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检查

内窥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放射学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阅读全文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检查

  内窥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放射学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病因

  细菌感染(20%):  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氏菌。  病毒感染(20%):  在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寄生虫感染(15%):  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小儿大肠杆菌肠炎的症状体征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潜伏期为1~2天,起病较急。临床表现类似霍乱,一般不发热或发低热,腹泻多为水样便,量多,有腥臭味,在显微镜下检查无白细胞和红细胞,常有中、重度等渗或低渗性脱水。为自限性疾病,病程4~7天。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潜伏期18-24小时,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呈粘冻状,带脓血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检查诊断

  粪便镜检白细胞0~3/HP,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病原学诊断最初通过电镜、免疫电镜从十二指肠引流液及粪便中直接看到轮状病毒颗粒获诊断,但不适于临床常规应用。目前多采用免疫学或核酸方法来检测粪便中抗原,一般4h即可出结果。国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提取粪便中病毒RNA,作核酸凝胶电泳(PA

关于小儿肠炎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肠炎通常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及大便性状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病因往往不明确。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涂片、病毒抗原检测来检测病原体。还必须判定患儿有无脱水及电解质、酸碱紊乱。

关于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介绍

  1.钡灌肠检查  主要是用来诊断结肠病变的一种方法,即从肛门插进一个肛管、灌入钡剂再通过X线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息肉、炎症、结核、肠梗阻等病变。  2.电子结肠镜检查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指检无法摸到的位置较高的肿块,同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明确性质。常用于检查肠道炎症、溃疡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体征及检查诊断

  症状体征  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6~72h。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呕吐,可先于腹泻出现。腹泻为水样便,如蛋花汤样,无脓血,每天约3~10次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病儿粪便中电解质浓度显著低于细菌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检查诊断  粪便镜检白细胞0~3/HP,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病原学诊断最初通过电镜、免疫电镜从十二指肠引流液及粪便中直接看到轮状病毒颗粒获诊断,但不适于临床常规应用。目前多采用免疫学或核酸方法来检测粪便中抗原,一般4h即可出结果。国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提取粪便中病毒RNA,作核酸凝

治疗小儿肠炎的相关介绍

  1.饮食疗法  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应根据个体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轻中度脱

预防小儿肠炎的相关介绍

  小儿肠炎的预防保健: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注意乳品的保存以及奶具、食具的定期消毒。  3.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  4.隔离患儿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5.对小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指导其勤洗手,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小儿肠炎的病因分析介绍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病毒或细菌所引起,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星状病毒等。常见细菌有致腹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原虫及真菌亦可导致肠炎。

关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2.粪便中病毒、病毒抗原检测  (1)电子显微镜检测 电子显微镜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病毒典型形态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其阳性率可达90%。  (2)病毒特异性抗原的检

关于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检查介绍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中毒颗粒及空泡等;血小板多降低,重症病例更明显。  2.大便常规检查  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潜血试验强阳性。革兰染色可见较多的革兰阳性粗短杆菌。有时可见到坏死脱落的肠黏膜和假膜。  3.大便培养  多数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杆菌。还可有

肠炎的检查

  1.X 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正常或白细胞稍高,大便镜检可见少数红、白细胞,偶可见满视野,有大量脂肪球。  诊断  依据大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阳性及血清型鉴定阳性尚不能确诊,必须同时有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支持才能诊断为本病。

关于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检查的介绍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中毒颗粒及空泡等;血小板多降低,重症病例更明显。  2.大便常规检查  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潜血试验强阳性。革兰染色可见较多的革兰阳性粗短杆菌。有时可见到坏死脱落的肠黏膜和假膜。  3.大便培养  多数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杆菌。还可有

简述小儿肠炎的临床表现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日),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于数日内痊愈,大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度  急性起病,或由轻度腹泻转变而来。常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尚可伴有较为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病因

  EPEC形态、生化与普通大肠埃希杆菌相同,两者之鉴别主要依靠血清型之不同。EPEC有13个常见血清型,0111最多,占总病例数之40%~50%。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治疗

  采取抗菌消炎、控制腹泻、纠正脱水酸中毒等综合措施。  饮食疗法  基本同轮状病毒肠炎。人乳中的IgA可阻止需要铁的细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的生长,故人乳喂养是防治婴幼儿大肠埃希杆菌肠炎的有效措施。  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禁食期间均需静脉补液。针对等渗性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按不同脱水程度制定输液计划。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概述

  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临床上称之为“消化不良”。1983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座谈会决定,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镜及X线检查

  (1)肠镜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肠镜和活检,根据直接观察和活检结果可确定病变的类型,部位和范围,儿童行直肠镜检表现焦虑不安时,可用镇静剂,据国内283例婴幼儿内镜检查经验,该检查是相对安全的,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正确性为83.3%,早期内镜特点有肠黏膜血管纹理消失,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糜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体征

  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6~72h。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呕吐,可先于腹泻出现。腹泻为水样便,如蛋花汤样,无脓血,每天约3~10次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病儿粪便中电解质浓度显著低于细菌性肠炎,如霍乱、致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鉴别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病毒引起腹泻的鉴别主要靠病原学检查,呕吐、腹泻严重者应注意与胃肠型食物中毒和霍乱等相鉴别。

关于小儿肠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小儿肠炎又称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一般指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导致小肠及结肠的炎症。最主要的致病原有:病毒、细菌、原虫、真菌或寄生虫。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本病通常根据症状以及粪便常规即可诊断。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怀疑严重脱水的患儿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病毒由内、外两层衣壳及含11片段的双股RNA核心组成。根据组成内层衣壳的主要蛋白质(VP6即病毒6号蛋白)的抗原性不同,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补体结合等试验,可将病毒分为A、B、C、D、E等属,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轮状病毒为A属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有重度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肺炎,心、肝、肾功能障碍,败血症等。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正常或白细胞稍高,大便镜检可见少数红、白细胞,偶可见满视野,有大量脂肪球。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发病机制

  EPEC比较肯定的致病性是它们对肠道表面具有黏附能力。病原菌经口进入小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段生长繁殖,紧密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或嵌入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凹陷中,使黏膜呈特征性损伤,局部微绒毛萎缩,肠功能紊乱,甚至导致肠黏膜坏死、溃疡,出现腹泻。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

怎样预防小儿病毒性肠炎?

  预防小儿病毒性肠炎应注意婴儿喂养卫生,用过的奶瓶奶头用开水烫泡,大人喂小孩之前应洗手,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和变质食物。如孩子出现腹泻,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明确诊断,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能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

肠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X 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