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通量测序锁定病原体“命门”

病原体能使人类群体性致病甚至致死,为追本溯源,找到变异基因作为有效靶点,科学家们在迎战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取得突破。 《科学》杂志的历史上,刊载过一篇沉重的学术文章。2014年一篇关于通过基因组学手段监测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传播的论文,在刊登时已有6名研究人员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 “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和控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全面应用的首次‘实战’。”日前,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感染性疾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上,参加过与埃博拉病毒一线作战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团队与埃博拉病毒“作战”的战略战术进行了揭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刘翟表示,病原体能使人类群体性致病甚至致死,二代测序技术及宏基因组学能帮助人类追溯病原体、捕捉放大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锁定病原体“命门”,最终赢得“人毒之战”“人菌之战”。 测准遗传物质 新策略抓住病毒“七寸” 在2014西非埃博拉病毒爆发期间,美国的团队最初......阅读全文

英公开埃博拉病毒基因测序数据

  一个英国科研团队成功完成了对埃博拉病毒的基因测序,并已将数据在网上公开发布,免费提供给全球科研人员使用。这有助于各国研发更高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  剑桥大学3日发布公告称,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后,来自该校及英国多个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始在塞拉利昂采集病毒样本,并利用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的新

基因测序为你揭开埃博拉病毒的秘密

  2014年6月,西非埃博拉病毒爆发初期,一组研究人员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迅速破译了这一致命病毒的基因组。他们的发现揭开了病毒扩散过程中大量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病毒只通过人与人相互接触的方式传播并通过大量传播产生新变异。  虽然目前公共卫生官员们相信病毒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事实上一切还尚未结束,先前

埃博拉病毒专家呼吁欧洲组建反埃博拉病毒军队

   据法新社12月26日报道,一个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称,如果欧洲不像美国那样把病毒当成“国家安全问题”来重视,那么欧洲会很容易被病毒攻击。   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学院主任彼特•皮奥特称(Peter Piot):“我们没有重视病毒,而我们的不重视导致我们变得很脆弱。”在英国《独立日报》的

埃博拉基因测序难为“无米之炊”

   随着埃博拉病毒横扫西非,科学家缺乏重要基因数据来解答引发众多担忧的猜测:这种病毒会变得更具传染性和更致命吗?它会发生变化,让其逃避诊断测试或疫苗吗?非洲和欧洲实验室的冰箱里存放着取自埃博拉患者的数千份血液样本,但它们并未被使用,且少数几个获得新基因数据的研究小组并未公开信息。   研究人员

深度测序揭示埃博拉病毒何以产生多样性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RNA编辑会导致埃博拉病毒的mRNA多样性,但是这对病毒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了解更多……   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和J. Craig Vent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线状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在感染期间,会产生比以前预计的范围更广的基因

埃博拉病毒致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

塞拉利昂再现埃博拉病毒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月14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结束的同时,该组织警告称,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病毒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而这正是塞拉利昂发生的事情——就在WHO的这一声明发布后几个小时,又有一名埃博拉感染者在该国死亡。  塞拉利昂卫生官员向记者介绍说,一名22岁的女性在接近几内亚边境的Baomo

埃博拉病毒为何难“破”

  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引起全球关注。但其实,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过去了,科学家为何仍未研发出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要从埃博拉病毒说起。这种病毒很难对付,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相关实验必须在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

高通量测序 锁定病原体“命门”

  病原体能使人类群体性致病甚至致死,为追本溯源,找到变异基因作为有效靶点,科学家们在迎战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取得突破。  《科学》杂志的历史上,刊载过一篇沉重的学术文章。2014年一篇关于通过基因组学手段监测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传播的论文,在刊登时已有6名研究人员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  “对埃博拉病毒

高通量测序 锁定病原体“命门”

《科学》杂志的历史上,刊载过一篇沉重的学术文章。2014年一篇关于通过基因组学手段监测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传播的论文,在刊登时已有6名研究人员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和控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全面应用的首次‘实战’。”日前,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