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球所明确谷子和青狗尾草植硅体形态鉴定方法

谷子(小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由于长期缺少准确区分新石器时代早期腐朽、灰化谷子与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遗存的鉴定方法,国际上有关谷子的起源时间、过程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植硅体分析是鉴定早期腐朽植物遗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过去的研究由于受方法和材料限制,学界对能否利用植硅体形态区分谷子与青狗尾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质疑。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张健平等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合作,通过对采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6种现代谷子、青狗尾草(图1)小穗颖片、内外稃片不同部位、不同细胞层的植硅体分析,明确了区分鉴定谷子和青狗尾草植硅体的形态特征和可重复检验的测量标准(图2、3)。研究同时表明,采自东亚地区与西欧的谷子稃壳植硅体存在形态学上显著差异,暗示了可能存在不同的演化路线。同行审稿专家认为,该文章为鉴定考古遗址......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明确谷子和青狗尾草植硅体形态鉴定方法

  谷子(小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由于长期缺少准确区分新石器时代早期腐朽、灰化谷子与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遗存的鉴定方法,国际上有关谷子的起源时间、过程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植硅体分析是鉴定早期腐朽植物遗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过去的研究由于受方法和

研究揭示禾本科黍亚科植物小穗植硅体形态分类及应用

  2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团队葛勇等撰写的学术论文“Phytoliths in Inflorescence Bracts: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

研究证明全世界谷子均来自中国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谷子种质资源规模化挖掘利用等研究的试验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新知】  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6月1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一篇研究论文8日登上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该成果破解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天书”,

历时9年!我国发掘谷子籽粒产量重要基因

5月3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刁现民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论文遴选为植物科学领域的近期标志性论文,该研究发掘了谷子籽粒产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调控禾本科作物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谷子由青狗尾草驯化而来,其籽粒产量的提高是谷子驯化选择及遗传改良中的重大研究

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面纱”揭开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国,作为粮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爱。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对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分析,组装了首个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系统阐明了谷子起源及驯化改良的过程,并创制了谷子图基因组精准高效育种方法,为培育谷子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我科学家发现谷子-“刹车”基因调控叶片直立的分子机制

  8月1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完成的成果。该成果阐释了谷子的 DPY1 作为油菜素内酯信号的“刹车”基因调控叶片披垂与直立的分子机制,为禾本科作物株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据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作科所刁现民研究

谷子单倍体型图谱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出炉

  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国家基因中心、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等8家单位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谷子单倍体型图谱的构建和大量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该成果于6月24日在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发表,标志着我国在谷子遗传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农业资源中心等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方面获进展

  谷子(Setaria 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因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生育期短且繁殖系数高,正在快速成为禾本科C4作物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赵美丞研究组以谷子为模式研究体系,揭示了DPY1

我国学者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57.shtm7月18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赵美丞研究组的科研成果。在研究中,科研人员以谷子(Setaria italica)

膜蛋白受体激酶对渗透胁迫信号转导起关键作用

  干旱及盐碱等引起的渗透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长速度与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植物细胞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渗透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响应的早期机制尚不清楚。  谷子(Setaria 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因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生育期短且繁殖系

破解“天书”!全世界的谷子均来自中国

8日,中国农科院的一项研究登上《自然·遗传学》杂志。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果破解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天书”,力证全世界的谷子均来自中国。 “我们对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的1844份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发掘了1084个重要性状相关位点和基因,绘制了谷子首个高质量图基因组。”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科院

模式植物谷子登场:保守基因助力禾谷类作物增产

人们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干旱贫瘠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丰收的谷子。中国农科院供图数十年来,通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谷子产量逐渐提高,但和水稻、小麦以及玉米等主粮作物相比还具有明显差距。因此,挖掘谷子籽粒产量相关的重要位点并进一步加速谷子产量性状

模式植物谷子登场:保守基因助力禾谷类作物增产

人们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干旱贫瘠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丰收的谷子。中国农科院供图数十年来,通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谷子产量逐渐提高,但和水稻、小麦以及玉米等主粮作物相比还具有明显差距。因此,挖掘谷子籽粒产量相关的重要位点并进一步加速谷子产量性状

青鳄芦荟的形态特征

  它是芦荟中的一个植株高大的种类。茎发达直立,高3~6米;叶30~60片,簇生于茎顶,宽12cm,有尖锐的刺;叶的颜色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状花序长60cm左右;花梗长约3cm,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具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果为蒴果。花期2

科学家基于植硅体证据揭示新石器时代的叶葬习俗

  丧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反映着传统文化的等级观念、宗教观念和人伦关系。由此可见,探究丧葬文化可望复原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侧面。然而,颇为遗憾的是,与丧葬文化密切相关的生物质材料难以保存至今,深入的研究自然更无从谈起。然而,近年来,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炜林和郭小宁发掘的陕北神

