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磁场让内皮细胞“走火入魔”,破解药物递送难题

静脉给药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给药方式,不过血管内皮的存在导致分子量大于白蛋白(66 kDa)的物质无法渗透出血管。只有当血管内皮的通透性显著增强时,蛋白质、核酸、纳米药物等才能大量穿过内皮进入组织。而大多数疾病状态下,病灶处血管内皮都保持着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导致大分子药物难以大量递送至病灶区。因此,克服血管内皮障碍是药物递送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Wilbur A. Lam教授与莱斯大学的Gang Bao教授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血管内皮渗透性的物理方法。他们先用外磁场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摄取磁性纳米颗粒(MNPs),再用外磁场作用于胞内MNPs,影响内皮钙黏蛋白和F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扰乱血管内皮黏着连接,从而靶向增强特定区域血管内皮的渗透性,最终增强系统给药在特定部位的输送效率。 早期研究表明可以利用磁场给胞内MNPs施加外力控......阅读全文

DNA纳米机器人:精准抑癌不再难

   无论国籍、种族,几乎所有人都“谈癌色变”。尽管某些癌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但毕竟是少数。根据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就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首位。  攻克癌症长久以来都是科学家

澳化学家合成新型纳米粒子 可将抗癌药送入细胞

研究人员给氧化铁纳米粒子设计了一种新型接枝聚合体外壳,能递送抗癌药物并实现药物释放的实时监控。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30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化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氧化铁纳米粒子,不仅能向细胞递送抗癌药物,而且药物的释放能被实时监控。研究人员称,这是纳米诊

浙大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可完全根除近500立方毫米的肿瘤

  迄今为止,几种抗癌纳米药物已转化为临床试验,而且更多的抗癌纳米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目前的困境是许多体系在动物模型中是有效的,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提高存活率。因此,这个领域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如何进一步调整纳米药物的性质来提高它们的治疗功效。  通常而言,在实体瘤中,为了将静脉注射的纳米药物递送

PNAS:靶向癌症的全新途径

  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多聚物可以帮助药物靶向肿瘤。Freiburg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纯化学方式,成功为治疗性的纳米颗粒指引了方向,文章发表在本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项研究展示了为纳米颗粒导航的全新模式,这些颗粒约几百纳米大小,可以作为微小容器将药物运送到内皮细胞。   研究人员发

肿瘤药物“纳米时代”来临,改善肿瘤患者生存状况

  纳米药物是粒径在1-100nm的药物或药物载体的总称。众所周知,肿瘤具有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由于肿瘤细胞新生内皮细胞不连续性,粒径小于200nm的粒子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大量研究

纳米粒搭便车,两次治疗就能完全根除小鼠体内肿瘤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慢性炎症有关,某些癌症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可以引起急性炎症。一旦引发炎症,中性粒细胞就是关键的细胞类型,它能够主动归巢到组织损伤或感染的部位,沿着趋化因子的浓度梯度,穿过内皮衬里,深入非血管区域,这一过程称为趋化作用。因此,中性粒细胞被用作药物或NPs的“自身宿主”天然载体,用

GEN盘点25款大有前途的基因疗法!诺华、GSK、蓝鸟生物

  近日,行业媒体GEN网站统计了基因治疗发展的程度。据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的Trialtrove数据库记录,目前有729种基因疗法,其中近三分之二(461种)为临床前研究。这些疗法已经在1,855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大部分为早期阶段。   基因治疗扎堆最多的

GEN盘点25款大有前途的基因疗法!诺华、GSK、蓝鸟生物……

  近日,行业媒体GEN网站统计了基因治疗发展的程度。据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的Trialtrove数据库记录,目前有729种基因疗法,其中近三分之二(461种)为临床前研究。这些疗法已经在1,855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大部分为早期阶段。图片来源:Pixabay 

不容错过!2019年8月Nature子刊重磅研究一览!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2019年8月Nature子刊的亮点研究,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1】Nat Commun:重复精液暴露促进宿主对HIV感染产生抵抗力,只是谁敢尝试呢?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精液仅能作

siRNA联合纳米技术为难治型乳腺癌重拳出击

  据世卫组织2013最新报告,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高位稳定的状态。全球年发病新增乳腺癌患者在130万左右,死亡率在欧美国家占到女性的16%,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女性第一位。对于我国来说,乳腺癌局势也不容乐观。乳腺癌已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近年发病呈年轻化,发病率每年递增约 3%

