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推开奇妙的量子之门

2015年年底,世界顶级物理杂志、英国物理学会下属的《物理世界》公布了本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10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以“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并荣登榜首。在量子研究领域,这仅仅是该团队无数荣誉中的一项。在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奖中,潘建伟、彭承志等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又摘得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实现对多粒子纠缠的相干操纵可以确保通信安全、提升计算速度 量子是微观世界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光,就由大量光量子组成。量子有不同于宏观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若能掌握其特征,则有望实现对信息处理能力革命性的突破。比如,利用量子的叠加性,制造出100个粒子相干操纵的量子计算机,就可能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还快百亿亿倍。 多光子纠缠,简要地说就是利用量子的物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作......阅读全文

物理学重大突破:科学家找到“天使粒子”

  物理学迎来重大突破:由4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终于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马约拉那费米子,从而结束了国际物理学界对这一神秘粒子长达80年的漫长追寻。  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该成果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康隆课题组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寇

隔空摄物:量子世界里的“花果山”

  【神话小说、神异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给这一想象起了个和“量子态隐形传物”有些相近的名字,即我们耳熟能详的“隔空摄物”。】  近来重读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名作《海底两万里》,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读者面对同一部科幻作品的感受应该是不同的。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无疑,书甫一问世时,读者会对

量子卫星来啦,瞬间移动还有多远?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  啥是量子?简单来说,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不可再分割。量子世界中有两个基本原理:一个是量子叠加,就是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叠加态上,著名的

瞬间移动、信息绝密能实现吗?六问神奇量子世界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吕力、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刘雄军,带你一起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  

促进量子科技发展 费米实验室新成立量子研究所

  美国首屈一指的粒子物理实验室变身为量子科技领域的新“玩家”。据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官网18日消息,该实验室当日宣布,将把实验室内所有量子科学项目集结在一起,成立新的费米实验室量子研究所,以利用粒子物理学专业知识和创新方法促进量子科技的发展。  量子技术方兴未艾,可广泛应用于计算、传感、模拟和通信

瞬间移动、信息绝密能实现吗?六问神奇量子世界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吕力、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刘雄军,带你一起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

奥地利科学家创下量子纠缠新纪录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最近在量子纠缠系统领域创下新记录:成功实现了20量子比特系统内受控的多粒子纠缠。研究人员在3个、4个和5个量子比特的所有邻组间检测到了真正的多粒子纠缠。新进展有望应用于量子模拟或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 包括通用量子计算机在内的量子系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1、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LFIA) 也称横向流动免疫检测技术,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种独特的免疫分析方式,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借助毛细管的吸附作用使样品在层析材料上移动,其中样品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1、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LFIA) 也称横向流动免疫检测技术,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种独特的免疫分析方式,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借助毛细管的吸附作用使样品在层析材料上移动,其中样品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上一定区域的抗

隐藏在这幅画中的17个不同的物理世界

   在不同尺度上,物理世界遵循着不同的规律。描述微观量子世界的定律,与描述宏观物体的定律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任何随着尺度的变化必然是连续的,物理学中看似截然分立的领域,实则具有丰富的联系。  《尺度,法则和生命》这幅画,正是通过17个地位显著的公式,描绘了物理学不同领域的联系

量子通信:绝密的未来通信

  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内在的安全隐患,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为了拓展应用、与现有通信系统兼容以及大量减少成本,需对点对点的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并充分利用经典通信设施。与此同时,量子克隆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量子通信的安全性问题。量

瑞士科学家提出一种预测系统量子状态的计算机学习程序

  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十分复杂,微观物理系统量子状态的测定需要对其状态进行非常精密的准备并进行反复多次测定。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消息,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应用神经元信息网络原理,提出一种具有学习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根据有限的实验数据,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纠错,逐步“学会”系统量子

“高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如果你想建立一个量子计算机,你需要一种方法来构造一堆处于相同状态的量子位,并实现这些量子位的逻辑运算。有没有可能使自然界中不同能量、不同状态的粒子,变成同一个量子状态的拷贝?有没有可能通过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操纵它们来进行简单的量子计算操作呢?  让原子“凝聚一心”  大量相同量子态的粒子拷贝可

