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均小组开发双重响应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利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发展了双重响应聚离子复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实现了对多重给药障碍的系统克服。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第一代纳米药物通常会对载体表面进行聚乙二醇修饰,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富集,但同时该修饰会制约载体被肿瘤细胞摄取,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此,中国科大王均课题组使用一种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的“黏合剂”,通过组装技术将聚乙二醇“黏合”在载体表面。当载体到达肿瘤组织的酸性环境中,聚乙二醇层便会脱落,释放出携载药物的纳米颗粒,完成第一重响应,增强肿瘤细胞对纳米药物的摄取。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后,发生还原反应,快速释放药物,完成第二重响应。这种双重响应药物载体可综合克服体内给药的多重障碍,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 顺铂是治疗肺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上述双重响应药物载体可将顺铂耐药肿瘤细胞中的铂类药物摄取......阅读全文

纳米药物会成为治癌“导弹”吗?

 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纳米级药物有望成为一种精确打击肿瘤细胞的导弹级药物。那么纳米药物怎么找到肿瘤细胞?又如何分清敌我,辨别哪些是肿瘤细胞,哪些是正常细胞的呢?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伟、博士研究生唐宁和研究

两项中国科学家肿瘤药物输送成果获国际认可

药物输送系统是国际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肿瘤靶向性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更是癌症治疗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近期分别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肿瘤靶向性药物输送体系方面获得的新进展,并分别获得了《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杂志》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生物化学新闻专栏

纳米药物是21世纪医学技术重要方向

          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前排左三)等会见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美国NIH副院长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国科学家。   以“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为主题的第331次香山科

同时实现药物传递和肿瘤成像的新型纳米载体

癌症的谜题在于,肿瘤能够利用我们的身体作为人体盾牌来避开治疗。肿瘤在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中生长,通常医生在通过手术、化疗或辐射抗击癌症的过程中,会损坏、毒害或切除我们身体的健康部分。但是,11月27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的一项研究中,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描述了一种新的系统,将化疗药物包装在小

抗肿瘤纳米药物: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迷你飞船”在血管中潜行,通过血管壁上的小孔潜入肿瘤组织,通过抗体识别并进入肿瘤细胞;一旦进入细胞,这些“飞船”便释放它们携带的货物——抗癌药物,摧毁肿瘤细胞:任务至此圆满完成。  早在21世纪初,这种关于纳米药物的设想就经常以动画片的形式向人们表明,纳米药物或将是对抗肿瘤的灵丹妙药,可以找到并进

中科大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均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发展了双重响应聚离子复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实现了对多重给药障碍的系统克服。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   纳米药物载体能有效通过高通透性和

肿瘤药物“纳米时代”来临,改善肿瘤患者生存状况

  纳米药物是粒径在1-100nm的药物或药物载体的总称。众所周知,肿瘤具有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由于肿瘤细胞新生内皮细胞不连续性,粒径小于200nm的粒子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大量研究

国内首现肿瘤囊泡抗癌技术 盛齐安公司临床试验进行中

  一种可能比Car-T技术应用范围更广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方法,正在中国展开临床试验。日前,记者从中国疾病生物治疗大会上获悉,这项全球首创的技术被称为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由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而其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肿瘤治疗领域,且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成为当日会议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铁蛋白药物载体

  素有“生物导弹”之称的肿瘤靶向治疗,核心目的在于精确狙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而能把药物精准递送到癌细胞的载体,就像“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动力装置。人类对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对生物体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药物载体,有着永无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在总结近十年工作

中科院院士阎锡蕴:捧出一朵济世“花”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仿生合成的24聚体铁蛋白纳米粒子像是一朵精致的小花儿。你很难想象,它的直径只有12纳米。  “这是个魔幻般的小分子。”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谈起它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与喜悦。  2012年、2014年、2016年,阎锡蕴带领的课题组连续发表研究成果,证明

我国的单抗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单克隆抗体是针对肿瘤(癌症)的特异性药物。单克隆抗体不仅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抗癌载体,而且在临床医学上也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为肿瘤、自身免疫等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人类治疗肿瘤的希望所在。    单克隆抗体具有三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靶向效应、阻断效应、信

定点“爆破”的纳米颗粒药物

  以纳米药物制药剂为基础的纳米微粒药物输送技术是当今药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虽然纳米技术问世不久,但在医药领域,致力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本文介绍利用纳米颗粒为载体实现对药物的选择性释放,用于肺肿瘤的治疗。  纳米粒子作为载体的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肺癌:来自德国的NIM和

白蛋白长出了“利爪”,死扣肿瘤基质!抗肿瘤药物成功累积

   近日,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SA进行了改造,结合了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作用,将SA携带的抗肿瘤药物长时间保留于肿瘤组织中。他们让SA长出了“利爪”,紧紧“抓”住了肿瘤,让肿瘤组织中抗肿瘤药物大量累积,显著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那些化被动为主动才能解决的难题  SA是血液中含量最丰富

中美科学家合作发明抗肿瘤微型“纳米航母”

  中国科大王均教授课题组日前与美国埃默里大学聂书明教授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将具有活性的药物分子递送到肿瘤细胞的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生物环境和多重生物屏障。小

