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聚焦深海科考: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2018年10月,“探索一号”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归来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深海海底,“科学”号首次实现了我国深远海探测的“多兵种作战”,“探索一号”使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了万米时代…… 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到达深海才能真正了解海洋 海洋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现在大概只了解了5%的海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3800米,如果不能到达深海,是没法真正了解海洋的。” 因此,一......阅读全文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中国奔向“全海深”科考时代

  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这是中国深海战略的目标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畅行无阻,业内人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要实现“全海深”科考目标,中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须突破1.1万米深潜技术,进入世界大洋最深处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深约1.1万米处的地方,叫挑战者深渊。  近日

水下考古“潜”向深海:中国深海考古零突破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布放入水 ▲提取水下文物标本 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30多年来,我国的水下考古基本集中在40米以内的浅海。今天,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联姻”,终于实现了中国深海考古“

中国通过北斗卫星实现深海与陆地“同频互联”

  针对日前中国首次实现深海六千米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28日在青岛表示,借助中国自行研制的通信卫星实现深海与陆地“同频互联”,彰显了“中国造”的深度与高度。  记者当日来到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新区码头,在中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上,王凡介绍说,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启航 冲击5000米深度

此举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此次试验任务为期47天。图为“向阳红09”试验母船上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继去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记录后,今年将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这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下潜能力达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

中国载人深潜:向海底一万米进发

  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潜作业的新纪录。  深海潜水器被认为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和集

记“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的深潜人生

2012年6月3日,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一声绵长的汽笛在空中回荡,承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缓缓驶离码头,96名参试人员向岸边挥手道别。继1000米、3000米和5000米级海试后,这条海洋调查功勋船将奔赴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南端,向我国首次载人深潜

蛟龙号将面向全球华人征集LOGO标识

  今天,“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与“中国蛟龙号科考”双LOGO全球征集活动在京启动,即日开始至2015年2月17日,蛟龙号将面向全球华人征集LOGO标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主要应用于中国深海科考。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简史

   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

太空对接海底深潜 神九与蛟龙填补空白

  航天员庆贺对接成功       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试航员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手举国旗挥手致意  6月24日,“蛟龙”号

人民日报:2012中国科技之“最”

  图为大亚湾实验项目三号实验大厅。 图为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 图为“蛟龙”进行7000米级海试下潜试验。 图为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准备滑跃起飞。 图为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图为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最玄   发现新的中微子振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蛟龙”的小弟来了 “深海勇士”明年启用

  “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课题11月30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被比作“蛟龙”号的“弟弟”。有了7000米级深度的“蛟龙”号,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4500米载人潜水器?4500米载人潜水器实现了哪些创新?未来我国在潜水器研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

今天(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的乘客

“蛟龙”首赴西北印度洋 开启大洋38航次科考

  搭载着中国自主研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6日从青岛启航,奔赴西北印度洋,开启为期124天的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之旅。  本航次分三个航段,将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南海、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开展大洋资源和深海前沿科学调查,航次不仅要开展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与环境调查,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可燃冰掀全球海底资源争夺战

  与浩瀚的星空相比,深邃的海洋似乎是人类更易触及的资源宝藏。未来的全球资源竞争,将会在占地球表面积71%、总水量97%的这片蓝色海洋上蔓延开来。   蛟龙号:吸纳民资进入海工领域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

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获成功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7月18日下午,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彩旗招展、鼓乐齐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52天的3000米级海上试验后,返航归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的成功,

李乃胜:深海探测与工程装备

四月的海南,艳阳高照,姹紫嫣红。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忙中视察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全国海洋界倍受鼓舞。总书记的视察既是对海洋事业的关心关怀,又是对走向深海、经略海洋的指导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奋进。 南国边陲,一个年轻的海洋科研机构,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海斗”号深

“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圆满成功

今天(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nbs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圆满成功

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

“潜龙三号”,你是一个怎样的“深潜明星”

“蛟龙”“海龙”“潜龙”三龙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图 4月30日,在完成深海最后一潜后,“潜龙三号”跟随“大洋一号”船开始返航。4月20日开始,这个中国最先进自主无人潜水器,先后进行了包括两次海试和两次试验性应用在内的四次潜水作业,在全新挑战中不断刷新着纪录。 最近一段时间,大洋深处热闹非凡,各

服役23年再出发 “大洋一号”有怎样的功勋史

搭载最新研制的“海龙三号”“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完成12次下潜后,“大洋一号”科考船3日将停靠青岛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完成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航次科考任务。 这是“大洋一号”船2017年大修

全世界震惊!中国新冠疫苗已“破土”,9月或可紧急使用

中国新冠疫苗已“破土”  中国科学家近日发表了一则好消息:  4月20日,中国研发的一种新冠候选疫苗,用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结果安全、有效!  这是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第一个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动物实验结果。  而且,中国的新冠疫苗并不仅仅这一个。目前,中国已有4个疫苗进入临床阶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世界纪录

  上天、下海,这是人类千百年来探索广袤未知空间的最大梦想。今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上天对接天宫一号,继去年夏天成功完成5000米深潜后,中国潜入深海的计划进展如何?  昨天(3月11日),快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颜开,他透露,按照计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随后,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密切

《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发布

11月29日,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汇报会在深圳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出席并讲话,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作专题报告,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深圳市委常委杨洪致辞

大洋钻探:半世纪后迎来更大机遇

   50年,3700多口井,取芯40多万米,大洋钻探计划是迄今为止深海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研究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项目。  展望未来,大洋钻探作为“航母”和“旗帜”的作用仍将继续,但是未来还有没有新意?科学上的突破口在哪里?中国科学家能够在其中发挥什么重要作用?《中国科学报》记

国产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将海试

  近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海底1万米潜水器载人球舱完成出入口、观察窗的开孔工作,载人球舱是潜水器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是潜航员的主要活动区,球舱主体为钛合金,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最先进的潜水器之一。  为载人球舱的出入口和观察窗开孔是载人球舱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对材料和技术要求极高。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