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性感染的特点

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阅读全文

潜在性感染的特点

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潜在性感染的定义

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什么是潜在性感染?

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儿童SARSCoV2感染特点及可能粪口传播的潜在证据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于2019年12月爆发SARS-CoV-2(原2019 -ncov)感染。截至2020年3月15日,中国已有81048例确诊病例,包括3204例死亡,国外累计有74989例确诊病例3。  新病毒的基因组和成人感染的早期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已被报道。据估计,这种感染的平均潜伏期约为5

重叠感染的感染特点

抗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如真菌等)趁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合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或抗肿瘤药物更易引发二重感染。

寻找到超级细菌感染潜在救治方案

新的研究显示了DNA成分如何能够加强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对抗MRSA。高威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加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MRSA(一种危险的超级细菌)有效性的方法。他们的发现有可能改善MRSA的治疗方案,因为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其是无效的。这项研究由高威大学的James P O'Gara教授和Me

关于非芽孢性厌氧菌感染的特点介绍

  厌氧菌感染常常发生在先有血管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组织坏死或需氧菌感染使局部缺氧﹐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很多厌氧菌感染均系内生性。厌氧菌常与需氧菌一起形成混合性感染。故非芽孢性厌氧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非芽孢性厌氧菌是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的种类﹑厌氧链球菌和脆弱拟杆菌等。  非芽

概述常见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

  (1)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好发于秋冬季,呈散发或小流行,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以及呼吸道传播。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1~3天,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然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化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天数次

概述肠球菌的潜在危害性

  肠球菌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的第3位病因,新生儿和儿童肠球菌败血症的发病率增加了6倍。据报道肠球菌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检出率仅次于大肠杆菌。有资料统计,在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肠球菌感染居第2位;腹腔、盆腔感染,肠球菌居第3位;败血症,肠球菌居第3位,病死率12.6%~57%。

重复感染的特点

重复感染(superinfection)是指感染尚在进行中,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又感染。

局部感染的特点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定居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不断侵害机体的感染过程。

感染免疫的特点

感染免疫是病原体感染计提后免疫系统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相关的免疫效应及转归,涉及宿主对病原体的易感性、抵抗力、病原体的免疫逃逸及其致病机制。

细菌感染的特点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

科学家或开发出抵御HIV感染的潜在疗法

  近日,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方法,或可有效抑制HIV在细胞内的复制,相关研究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或可有效阐明人类机体免疫力抵御HIV-1的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型策略

发现对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潜在新防治措施

  Glasgow大学感染专家已经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响应入侵病菌的新机制,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在未来“作战”医院获得性感染。研究团队一直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病原体--绿脓杆菌,这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已越来越对抗生素耐药。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患者特别容易受到这种感染,然而,现在由Tom

新研究揭示潜在影响EBV感染的重要因素

近日,我国科学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 1(IFITM1)通过关键氨基酸位点竞争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与上皮细胞感染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EphA2)的结合,形成“钳形”竞争互作结构限制病毒的进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

新研究揭示潜在影响EBV感染的重要因素

近日,我国科学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 1(IFITM1)通过关键氨基酸位点竞争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与上皮细胞感染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EphA2)的结合,形成“钳形”竞争互作结构限制病毒的进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

关于鼻源性颅内感染性头痛的诊断治疗特点介绍

  一、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或脑脊液鼻漏史。继而出现高热和剧烈头痛。  2、颈项强直,克匿格征阳性。  3、腰椎穿刺压力升高,脑脊液混浊,粒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二、治疗要点  1、全身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3、全身

隐性感染的特点

隐性感染(silen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细胞程序性死亡清除潜在危险

PCD还可在发育阶段和成人后的生命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清除异常及潜在危险的细胞。

简述非芽孢性厌氧菌感染的感染特征

  无芽孢(胞)厌氧菌感染多为慢性感染过程,其感染特征有:  ①口腔、颌面部、鼻咽腔、胸腹腔、盆腔及肛门会阴部等处的慢性深部脓肿;  ②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呈血性或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产生;  ③所引起的脓肿分泌物,用直接涂片染色常可见革兰氏阴性或阳性杆菌,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该

全身性感染的特点

全身性感染是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潜在的组合性疗法或能被基因组揭示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天全球都有大约1700人因该病而死亡;尽管绝大多数乳腺癌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转移潜力大,且往往会对常规疗法产生一定的耐受性,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较差。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厌氧菌的概念及感染的特点

  1、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口腔、鼻、咽、肠道、前尿道和阴道等腔道黏膜上,为人体正常菌群组成成分。厌氧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可引起严重感染。  2、厌氧菌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有芽胞厌氧菌感染为主)和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为主)。除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为外源性感染外,其他厌氧菌感染为内源性。 

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感染生理特点介绍

  1、口腔颌面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起始端,长期与外界相通,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各种细菌在这些部位聚集、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  2、牙齿生长于上、下颌骨内,龋病、牙髓炎和牙周病的病变若继续发展,可通过根尖和牙周组织使感染向颌骨和颌周蜂窝组织蔓延。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

动物所揭示口腔抵御机会性病原放线菌感染的潜在机制

  人体口腔内栖息着500多种细菌,其中包括一些来自放线菌门的机会性病原菌。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口腔一般不会被放线菌感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的一项研究为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博士研究生李文迪在健康人体口腔中找到了一个由细菌组成的核心功能团。该功能团主要由

逆行性细菌感染的介绍

  所谓逆行性细菌感染是指细菌由尿道口往上进入泌尿系统,经由尿道到膀胱甚至进入肾脏或副睾丸、前列腺。大部份的细菌都来自肠道,尤以大肠杆菌(E.Coli)最常见。门诊泌尿道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约1:8),这是因为女性尿道较短(约3-4cm),且开口和阴道及肛门相当接近,因此细菌容易因不良的卫生习惯或

逆行性细菌感染的检查

  1、仔细询问相关病史。  2、进行物理检查,同时有需要进行细菌的培养实验,并结合相关的器械检查,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后作出最合适的诊断。

研究揭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的潜在靶点!

  两个月内,一种此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开始传播,感染了超过10万人(新闻发布时的数据),而且目前感染人数还在持续上升,有效的应对措施需要有用的工具来帮助监测病毒的传播,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了解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病毒产生反应。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

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特点

(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