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升温将导致更多的有毒贝类

美国西北部太平洋附近的海水异常温暖,海水温度与贝类毒素的含量紧密联系。但是研究人员的报告显示,他们已经开发出新的方法来预测这些毒素的爆发。 这些毒素——软骨藻酸,是由海藻或者海洋植物产生的。它们附着在海鲜上,构成潜在威胁。食用含毒素的海产品对人体有害。 这个项目使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启动的。......阅读全文

海水升温将导致更多的有毒贝类

   美国西北部太平洋附近的海水异常温暖,海水温度与贝类毒素的含量紧密联系。但是研究人员的报告显示,他们已经开发出新的方法来预测这些毒素的爆发。    这些毒素——软骨藻酸,是由海藻或者海洋植物产生的。它们附着在海鲜上,构成潜在威胁。食用含毒素的海产品对人体有害。    这个项目使美国国

海水升温将引发更多强烈飓风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能够引发强烈飓风的海水温度临界值将会变得更高。飓风的形成需要海水升温,热的海水流速更快,从而能够驱动巨大的水汽循环。当海水温度足够热高之后,热带气旋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飓风、热带风暴或者台风就开始产生旋转。  近期在《自然地理科学》上发表

美媒:研究发现海水升温或令鱼类体型变小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8月23日报道,这意味着不久之后重要物种的体型可能大大缩小,那将导致渔业缩减,还可能造成食物链上的问题。  鱼类已被证实对微小的变化很敏感。水温升高有可能给它们带来两个问题——水的变化和它们生理上的变化。  首先,水的温度较高,其含氧量则较低。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过

贝类癌症可传染

  一种类似白血病的疾病——散播性瘤样病变,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而且也可能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些日前发表在《自然》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虽然大多数的癌症都会停留在它们最初发生的生物个体中,但在袋獾、狗和软

贝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1 蓝藻/海洋毒素简介   蓝藻/海洋毒素是依据来源划分的一类毒素,主要由淡水或海水中的浮游藻类合成,并在鱼虾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害生物及人类安全。  2 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黄素), 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 即贝类毒素。在常见海洋生物毒素中,以

观海水旅行-解海水淡化之谜

  事件        全国聚焦海水淡化   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名单上共有8位成员,浙江舟山市和深圳市入选试点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入选试点园区,浙江鹿西乡 (岛)入选试点海岛,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入选产业基地,天津国投津能发电为海水淡化供水试点,甘肃庆阳市环县为

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氧化研究

材料体积电阻表面电阻测试方法2、体积电阻率:绝缘材料面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商,即单位体积内体积电阻.3、表面电阻:试某表面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定间流两电极间电流商;访伸展流主要流试表层电流,包括部流试体积电流.两电极间能形极化忽略计.4、表面电阻率:绝缘材料表面层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商,即

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氧化研究

采用TPR、TPO技术分别考察了氧处理Pt/TiO_2上氧物种的还原行为和氢还原样品的氧化过程.TPR结果表明,表面含有活泼氧物种的Pt/TiO_2样品对氢很活泼,室温条件下可以吸附大量氢,并且这些吸附氢又可以在TPR过程中脱附.表面活泼氧物种与氢的反应温度在500—673K之间,当大于673K时,

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氧化研究

采用TPR、TPO技术分别考察了氧处理Pt/TiO_2上氧物种的还原行为和氢还原样品的氧化过程.TPR结果表明,表面含有活泼氧物种的Pt/TiO_2样品对氢很活泼,室温条件下可以吸附大量氢,并且这些吸附氢又可以在TPR过程中脱附.表面活泼氧物种与氢的反应温度在500—673K之间,当大于673K时,

重磅!农业农村部即将全国严查水产药残

  3月2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2019年海水贝类产品卫生监测和生产区域划型计划》《2019年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它投入品安全隐患排查计划》等3个计划,全面部署2019年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它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水产养

浮夸风吹歪海水稻-与海水无关为啥取名“海水稻”

  “网红”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烦。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研发主阵地在青岛。今年,它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试种。在去年的测产中,海水稻表现不错——一种编号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亩产量达到620.95公斤,超出预期的300公斤。   在习近平主席2018新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牡蛎基因组部分序列及其分析牡蛎基因组计划(OGP)团队成员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讨论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约仪式牡蛎是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动物  牡蛎养殖  近日,牡蛎基因组计划(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项目组宣布,

民众日常饮用水有44%验出微型塑胶-沿海贝类也不例外

塑胶流入海洋破碎后,恐进入食物链流入人体,环保署针对台湾自来水、海水、沙滩沙砾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日常饮用水有44%验出微型塑胶,连沿海贝类也不例外。 塑胶制品为人类带来便利,却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流入海洋中,经过太阳光照射破裂后,更可能被海中生物食用,进而进入食物链中被人类食用,微型塑胶对

