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兽基因组图谱揭秘独特的性染色体

鸭嘴兽可能是世界上长得最奇怪的动物。据说,当欧洲学者第一次见到这种鸭子嘴、海狸尾、水獭足的动物时,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它看上去既像爬行动物又像哺乳动物,还像鸟类。实际上,它属于稀有的单孔类动物。 鸭嘴兽不仅有一些奇特的身体特征,其新的基因组版本也强调了它一些不寻常的遗传特性。在上周举行的2015冷泉港基因组生物学会议上,牛津大学的Hilary Martin介绍了她和她的同事如何努力改进鸭嘴兽基因组,并试图更好地了解重组过程,以及多个性染色体如何演化。 鸭嘴兽的基因组草图在2008年发表,不过Martin指出,它并不是完整的,因为仅一小部分scaffold能够定位到鸭嘴兽的21对常染色体,而基因组的大部分都被重复序列所覆盖。 为了改善基因组组装,Martin及其同事测序了61只鸭嘴兽,它们来自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的14条河流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的组合,包括长的mate-pair读取、BAC和fos......阅读全文

鸭嘴兽基因组图谱揭秘独特的性染色体

  鸭嘴兽可能是世界上长得最奇怪的动物。据说,当欧洲学者第一次见到这种鸭子嘴、海狸尾、水獭足的动物时,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它看上去既像爬行动物又像哺乳动物,还像鸟类。实际上,它属于稀有的单孔类动物。  鸭嘴兽不仅有一些奇特的身体特征,其新的基因组版本也强调了它一些不寻常的遗传特性。在上周

染色体重组节的概念

重组节(recombination nodules)直径约为90nm, 是由蛋白质装配成的小体, 结构不清楚。重组节中含有催化遗传重组的酶类,因此推测某些重组节与染色体重组有关。已发现,交叉与重组节在总的数量上是相等的,而在联会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两者也极为相似,果蝇的某些突变引起了交叉分布的异常,重

DNA重组的染色体交换的介绍

  真核生物中染色体交换促进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重组。交换过程导致后代具有与其亲本不同的基因组合,并且偶尔可以产生新的嵌合等位基因。由DNA重组引起的基因改组增加了遗传变异。  染色体交叉涉及从父母遗传的配对染色体之间的重组,通常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前期I(粗线期)期间,四种染色单体彼此紧密

给地球上最奇怪动物测序

鸭嘴兽 图片来源:Lukas / stock.adobe.com 18世纪末,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鸭嘴兽,它长得像海狸,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动物。鸭嘴兽表现出一系列奇怪的特征:产卵而不是胎生,分泌乳汁,没有牙齿,有毒刺,有10条性染色体。这种古怪的半水栖动物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Y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

  许多属于变温动物的脊椎动物是没有性染色体的。它们的性别由外界环境因素而不是个体基因型决定。这种动物中的一部分(例如爬行动物)的性别可能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其他则是雌雄同体的(亦即它们每个个体中同时能产生雄性和雌性的配子)。  某个远古哺乳动物的祖先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变异(即所谓的“性别基因座”)—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基因突变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造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单个或多个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引起基因数量的改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任何细胞时期,但在进行DNA复制的时候发生概率比较高。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具

Mol-Cell:-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重组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空间排列在生物体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近日,巴塞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与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追踪单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作者能够证明染色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组的现象。该研究最近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  我们的身体由功能最多样化的各种

鸭嘴兽乳汁蛋白可助抗衡超级细菌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成功破译鸭嘴兽乳汁中的蛋白质结构。这种独特的蛋白质有望在抗衡超级细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在其官网发布新闻公报介绍说,早在2010年,科学家就发现鸭嘴兽的乳汁具有独特的抗菌性,或许可用来对抗超级细菌。 此次该机构研究人员与迪金大学同行合作,在实验室

科学家解密现生哺乳动物共同祖先染色体

近日,中外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构建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现生哺乳动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组图谱,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 这项成果是以该研究团队获得的鸭嘴兽、针鼹等哺乳动物的高质量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在比较了人、有袋类动物、鸟和爬行动物等多种动物的基因组数据后,最终追根溯源,获得了距今大约1.8亿年前的早期

鸭嘴兽乳汁如何帮助应对全球超级细菌的威胁

  鸭嘴兽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其独特的特征使它们成为地球上最不寻常的动物之一。现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鸭嘴兽乳汁中含有新的抗菌特性,可以帮助科学家对抗全球超级细菌的威胁。鸭嘴兽以及四种针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单孔目动物。   它们像爬行动物一样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但又能像哺乳动物一

古代染色体数字化重建揭示哺乳动物进化

  人类有46条染色体,狗有78条,而一种位于南美洲的被称为红兔鼠的小型啮齿类动物,拥有惊人的104条染色体。数十年来,遗传学家们一直对染色体在哺乳类动物之间展现出的多样性感到惊讶,现在他们有可能弄清楚这些差异是如何发生的。  目前,一项针对所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祖先的染色体数字重组研究,揭示了这些紧凑

澳洲科学家在鸭嘴兽体内发现调血糖荷尔蒙

  澳洲科学家在澳洲独一无二的哺乳动物——单孔目动物(monotremes)鸭嘴兽和针鼹鼠体内发现了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能够长期调节血糖值,为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找到新方法。   《澳洲人报》近日报道,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科学报告》期刊上,揭露了在鸭嘴兽的内脏