小米的营养秘诀,科学家找到了依据

从路边的狗尾巴草到结出小米的谷子,经过老祖先几千年的驯化选择,小米成为生活中最主要的杂粮之一,凝练出至今仍然适用的购物指南——黄灿灿的小米最好吃,这背后的遗传机制直到最近才被真正挖掘。7月7日,山西农业大学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一万年前水稻驯化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吕厚远学科组与国内同行合作,利用植硅体碳14测年和形态鉴定新方法,揭示出距今约1万年前水稻在长江下游地区开始驯化,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早期水稻驯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地位。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并被推荐为亮点成果。  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上山

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鉴定

  植活标准:回输造血干细胞后,血细胞持续下降然后再回升,当中性粒细胞连续3天超过0.5×109/L,为白细胞植活;在不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情况下,血小板计数连续7天大于20×109/L为血小板植活。  植活鉴定:可根据供、受者之间性别、红细胞血型和HLA的不同,分别通过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FISH技术

片姜黄的形态鉴定

  (1)本品横切面:表皮有残留,外壁稍厚。木栓细胞多列。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大,维管束外韧型,靠外侧的较小,排列紧密,有的木质部仅1~2个导管,中间较大,并伴有薄壁性纤维。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时

CO2浓度对不同植物叶片气孔的影响

高浓度CO2促进植物根系 (包括根重 、根长及 根表面积)及幼苗的生长 。不同光合类型植物根 系生长对高 CO2浓度的响应有所不同,C3植物根分化发育特性明显改变 ,促进春小麦根系分枝 ,但对 C4植物影响不大。 因为根系作为光合产物库,其生长发育要受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影响 ,C0 2浓度倍增 对C

科学家首次证实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87.shtm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从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

地理资源所等在粟作农业起源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动植物是史前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而人类对动植物的利用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生和发展。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对植物资源更彻底的利用——将许多富含淀粉的植物进行驯化,让这些植物在人的掌控下进行生长。  一般认为,人类对植物的

恐龙食谱藏秘密

蒋志海制图  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妍、尤海鲁和李小强合作发现的一份距今1亿多年前的马鬃龙“食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意思的是,这只恐龙所吃的和人类的主食水稻、小麦、玉米,同属禾本科的植物。恐龙的食物种类本来就是化石研究的难点,那么,这份食谱背后透露出哪些重要讯息?  植硅体

古鸟类叶食性的起源有了新证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801.shtm被子植物决定了现代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景观构成,维持着包括人类在内大量多门类生物类群的生存需求。长久以来,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在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多样性方面扮演着协同演化的重要角色。然而

青鳄芦荟的形态特征及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它是芦荟中的一个植株高大的种类。茎发达直立,高3~6米;叶30~60片,簇生于茎顶,宽12cm,有尖锐的刺;叶的颜色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状花序长60cm左右;花梗长约3cm,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具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果为

尼氏体的细胞形态

  电镜观察  电镜下可见尼氏体由许多规则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于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所组成。  光镜观察  光镜下为颗粒状(小神经元)或斑块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嗜碱性物质,散在均匀分布于核周细胞质及树突内,而轴突内缺如。

孢子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的植物其孢子体的形态、大小和营养方式也不同,如绿藻中的石莼,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异,均为叶状体,绿色自养。褐藻中的海带,孢子体大型,褐色,自养,由带片、带柄和固着器3部分组成。苔藓植物的孢子体都由孢蒴、蒴柄和基足3部分组成,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具维管组织和根、茎、叶分化

古脊椎所等在稻作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稻作起源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水稻驯化的起始时间、地点和动因。以往研究发现,我国南方新石器早期遗址似乎不利于水稻大植物遗存的保存,难以成为探讨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可靠依据。而植硅体明显不同,它耐腐蚀而易保存,可望成为稻作起源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

直链淀粉分析仪对谷子淀粉含量的测定分析

  优质谷子的育种研究,是近几年一直不间断的在进行着,人们关注的外观品质开始关注了理化指标,对于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已经开始转向育种材料的品质机理、形态和结构食味。影响小米品质和食味的主要因素是直链淀粉。对于研究的谷子淀粉的测定可以使用直链淀粉分析仪进行科学的检测。    目前在谷子品质育种中尚无谷子

多线染色体的形态

各染色单体上的染色粒(见灯刷染色体)并行排列,构成多线染色体的带,带与带之间则称为间带。多线染色体的这种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也能在多线染色体上用原位分子杂交法进行基因定位,并就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是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有用材料。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子染色体平行排列,且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