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广州医大连发3篇Cell首次揭示揭示小儿肠炎的“罪魁祸首”

小儿发作性结肠炎和炎性肠病(IBD)对婴儿和儿童的生长有显著作用,但对疾病亚型的病因尚不完全了解。 2019年11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张玉霞、杨敏、龚四堂等与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合作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Mucosal Profiling of Pediatric-Onset Colitis and IBD Reveals Common Pathogenics and Therapeutic Pathwa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未分化结肠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的单细胞聚类,免疫表型分析和风险基因分析。 该研究发现在结肠炎和IBD患者中,常见的是表达PDE4B和TNF的巨噬细胞浸润,表达CD39的上皮内T细胞减少,结肠黏膜血小板聚集和5-羟色胺释放。在一项先导研究中,通过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来靶向这些途径可恢复免疫稳态并改善结肠炎症状。总而言之,对结肠粘膜的全面分析发现......阅读全文

广州医大连发3篇Cell 首次揭示揭示小儿肠炎的“罪魁祸首”

  小儿发作性结肠炎和炎性肠病(IBD)对婴儿和儿童的生长有显著作用,但对疾病亚型的病因尚不完全了解。  2019年11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张玉霞、杨敏、龚四堂等与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合作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Mucosal Profiling of Pediatric-Onset Co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病因

  细菌感染(20%):  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氏菌。  病毒感染(20%):  在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寄生虫感染(15%):  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检查

  内窥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放射学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病毒由内、外两层衣壳及含11片段的双股RNA核心组成。根据组成内层衣壳的主要蛋白质(VP6即病毒6号蛋白)的抗原性不同,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补体结合等试验,可将病毒分为A、B、C、D、E等属,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轮状病毒为A属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体征

  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6~72h。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呕吐,可先于腹泻出现。腹泻为水样便,如蛋花汤样,无脓血,每天约3~10次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病儿粪便中电解质浓度显著低于细菌性肠炎,如霍乱、致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检查诊断

  粪便镜检白细胞0~3/HP,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病原学诊断最初通过电镜、免疫电镜从十二指肠引流液及粪便中直接看到轮状病毒颗粒获诊断,但不适于临床常规应用。目前多采用免疫学或核酸方法来检测粪便中抗原,一般4h即可出结果。国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提取粪便中病毒RNA,作核酸凝胶电泳(PA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鉴别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病毒引起腹泻的鉴别主要靠病原学检查,呕吐、腹泻严重者应注意与胃肠型食物中毒和霍乱等相鉴别。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症状体征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潜伏期为1~2天,起病较急。临床表现类似霍乱,一般不发热或发低热,腹泻多为水样便,量多,有腥臭味,在显微镜下检查无白细胞和红细胞,常有中、重度等渗或低渗性脱水。为自限性疾病,病程4~7天。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潜伏期18-24小时,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呈粘冻状,带脓血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预防措施

  轮状病毒疫苗已在研制中,尚未达普遍推广阶段。 1.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 2.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须洗手 。3.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并须再彻底洗净双手。4.清洁及消毒受污染的物品及表面。 5.学童如出现呕吐或腹泻现象,应尽早求诊,休息和勿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