一类基本的物理过程。基于雪崩反向击穿机制的光电探测器是实现单光子探测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通信网络,光谱技术以及量子通讯等应用中的核心部件。但是传统的雪崩击穿过程需要强电场激发,随机散射严重;造成器件在小偏压,低噪声、可集成以及鲁棒性等方

低电压雪崩探测器和超晶格暗电流抑制探测器出炉

  InGaAs雪崩光电探测器(APD)因具有内部电流增益使其在长距离光通讯和单光子探测等方面受到青睐,其高灵敏度特征也使人们渴望能将其制成阵列器件用于航天遥感等领域,但其高倍增电压带来的均匀性差和不易与读出电路配合等问题限制了在此方面的发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

红外探测器有哪些类型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1、被动红外探测器,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电元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一旦入侵人进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而聚焦,从而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

紫外/可见/近红外探测器

紫外/可见/近红外探测器成立于1953年的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滨松集团),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光科学、光产业公司。使用滨松集团11200支 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东京大学小柴昌俊教授的中微子实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滨松集团的产品被广泛的应用在医疗生物、

PNAS颠覆癌症的“雪崩效应”

  细胞中染色体数的改变,引发如雪崩一般的大量突变,最终将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这就是癌症的“雪崩效应”理论。现在,瑞典Lund大学的研究团队向人们展示,“雪崩效应”是错误的,会将研究者带入死胡同。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细胞的DNA改变,会使细胞分裂脱离控制,从而引起癌症。

光电探测器的分类和比较

光电探测器是指利用辐射引起被照射材料电导率改变的物理现象的原理而制成的器件,其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用途。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光电探测器分为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管、四象限探测器、位敏探测器、波长感应探测器。1. 光电二极管(PIN):应用于一般通用场合。针对特殊应用,可以增加探测器信号放大

MCT红外探测器在FTIR高端应用

红外光谱仪主要有两种类型:色散型和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是以棱镜或光栅作为色散元件,这类仪器的能量受到严格限制,扫描时间慢,且灵敏度、分辨率和准确度都较低。随着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新一代的红外光谱测量技术及仪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