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首份考古报告出炉

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第一份考古调查报告《丽水保定窑址》出炉,并作为书籍正式出版。“作为龙泉窑重要的地方类型,保定窑址的调查发现,将成为龙泉窑研究的重要补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沈岳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该报告聚焦丽水保定窑址,记录了丽水保定窑始烧及早期窑业转移情况、保定窑的衰落与装烧工艺的演变轨迹、保定窑与周边地区的窑业互动、保定窑的内外销情况等内容。通过阐述窑址保存现状、年代推断、保定窑与龙泉窑核心区之间的关系、窑址保护与后续利用等内容,为保定窑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明。龙泉窑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近百年来,对龙泉窑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积累了足够多的材料。2019年底,沈岳明主持的“龙泉窑考古学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项目包括以龙泉为中心的近600处窑场,涉及遗迹遗物、器形胎釉、装烧工艺、装饰技法、国内外的流布等多项研究,试图解决“龙泉窑的始烧问题以及发展谱系的建立”“龙泉窑工......阅读全文

复旦大学首份考古报告出炉

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第一份考古调查报告《丽水保定窑址》出炉,并作为书籍正式出版。“作为龙泉窑重要的地方类型,保定窑址的调查发现,将成为龙泉窑研究的重要补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沈岳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该报告聚焦丽水保定窑址,记录了丽水保定窑始烧及早期窑业转移情况、保定窑的衰落与

“考古中国”聚焦泥河湾考古新发现

  3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通报了《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来自中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研究团队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泥河湾下马碑遗址发现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颜料加工与细小石器镶嵌使用的关键证据。  泥河湾下马碑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

水下考古“潜”向深海:中国深海考古零突破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布放入水 ▲提取水下文物标本 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30多年来,我国的水下考古基本集中在40米以内的浅海。今天,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联姻”,终于实现了中国深海考古“

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获得深海考古重大发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77.shtm 中新网三亚5月21日电(记者 应妮 符宇群)国家文物局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5月20日国家文物局已进行了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恒星考古:“探”为“观”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新视野”号深空探测器拍下的柯伊伯带小行星MU69(绰号“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离将这位太阳系边缘的远古邻居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寻宇宙的早期历史,就像寻找人类起源一样令人着迷。然而宇宙之

恒星考古:“探”为“观”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新视野”号深空探测器拍下的柯伊伯带小行星MU69(绰号“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离将这位太阳系边缘的远古邻居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寻宇宙的早期历史,就像寻找人类起源一样令人着迷。然而宇宙之大,深空探测

如何推进考古与科学“联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87.shtm

国学考古专用体视显微镜

格林诺夫立体光学显微镜, Leica S8 APO 具有8:1 的连续变倍能力以及长达75毫米的工作距离,可以轻易地完成放大倍数高达80倍的工作,比如质量控制,细胞分类和显微注射等应用。  人机工程学 38° 视角提供了舒适,高效,精准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观察条件,降低了因工作疲劳引起的误观察可能性。可

我国深海考古“首航”胜利归来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执行第一次下潜任务(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摄  新华社三亚4月27日电(记者施雨岑)在顺利结束7个潜次的深海考古调查后,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从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返航,并于27日抵达三亚。这是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这

深海考古-科技含量有多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32.shtm

科技考古:精确揭示古代遗存面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30.shtm 中国考古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科技与考古如何深度融合?日前,考古科学大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

科技助力考古,勾勒生动历史细节

如今,考古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化,除了结合人们较为熟知的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学研究手段,应用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也纷纷投入古代遗存的分析研究,为探索中国境内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科技,正在重塑现代

专家称曹操墓鉴定将成遗传病研究突破契机

  中新社上海2月9日电 (邹瑞玥)复旦大学的研究者欲在全国征集曹姓男子DNA鉴别曹操墓的消息,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9日上午,复旦大学有关专家介绍了课题的最新情况,强调这是一次跨学科合作的新尝试,它的成功将给史学、考古学、医学研究的各方面带来突破的契机。   2009年末,河南省文物考古队在邺城附

古脊椎所和浙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旧石器考古工作站

  6月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应邀与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鲍贤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新民研究员等出席了“浙江旧石器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仁国主持,近50家新闻媒体参加。会后,古脊椎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了浙江长

夏鼐:梦圆考古妆成时

夏鼐夏鼐(左)在考古所的碳十四实验室  推开门,年轻的核物理工作者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呆住了。  身体瘦削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笑容满面,礼貌地起身邀他们落座。之后,夏鼐又简单地向他们介绍了碳十四断代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并带领他们去相关科室转了转。  这场再普通不过的会面,却让仇士华夫妇感受到