新研究:大型河坝或威胁濒危物种鸭嘴兽长期生存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发表一篇生态环境保育研究论文指出,高于10米的人造大型河坝可能会导致鸭嘴兽种群的破碎化和隔离,并威胁到鸭嘴兽物种的长期生存。 该论文称,鸭嘴兽当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鸭嘴兽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有水或临水的地方,在向岸上移动时面临

基因重组和DNA重组区别

基因重组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在人类的生殖细胞中发现的46条染色体发生在生物体内基因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包括同源重组、位点特异重组、转座作用和异常重组四大类。DNA重组指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的遗传

关于DNA重组的重组修复介绍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由各种外源因子(例如紫外线,X射线,化学交联剂)引起的DNA损伤都可以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机制(HRR)来修复。  人类和啮齿动物中减数分裂期间HRR所必需的基因产物的缺陷会导致不育 。人类HRR所必需的基因产物(例如BRCA1和BRCA2)的缺陷同时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在细菌

遗传发育所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重组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重组不仅是遗传多样性形成所必需的,而且重组形成的交叉,也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受两极纺锤丝牵引稳定排列在赤道板上,最终正确分离所必需的。研究表明,两个不同途径导致两种不同类型交叉的形成,一是对干涉敏感的交叉,也称I型交叉;另一是对干涉不敏感的交叉,也称II型交叉。

DNA重组

目的:简单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一些方法。包括重组质粒、PCR等。包括细胞结构、DNA,DNA如何改点等。

关于基因重组的自然重组的介绍

  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的方式有: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  转化作用(

位点特异重组的重组机制介绍

  位点特异性重组本质上是两个重组位点的四股DNA发生两次切割和两次连接的过程,所需的关键成分是重组酶( recombinase),此外还需要一些蛋白因子。这里以入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整合而进入溶原状态为例,介绍位点特异性重组机制(图2-33)。  1.第一次切割重组酶(又称入噬菌体整合酶,

我国发现2.48亿年前头部像鸭嘴兽的龙化石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对我国湖北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与现生鸭嘴兽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现代海洋生态系统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据介绍,本次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共有两个,都是生活在早三叠世的卡洛董氏扇桨龙,距

我国学者在南漳远安动物群中首次发现远古“鸭嘴兽”

  近期,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程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早三叠世(约2亿4千8百万年前)南漳-远安动物群中首次发现了与现生鸭嘴兽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动物。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最早出现在2500万年前,现今仅生活在澳大利亚。鸭嘴兽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独

关于位点特异重组的重组效应简介

  位点特异性重组既可以发生在一个DNA分子中,也可以发生在两个DNA分子间。重组酶识别位点有方向性,所以重组时两个重组位点的排列有方向性。  1.插入 当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闭环DNA之间或一个闭环DNA与一个线性DNA之间时,重组的结果是DNA插入(即整合),并且插入之后在两端形成同向重复序

Nature封面:两篇文章解读至关重要的Y染色体

  科学家们对多种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Y染色体进化初期的确出现了大量的基因流失,不过在现存物种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当稳定。   哺乳动物的XY染色体被认为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只是Y染色体出现了快速的基因流失。这一Y染色体退化理论得到了一些果蝇研究的支持。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重组体配子

中文名称重组体配子英文名称recombinant gamete定  义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后形成的配子。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

DNA重组技术

连接反应的策略    可以采用几种策略来进行外源DNA片段和质粒载体的连接。对此,可依据外源DNA片段未的性质,以及质粒载体与外源DNA上限制酸切位点的性质来作出选择。(一)外源DNA片段未的性质带有各种未的外源DNA的克隆方法见下表:────────────────────────────────

重组DNA转化

目的:在体外连接组装而成的重组DNA分子只能转入合适的受体细胞,才能大量地进行复制、增殖和表达。通过实验学会重组DNA转化的最基本的操作以及如何提高转化效率的基本思路。 原理:带有外源DNA片段的重组体分子在体外构建成后,需要导入适当的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或表达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蛋白。能够作为重组体

鸭嘴兽为啥不耐热?研究员探讨哺乳动物温感进化之旅

  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离子通道是哺乳动物面对高温警报的分子传感器,有着受热激活和高温介导失活的特点,因其在热活化(heat-induced activation,Ah)后紧跟着发生快速热脱敏(desensitiz

DNA重组(DNA-recombination)技术:DNA重组的载体3

在作为载体时,这些噬菌体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克隆到M13mp载体的外源DNA片段(双链),在子代噬菌体便成为了单链形式。故应用M13mp进行克隆,可方便地分离到大量含有外源DNA某一单链的DNA分子。这种单链DNA可在下列工作中作模板:①主要用作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的模板;②制备仅有一条

DNA重组(DNA-recombination)技术:DNA重组与鉴定3

当多克隆位点有外源DNA片段插入时,破坏此酶的N端阅读框架,产生无α互补功能的N端片段,因此在带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菌在含有IPTG/X-gal的培养基上呈白色,见图7-11 。如果外源DNA插入片段相当短,不破坏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氨基酸序列的阅读框,有时产生的重组体菌落不呈白色而是呈浅蓝色。4

DNA重组(DNA-recombination)技术:DNA重组的载体2

二、噬菌体载体作为细菌寄生物的噬菌体,大多数具有编码多种蛋白质的基因,能利用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体系,进行生长和增殖。构建的噬菌体载体,以λ噬菌体、M13和粘粒最为常用。㈠ λ噬菌体载体野生型λDNA是一种基因组为4.8 kb的线性双链DNA,全部序列已知,共编码50多个基因。其中约一半基因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