靶向递送肿瘤药物:杀伤前列腺肿瘤的“特洛伊木马”

  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并且在治疗方面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目前仍然缺乏靶向且对健康组织危害小的疗法,尤其是在当癌症已扩散的情况下。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数前列腺肿瘤都存在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使得任何靶向药物在单独使用时都难以解决所有问题。  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和约翰

穿上“细胞膜吉利服”的纳米载体在体内必将威力大增

众所周知,多功能纳米载体可以有效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是目光转向体内,这些纳米载体往往在免疫系统的攻击下集体失灵。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将会感知纳米载体的入侵,并且非常努力的把我们精心设计的载体清除掉。一旦纳米载体被清除掉,药物就很难到达目标肿瘤区域,很难实现杀伤肿瘤的效果。因此

中国科大等发明抗肿瘤微型“纳米航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均课题组与美国Emory大学教授聂书明课题组合作,发明了一种微型“纳米航母”药物递送体系,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PNAS,doi: 10.1073/pnas.1522080113)。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王均课题组李洪军、都

生物物理所在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研究中取得进展

  9月30日,PNA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药物靶向输送领域的最新成果。这是他们继发现纳米酶(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并将其应用于肿瘤诊断(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之后,又一次将纳米材料的新特性应用到肿

腺病毒载体综述

腺病毒的一般特性    腺病毒的形态是特征性的二十面体病毒壳体(Stewart et al., 1993)。其病毒壳体含有三种主要的蛋白:六邻体(II),五邻体基底(III)和纤突(IV),还有多种其他的辅助蛋白VI,VIII,IX,IIIa和Iva2(Fig. 1)。

探索创新药物产学研发展适宜之路

 针对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医药产业发展,是近年来药学界关注程度非常高的热点问题之一。10月8~9日,秦伯益、张礼和、刘耕陶、周宏灏等国内7名院士以及部分药学研究、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由中国药科大学与先声药业在南京联合举办“2007中国创新药物产学研合作

癌症研究新方向 科学家尝试用组合式靶向疗法剿灭癌症

  我们总是对患者说癌症会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方式在体内进化,但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大约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灵大学癌症生物学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症靶向疗法——针对导致肿瘤生长的突变的药物。这种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我科学家制备出新型抗癌药物新载体智能黑磷水凝胶

  近日,由中国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率领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新型抗癌药物新载体——智能黑磷水凝胶,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激光响应优势,可携带抗癌药物,实现精准治疗癌症。  癌症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药物利用率低,效果差且易复发等问题。据全球癌症

我科学家制备出新型抗癌药物新载体智能黑磷水凝胶

  中国科技网讯 近日,由中国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率领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新型抗癌药物新载体——智能黑磷水凝胶,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激光响应优势,可携带抗癌药物,实现精准治疗癌症。   癌症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药物利用率低,效果差且易复发

城市环境所设计出多功能可视化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载体能够在体内便利地传输,实现药物靶向投递,从而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由于体内条件复杂多变,传统的纳米药物载体进入体内后,输送路线很难被检测,而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释放及其靶向效果也难以及时评判。研发可视化功能的药物载体对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

【盘点】多篇亮点研究阐明癌症耐药发生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研究来深入探索癌细胞对靶向性药物或疗法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同时研究者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在此对此进行了盘点。  【1】新研究揭示癌细胞耐药机制 联合用药让癌症不再回来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学家们在理解癌细胞为何抵抗化疗问题上取得了

浙大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可完全根除近500立方毫米的肿瘤

  迄今为止,几种抗癌纳米药物已转化为临床试验,而且更多的抗癌纳米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目前的困境是许多体系在动物模型中是有效的,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提高存活率。因此,这个领域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如何进一步调整纳米药物的性质来提高它们的治疗功效。  通常而言,在实体瘤中,为了将静脉注射的纳米药物递送

城市环境所设计出多功能可视化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载体能够在体内便利地传输,实现药物靶向投递,从而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由于体内条件复杂多变,传统的纳米药物载体进入体内后,输送路线很难被检测,而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释放及其靶向效果也难以及时评判。研发可视化功能的药物载体对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

清华大学教授发文:针对耐药性肿瘤的新方法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课题组在药剂学国际顶级期刊《控制释放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在线发表合作论文《肿瘤靶向,pH和超声响应的多肽-阿霉素纳米偶联物克服肿瘤耐药性》(Tumor-Homing, pH -and Ultrasound-Res

新型纳米载体或可将肺癌药物作用效率提高25倍

  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运输载体来帮助抵御肺部癌症,近日,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载体,其可以在人类和小鼠的肺部的肿瘤位点实现位点选择性地释放药物分子,这种方法或可增加当前癌症药物对肺癌的作用效果,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  纳米颗粒是

纳米载药系统有了智能“开关”

   8日,记者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悉,由该研究生院、江苏大学、苏州大学等专家组成的合作团队在介孔纳米载药系统领域取得突破,该系统拥有智能“门控开关”,可自控释放药物。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在国际顶尖刊物《先进功能材料》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团队成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曾小伟介绍,该研究涉及一种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