新型光控聚乙二醇(PEG)剥离型智能纳米颗粒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生物医学组近期发展了一种新型光控聚乙二醇(PEG)剥离型智能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增强肿瘤细胞靶向和深度渗透的研究。论文近期发表在Nano Letters(DOI: 10.1021/acs.nanolett.9b00737)上。  小分子药物通常不具备特异性识别和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Nature特写:如何捕捉癌细胞的一举一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热衷于在天然环境下观察肿瘤细胞的活动。以往的肿瘤研究通常是静态的,需要研究者们推测肿瘤细胞和环境细胞的活动,揣摩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将这样的互作直接展现在人们眼前,帮助人们在活体动物中追踪癌症的发展,深入解析一些特别危险的细胞。  活体成像技术还很年轻

Science Advances | 器官芯片革新胰腺癌研究

   目前,胰腺癌患者确诊后五年生存率还不到9%,因此胰腺癌也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癌难治一个原因是在胰腺癌早期,癌细胞便能够从其原发部位逃逸并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然而,令人疑惑的,胰腺肿瘤组织缺乏血管,而癌细胞往往需要通过侵袭血管来进行扩散。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

2019年,共有5个抗体药物首次在美国或欧盟获得了批准

  国际抗体学会(The Antibody Society)近日发表文章,对抗体领域的新药研发进展进行了分析。根据文章,自1986年首个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以来,在美国和欧盟,截至目前已分别累计批准了84个和78个抗体药物。  在2019年,共有5个抗体药物首次在美国或欧盟获得了批准。根据目前抗体研发管

外泌体速通手册

01 应用 鉴于外泌体介导的疾病发病机制的证据越来越多,至少有四种策略可用于影响外泌体驱动的疾病,涉及抑制外泌体功能的各个方面。这些策略包括它们的产生,释放,细胞摄取或靶向促发疾病的特定外泌体组分。抑制外泌体介导的发病机制在癌症中具有原型相关性,其中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和肿瘤相关病理学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纳米技术走向医学: 肿瘤靶点无处藏身

  全球生物医药研究人员正探索可能的方法以促使纳米技术提高人体健康,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Frank Caruso 教授正利用自组装技术装配医疗用途的纳米颗粒,他说:“我们研发的鉴定体系能鉴别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提高有效的递送载荷以及实现投递位点的特异性。对于药物递送而言,纳米颗粒的

安全有效使用纳米材料抗癌?肿瘤异质性至关重要!

  Wong及其同事综合分析了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各种因素对纳米技术基因治疗的影响。这些研究人员强调了肿瘤模型系统在解决肿瘤特异性和异质性方面的重要性,这种异质性可影响与这种治疗干预形式有关新型抗癌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该团队汇总了纳米粒子(NP)可能产生的问题。通过靶向癌症干细胞(CSC)

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铁蛋白药物载体

  素有“生物导弹”之称的肿瘤靶向治疗,核心目的在于精确狙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而能把药物精准递送到癌细胞的载体,就像“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动力装置。人类对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对生物体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药物载体,有着永无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在总结近十年工作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促进EC-G1/S细胞周期转变和增殖 加强肿瘤内皮细胞作用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使用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作为RNA结合蛋白(RBP)的QKI蛋白是miR-200b内皮靶标,其在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尚未得到详尽的研究。  此次,由Chad V. Pecot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证实, QKI通过稳定细胞周期蛋白D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Trends系列综述:纳米药物在癌症精准治疗方面的发展

  2017年Cell旗下的Trends inBiotechnology 发表了一篇题为“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to Precision Cancer Nanomedicine”的综述。阐述了纳米药物在精准治疗癌症方面获得的成果、面对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纳米药

上海药物所构建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递送系统

  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能够激活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效应,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但是免疫检查点疗法却对大多数肿瘤患者响应率较低(总体响应率低于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导致免疫耐受。同时,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正常组织表达的受体也有识别作用,易造成非肿瘤靶向分布(

一种肿瘤微环境激活型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递送系统

  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能够激活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效应,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但是免疫检查点疗法却对大多数肿瘤患者响应率较低(总体响应率低于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导致免疫耐受。同时,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正常组织表达的受体也有识别作用,易造成非肿瘤靶向分布(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