全国首个考古工地安全专业标准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3.shtm

复旦拟DNA鉴定曹操墓-河南迟未答复

  报道《复旦大学上午发布曹操家族DNA最新研究结果 6支曹姓家族90%可能系曹操后代》披露后,有不少读者来电询问:既然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已基本锁定了曹操的DNA,是否可对河南“曹操墓”出土人骨DNA中的Y染色体进行对比验证,以此给“曹操墓”真假之谜画上句号呢?为此,复旦大学有关专家接受了采访。 基

曹操墓重新发掘时间待定-未用DNA技术测试遗物

  提要:陵园布局调查是重点,不存在商业开发可能;河南未委托任何单位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墓。   春节过后曹操墓何时开始重新发掘?今年的发掘研究重点在哪儿?普通百姓有无机会一睹曹操墓“真容”?昨日记者专访了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他表示,今年曹操墓的发掘重点是大面积开展曹操高陵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

著名考古学家杜廼松逝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20.shtm 杜廼松 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从故宫博物院方面获悉,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复旦大学最新Cancer-Cell文章

  来自复旦大学生科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胰腺癌中乳酸脱氢酶A(LDH-A)的一种上调作用机制,指出LDH-A的一种乙酰化修饰会抑制其活性,并靶向分子伴侣介导的细胞自噬,因此在胰腺癌患者体内,这种乙酰化会减少,并伴随LDH-A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1日C

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饭盒

  古人到野外时会带些什么食物?考古学家最新发现的4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木质饭盒给出了答案。  瑞士考古学家日前在瑞士西南部的伯尼兹阿尔卑斯地区的勒奇山发现了这一木质饭盒,以及一些弓箭、绳索和皮革制品等器物。它们位于接近2700米山顶的一处岩石庇护所内。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援引瑞士伯尔尼州政府的考

四川大学成立考古科学中心

  日前,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以下简称考古科学中心)成立仪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该校举行。  据介绍,考古科学中心由考古测年实验室、分子考古实验室、考古材料与文物保护实验室、地学考古实验室以及囊括海内外超过一万件/套样本的考古资源库组成。重点聚焦古代文明起源与演化过程,区域史前社会与文明起源

洛阳首个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进展顺利

  去年12月9日,洛阳日报以《陆浑戎贵族墓葬“搬家”了》为题,报道了伊川徐阳墓地陆浑戎贵族墓葬的整体搬迁。这座大型墓葬的考古进展如何?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关林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实验室进行实地探访。  在温度较高的考古实验室内,几台大型电扇正在给顶部已打开的墓葬箱体通风。四名工作人员在钢制滑轮结构

体视显微镜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对骨骼表面痕迹进行三维扫描,制作出痕迹三维数字模型,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实现对痕迹的多视角观察、测量并进行正投影等技术分析,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实验考古学方法。  古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为生存和适应环境,发生了脑量增加、身体机能及形态大小改变等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同时,其行为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化

中日考古学家合作“复原”汉代冶铁技术

  16日,当泛着金光的铁水从炉底缓缓流出,在成都邛崃市举行的“临邛冶铁实验考古”获得成功,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合作成功“复原”了汉代冶铁技术。  铁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成功炼出液态铁。汉代的临邛地区(今成都邛崃、蒲江一带)是中国著名的铁器生产中心之一,临邛才女卓文君

移动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的“航母”

未来城一辆改装过的乳白色厢式卡车停在今年8月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首届智能博览会场馆里,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在此排队的参观者们络绎不绝。这便是被称为“文物保护航母” 的移动实验室,它多次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现场,为考古工作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对出土文物进

徕卡体视显微镜在考古界的影响

   推敲人员通过对骨骼表面影迹奉行三维扫描,创造出痕迹三维数字模型,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实现对痕迹的多视角观察、勘测并进行正投影等技能分解,从而创立一种新的熟练考古学步骤。   前人类在蜕变的经过中,为活命和符合曰镪,产生了脑量添加、肉体性能及神情大小改变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同时,其行动局面也始末

体视显微镜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对骨骼表面痕迹进行三维扫描,制作出痕迹三维数字模型,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实现对痕迹的多视角观察、测量并进行正投影等技术分析,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实验考古学方法。  古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为生存和适应环境,发生了脑量增加、身体机能及形态大小改变等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同时,其行为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化

考古学研究要善于借助自然科技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实物,但含义同时包括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因此,考古学的发展同自然科技有着紧密联系。考古学发展史也充分证明,现代自然科技应用于考古工作,能极大推动考古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