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激光器的概念和研究历史

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并指出了产生激光的方法。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制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以后,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按工作介质分,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类。近来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其工作介质是在周期性磁场中运动的高速电子束,激光波长可覆盖从微波到X射线的广阔波段。按工作方式分,有连续式、脉冲式、调Q和超短脉冲式等几类。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各种不同种类的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波长已达数千种,最长的波长为微波波段的0.7毫米,最短波长为远紫外区的210埃,X射线波段的激光器也正在研究中。除自由电子激光器外,各种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产生激光......阅读全文

激光器的概念和研究历史

激光器——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制了砷化镓半导

激光器的概念和研究历史

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并指出了产生激光的方法。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

拉曼效应的概念和研究历史

拉曼效应(Raman scattering),也称拉曼散射,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发现,指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当时正在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工作的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1888——1970),以表彰他研究了光

鸟氨酸循环的概念和研究历史

氨基酸在体内代谢时,产生的氨,经过鸟氨酸再合成尿素的过程称为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 ,又称尿素循环(urea cycle)。当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氨在体内浓度甚高时对细胞有剧毒,小部分氨可重新合成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绝大部分氨则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随尿排出,以解除氨

活化能的概念和研究历史

活化能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反应的活化能通常表示为Ea,单位是千焦耳每摩尔(kJ/mol)。对一级反应来说,活化能表示势垒(有时称

溯祖理论的历史和概念

溯祖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日趋完善,并成为研究群体遗传及分子演化的有利工具,由于理论本身的数学分析严密性,对于基因组数据结构的精细处理,有着传统的遗传学理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锂电池的概念和历史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

激光器的历史发展

  激光的英文laser 这个词是由最初的首字母缩略词LASER演变而来,LASER的意思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器”英文的单词的缩写简略。  激光技术中的关键概念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时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激光这个词曾经饱受争议;Gordon Gould是记载中第一个使用这个词汇的人。 

环形激光器的研发历史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有10多家单位从事环形激光器研制,但后来因为困难重重,特别是配套基础工艺难度太大,除了国防科大,其余的单位都选择了放弃。在高伯龙院士的带领下,国防科大环形激光器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连续攻关30多年,攻克镀膜、精密光学加工等难题,研制出多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环形激光器

电泳的定义和研究历史

电泳(electrophoresis, EP)是电泳现象的简称,指的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最早

“细胞”的起源和研究历史

细胞(Cells)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 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

卡介苗的功能和研究历史

卡介苗(BCG Vaccine)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具有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加强巨噬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Calmette)和介朗(Guérin)研制成功

可调谐激光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螺旋式氛灯泵浦的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不久,脉冲可调谐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由F.P.Sehsfer等人首先研制成功,四年后才由0.G.Peterson等人报导了第一台连续波染料激光运转,当时作为唯一的连续可调谐激光材料,染料激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八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  八

可调谐激光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螺旋式氛灯泵浦的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不久,脉冲可调谐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由F.P.Sehsfer等人首先研制成功,四年后才由0.G.Peterson等人报导了第一台连续波染料激光运转,当时作为唯一的连续可调谐激光材料,染料激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八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八十年代中

可调谐激光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螺旋式氛灯泵浦的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不久,脉冲可调谐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由F.P.Sehsfer等人首先研制成功,四年后才由0.G.Peterson等人报导了第一台连续波染料激光运转,当时作为唯一的连续可调谐激光材料,染料激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八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  八

可调谐激光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螺旋式氛灯泵浦的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不久,脉冲可调谐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由F.P.Sehsfer等人首先研制成功,四年后才由0.G.Peterson等人报导了第一台连续波染料激光运转,当时作为唯一的连续可调谐激光材料,染料激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八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八十年代中

激光器历史发展相关介绍

  激光器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  按工作介质分,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类,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  激光的英文laser 这个词是由最初的首字母缩略词LASER演变而来,LASER的意思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器”英文的单词的缩写

葡聚糖的研究历史和作用

葡聚糖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illem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酵母细胞壁有一种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之后,经过图伦大学Diluzio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中提高免疫力物质是一种多糖——β-葡聚糖,并从面包酵母中分离出这种物质。β-葡聚糖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

蔗糖酶的简介和研究历史

糖苷酶之一。催化蔗糖水解成为果糖和葡萄糖的一种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主要从酵母中得到。自1860 年Bertholet 从啤酒酵母Sacchacomyces Cerevisiae 中发现了蔗糖酶以来, 它已被广泛地进行了研究。蔗糖酶(β -D-呋喃果糖苷果糖水解酶,fructofurano

肌酸的结构和研究历史

肌酸是一种含氮的有机酸,化学式为C4H9N3O2,自然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能够辅助为肌肉和神经细胞提供能量。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Michel Eugène Chevreul)于1832年首次在骨骼肌中发现肌酸,而后,根据希腊语“Kreas”(肉),命名为“Creatine”。

生物芯片概念及发展历史和前景

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的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

激光器转换效率的概念

中文名称激光器转换效率英文名称laser conversion efficiency定  义激光器输出的能量(或平均功率)与输入的能量(或平均功率)之比。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光学仪器(二级学科),激光器件和激光设备-激光器件技术参数(三级学科)

概述可调谐激光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螺旋式氛灯泵浦的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不久,脉冲可调谐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由F.P.Sehsfer等人首先研制成功,四年后才由0.G.Peterson等人报导了第一台连续波染料激光运转,当时作为唯一的连续可调谐激光材料,染料激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八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  八

激光器的历史发展及ZL之争

  历史发展  激光的英文laser 这个词是由最初的首字母缩略词LASER演变而来,LASER的意思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器”英文的单词的缩写简略。  激光技术中的关键概念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时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激光这个词曾经饱受争议;Gordon Gould是记载中第一个使用这个

显微镜的类型和研究历史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人。

遗传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历史

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形态学时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开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生理学时期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

双歧杆菌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按照林奈氏分类系统属于双歧杆菌属,按照三域系统属于细菌域 ,按照五界分类系统属于原核生物界。早在1899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儿科医生Henry Tissier从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当时命名为Bacillus bifidus。随后,Tissier就发现补充这种

激光器输出特性的概念

中文名称激光器输出特性英文名称output characteristic of laser定  义表征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参数。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光学仪器(二级学科),激光器件和激光设备-激光器件技术参数(三级学科)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概念和历史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