世界首个初级量子网络构建成功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两个相距遥远的陌生人不约而同地想做同一件事,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绳牵着他们,这种神奇现象可谓“心灵感应”。物理学家正在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类似现象“量子纠缠”打造量子互联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科学家实

美提出“量子鸽子”概念 解释粒子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前不久,美国查普曼大学量子研究院科学家提出的“量子柴郡猫”获实验证实,现在他们又提出了另一种量子动物——“量子鸽子”,来解释粒子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即现在不仅受过去影响,还受到未来的影响。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5日报道,传统的鸽子理论描述为:如果你把三只鸽子放进两个鸽洞里,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并非水火不容丨纪念霍金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与世长辞,这一天恰好是爱因斯坦119周年的诞辰(中国有的地方习惯用虚岁,那么就算120周年冥诞吧)。霍金的故事激励了几代学子投身物理,包括我自己。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纪念霍金的文章,在提到霍金的贡献时,大多都会把黑洞的“霍金辐射”作为霍金对物理学最重要的一项贡献,

张钟华:“上帝粒子”有助于解释质量起源

  得知“上帝粒子”项目提出者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院首席研究员张钟华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帝粒子’的证实让我们正在攻克的质量量子基准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比利时81岁的科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84岁的科学家彼得·

中国光量子比特纠缠数目逐次刷新世界纪录意义何在?

  5光量子比特纠缠、6光量子比特纠缠、8光量子比特纠缠、10光量子比特纠缠,18光量子比特纠缠……  在位于中国科技大学东区理化大楼中编号为“01003”的实验室内,密布着错综复杂的管线及各类光学和电子设备,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这里不断攻关,刷新着光量子比特纠缠数目的世界纪录。日前,潘建伟

中国科大一项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日前公布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入选其中。   实现实用化量子计算和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关键是,通过发展多粒子量子系统相干操纵技术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潘建伟研究小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

《自然》文章:数据隐形传输,量子太空竞赛

  三年前,潘建伟将星际旅行带到了中国长城。从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长城附近实验点,他和他的团队——来自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将激光瞄准16公里之外的屋顶上的探测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将信息“瞬移”过去。这刷新了当时量子隐形传态的世界纪录,这是朝着实现团队的终极目标——将

07年中国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7.首次对活有机体实施“基因组移植”  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组移植”,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了另外一种细菌。科学家计划下一步借助类似技术,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制造新型物种。若试验成功,将标志着人造生命形式的创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美国马里兰州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实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澳大利亚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观测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并用其产生私密量子随机数。该研究成果于10月23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导引是介于量子纠缠

量子互联网六阶段发展路线图出炉

  利用量子物理学独特效应的量子互联网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经典互联网大相径庭,全世界有很多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构建先进的量子互联网。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量子研究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份报告,也可以说是一张路线图,阐述了量子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应用领域。  他们认为,量子互联网尽管还

新理论认为量子世界产生于“多重互动”的普通世界

  量子世界有许多奇异现象,物体能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许多“平行的”普通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是对以前量子解释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格里菲斯大学理论量子物理学家霍

南京大学马小松团队实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可控叠加

  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还是二者的叠加?这个问题对于有点量子力学基础的人并不难回答,但难以回答的是人们能否对这种叠加性质进行操控?  2019年9月2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小松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该团队首次演示了单光子波动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叠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10篇CNS,全球学术排名表现出色

Scienc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力学再取新突破  实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是人类认识并利用微观世界规律的必然诉求,也是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子调控研究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量子计划中均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自旋量子调控研究有助于人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

潘建伟院士:量子世界里领跑者 操纵微观粒子进入人们生活

   采访潘建伟院士的地点约到了上海,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安排记者采访的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杜先彬老师一再解释:潘院士实在太忙,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之后还要参加中科院的一个重要会议,若不行的话只能“紧盯插空”了。而前一天晚上,潘建伟还在医院检查治疗。  我国也是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2016年

超导量子计算强关联纠缠体系的量子随机行走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和彭承志等组成的超导量子实验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等理论小组,开创性地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随机行走的研究中。该工作将对未来多体物理现象的模拟以及利用量子随机行走进行通用量子计算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研究成果于5月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