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12月2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该成果于2018年1月19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被选为《物理评论快报》编辑推荐文章。成果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等中国研究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完成,美国物理学会专门为该成果向全世界新闻媒体发布了题为“‘墨子号’量子卫星使洲际量子通信成为现实”的新闻稿。 中国和奥地利联合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由于信道的固有损耗,地面自由空间信道和光纤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距离被限制在数百公里级别。利用太空中光子的低损耗传输的特性,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了相距760......阅读全文

大家来打假:量子水、量子减肥...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这两年我们国家量子科学研究喜遇丰收好年景,我国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顺利升空,利用“墨子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等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于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

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航天重器探索世界

   多少年来,大熊猫、青花瓷、中国功夫和戏曲,一度成为外国人脑海中关于中国的主要印象。而最近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已经荣升为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与上述早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国名片不同,近年来,中国高科技研究成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全面启动

中国量子卫星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封面——这一次,中国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就像是一个隐喻,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这一次中国科学站到了世界面前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已实现50公里远程量子储存器纠缠

  近日,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的最新重磅成果:两个量子存储器通过光纤跨越数十公里实现远程纠缠。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潘建伟、包小辉及其同事利用一种名为腔增强的量子效应,来制备纠缠原子和光子,再将这些纠缠原子和光子转换为适合于电信传输的频率,最后在两个由 50 公里长光纤连接的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中国诺贝尔即将揭晓,明天他(她)们会得大奖吗?

  明天,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即将揭晓。哪些人可能得到这高达100万美元的奖金呢? 知社和您一起梳理一下最有希望的几位科学家,和他们闪耀中国的科研成果。坊间传言其中更有今年诺贝尔奖提名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共设立“生命科学大奖”和“物质科学大奖”两个奖项

《科学》公布 2017 年度人类10大突破,你知道几个?

《科学》期刊公布了2017年最令人类激动的10大科学突破,科学仪器界的朋友们,也许你正在使用其中的几种科技继续求索,其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翘楚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2017的这些美好时刻,希望2018全球在科学界求索的人们,带给人类更多的惊喜。Top10冷冻电镜标志年科技让人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了解到,日前科技部正式发布通知,批准组建包括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在内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试点期间,针对微尺度物质科学领域的一些共性问题,着力开展以量子调控及量子信息为主导的原始创新和基于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和

“墨子号”成果入选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下属《物理》网站公布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组

中国科大的一流密码(下)

  在刚刚公布的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人名单中,毕业或任教于中国科大的“80后”占比很高。据统计,中国科大目前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 422人,占教师总数的1/3;“青年千人”“国家优青”“青年拔尖”“青年长江”这“四青”人才不重复统计217人,在高层次人才中占比超过半数,引进入选数名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跑"世界 因为有个量子"梦之队

  8月16日北京时间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全面领先。而我国之所以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跑”世界,得益于我们有个量子“梦之队”。  潘建伟:量子通信领航人  “墨子号”发射升空的这一刻,全球科学界的目光都落在46岁的量

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2月8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87岁的孙家栋是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中国成就闪亮2017年科研“世界榜”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原型诞生,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服役,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量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的世界级科研成果涌现……2017年,中国亮出的科研创新成绩单让世界瞩目,新时代的创新曲正在奏响。  在这个新时代,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说,

量子科学革命:中国科学家将引领风骚

  量子力学是微观物理学依赖的基本理论框架。自其提出一百多年来,在物理学基础与应用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施郁将量子信息和量子操控等方面发生着的改变称为“继续量子科学革命”。在这场科学革命中,中国科学家正在努力攀登,在某些领域已经占据鳌头。  量子科学革命正在发生  早在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王志刚: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10月20日19: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集体采访活动,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接受采访。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想请问王志刚书记,我们知道包括中国天眼FAST,还有量子通信卫星在内,前段时间科技领域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包括您刚刚说的引力波,中国也参

中美科学家呼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为中国主导的大科学项目国际合作做了一场“路演”。  从大亚湾和江门中微子探测器到新的高能光源,再到建设中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王贻芳说,新兴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并为基础科学作出更多贡献的时候到了。  王贻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

中科院科研战略布局显成效 原创成果“井喷”

  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24日召开的2018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先导专项”)实施7年来,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其中包括A类17项、B类24项,已有10项通过结题验收。  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介绍

空间科学、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等先导专项取得重大成果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会上表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据悉,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先导专项”)实施7年以来,中科院共启动实施了17项A类先导专项,24项B类先导专项,目前已有10项通过结

量子加密惊现破绽?潘建伟告诉你破绽在哪里

  3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攻破量子加密技术可能并不需要什么神兵利器,因为量子加密技术本身就存在物理缺陷。报道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组的一篇尚未正式发表的工作。  3月14日,清华大学王向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等量子研究者撰文解释了量子加密技术的破绽到底在哪里。他们指出,虽然现实中量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