官方首份微塑胶调查自来水及贝类都检出

  塑胶流入海洋破碎后,恐进入食物链流入人体,环保署针对台湾自来水、海水、沙滩沙砾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日常饮用水有44%验出微型塑胶,连沿海贝类也不例外。   塑胶制品为人类带来便利,却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流入海洋中,经过太阳光照射破裂后,更可能被海中生物食用,进而进入食物链中被人类食用,微型塑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癌症在多种贝类中传染超出预想

  癌症竟也会传染吗?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散播性瘤样病变的类似白血病的疾病,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甚至也可以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项2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癌症十分可怕,但一般不具

高分三号SAR影像在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二)

随着GF-3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民用SAR数据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围填海信息提取成为可能。范剑超团队采用RDRGAC算法自动提取遥感影像中的海岸线,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对比分析岸线变化,形成围填海专题图,通过外业现场验证其有效性,实现海域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相应流程图如图3所示。针对海南省海口区

农业部贝类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9月20日,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农业部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组织质检技术、仪器设备、项目管理、基建财务等方面的专家的验收。  验收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做的总结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查看目,查阅了土建改造、仪器设备采购

埋栖性双壳贝类流水式海洋污染胁迫实验系统获国家授权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姜娓娓、蒋增杰等研究发明的“埋栖性双壳贝类流水式海洋污染胁迫实验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216672550。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污染物胁迫研究的技术领域,涉及埋栖性双壳贝类流水式海洋污染胁迫实验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系统包括依次

如何让医学“升温”

新书揭幕 10月底,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的新书《医学的温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时间‘温度’成了流行语,不少朋友表示要做有温度的人,要做有温度的音乐、有温度的教师。”11月19日在北大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韩启德坦言,自己备受鼓舞。 究竟什么是医

什么叫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逐渐升高,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各组分的保留值可用色谱峰最高处的相应温度即保留温度表示。要采用程序升温是因为程序升温具有改进分离、使峰变窄、检测限下降及节约省时间等优点。另外加上可选作

1月份全国水产品市场成交量额双增

   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监测统计,今年1月,全国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23.18元/公斤,环比上涨3.51%,同比下跌1.18%。  另据可对比的49家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成交情况监测统计,1月份全国水产品市场成交量额双增。其中,成交量为114.09万吨,同比上涨7.67%;成交额为

新西兰MPI发布腹泻性贝类生物毒素警报

  据新西兰初级工业部(MPI)消息, 2019年10月25日,新西兰MPI发布贝类毒素污染海域风险警告。  新西兰MPI建议公众不要收集或食用从安德伍德港(Port Underwood)区域捕捞的贝类。该海域受检贝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水平已超过MPI设定的0.16mg/Kg的安全限量,存在食用风险

新西兰MPI发布贝类生物毒素风险扩展警报

  2020年9月2日,新西兰第一产业部(MPI)发布贝类毒素污染海域风险扩展警报。  新西兰MPI建议消费者不要采集和食用北岛西海岸的贝类。目前,受灾地区从南岬(曼努考港入口)一直延伸到蒂鲁阿角(Kawhia港口的南端)。已从Kawhia港的贝类中检测到麻痹性贝类中毒(PSP)毒素,超过了MPI设

贝类毒素的LCMS/MS检测

贝类毒素经常能导致中毒事件,因此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开发了串联四级杆质谱MRM扫描方式测定生物毒素AZA1的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达0.001 pg/μl,在复杂基质低浓度时表现出了很好的重现性,克服了传统方法检测灵敏度低、结果假阳性等缺点

中美成立联合实验室保护淡水贝类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系共同成立的“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该实验室的建立将充分利用和发挥中美双方各自的研究基础和优势,通过资源调查和评估、增养殖技术研究、优质品种引进等项目为淡水贝类资

关于贝类食物过敏,你需要知道的

  “海鲜拼盘?鱼汤?海鲜饭? 牡蛎? 龙虾?”当与朋友外出用餐,庆祝节日或在海海边度假的时候,如果能够在桌上享用一些海鲜菜肴,将会是十分愉快的体验。  然而,我们中间的部分人群则会在摄入上述食物之后出现嘴唇或眼睑肿胀,脸部或身体出现瘙痒和皮疹的情况,甚至在吃虾,龙虾,螃蟹,蛤蜊,贻贝,牡蛎等食物几

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科学解读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期,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消息称,在例行贝类毒素检查中发现该国部分海域内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高达1.8mg/kg,超出MPI设置的0.8mg/kg的安全限。MPI随即发出公共卫生预警,劝告市民不要收集或食用来自该区域的双壳贝类。究竟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国内外的

高温炉不升温,或者升温跟不上设定的温度怎么解决

  高温炉不升温,或者升温跟不上设定的温度:先检查下风机峋是否正常,从炉堂内火是否很旺,如果以上两种情况不正常,说明锅炉需要清理灰尘,打开锅炉出水盒上面掏灰孔清理灰尘,再打开锅炉上体四个清灰孔,检查一周圈走火的火管是否有堵塞现象。或用疏通下水道用的疏通机疏通,也可以用高压水桦疏通,用水疏通后,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