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1 蓝藻/海洋毒素简介 蓝藻/海洋毒素是依据来源划分的一类毒素,主要由淡水或海水中的浮游藻类合成,并在鱼虾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害生物及人类安全。 2 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黄素), 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 即贝类毒素。在常见海洋生物毒素中,以贝类毒素造成的危害性最大,范围最广,根据中毒症状及毒素传递类型, 可将常见的海洋贝类毒素分为四种,分别是: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 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失忆性贝类毒素(ASP) 2.1 腹泻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是海洋中藻类产生的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 因被人食用后产生以腹泻为特征的中毒效应而得名。贝类滤食后在其体内性质非常稳定, 一般的烹调加热不能使其破坏。人类误食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黄疸、 急性萎缩性肝坏死, 长期毒性效应可能导致癌症。 目前尚无特效解......阅读全文

贝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1 蓝藻/海洋毒素简介   蓝藻/海洋毒素是依据来源划分的一类毒素,主要由淡水或海水中的浮游藻类合成,并在鱼虾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害生物及人类安全。  2 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黄素), 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 即贝类毒素。在常见海洋生物毒素中,以

新西兰MPI发布腹泻性贝类生物毒素警报

  据新西兰初级工业部(MPI)消息, 2019年10月25日,新西兰MPI发布贝类毒素污染海域风险警告。  新西兰MPI建议公众不要收集或食用从安德伍德港(Port Underwood)区域捕捞的贝类。该海域受检贝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水平已超过MPI设定的0.16mg/Kg的安全限量,存在食用风险

新西兰MPI发布贝类生物毒素风险扩展警报

  2020年9月2日,新西兰第一产业部(MPI)发布贝类毒素污染海域风险扩展警报。  新西兰MPI建议消费者不要采集和食用北岛西海岸的贝类。目前,受灾地区从南岬(曼努考港入口)一直延伸到蒂鲁阿角(Kawhia港口的南端)。已从Kawhia港的贝类中检测到麻痹性贝类中毒(PSP)毒素,超过了MPI设

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科学解读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期,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消息称,在例行贝类毒素检查中发现该国部分海域内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高达1.8mg/kg,超出MPI设置的0.8mg/kg的安全限。MPI随即发出公共卫生预警,劝告市民不要收集或食用来自该区域的双壳贝类。究竟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国内外的

贝类毒素的LCMS/MS检测

贝类毒素经常能导致中毒事件,因此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开发了串联四级杆质谱MRM扫描方式测定生物毒素AZA1的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达0.001 pg/μl,在复杂基质低浓度时表现出了很好的重现性,克服了传统方法检测灵敏度低、结果假阳性等缺点

食品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本方法可以用于检验海产双壳类贝肉、贝柱、外套膜及其制品的腹泻性贝类毒素。一、样品的制备①生鲜带壳样品,用刀切开闭壳肌开壳取出贝肉。不得以加热及加药物的方法开壳。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又称消化盲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将去壳贝肉放在孔径约2mm的金属网上控水5min,按④或⑤

食品检测贝类毒素概述和预防办法

1、有毒食用贝类在动物界中的软体动物,因大多数具有贝壳,故通常又称之为贝类。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记载的约有十几万种。有毒食用贝类主要有以下几类。(1)蛤类  蛤的类型杂、种类多,是贝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类海产品。它们的两壳相等、质地坚厚。其中少数种类含有毒物质,如文蛤等石房蛤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在分

食品检测麻痹型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一、样品制备①蛤蜊、牡蛎、贻贝和扇贝  用清水将贝壳外表彻底洗干净,切断闭壳肌,开壳,用清水冲洗内部除掉泥砂和其他外来物。将闭壳肌和连接在胶合部的组织分开,仔细取出贝肉,不要割破肉体。开壳前不要加热或用麻醉剂。收集200g 肉置于10号筛子中沥水5min(不要使肉堆积),拣出碎壳等杂物,将贝肉均质。

韩国加强春季水产品贝类毒素的安全管理

  3月4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MFDS)发表消息称:为了加强春季水产品贝类毒素的安全管理,将联合海洋水产部(MOF)于2020年3月至6月对海虹、蛤蜊、柄海鞘等水产品进行抽检并对可能产生贝类毒素海域进行安全性调查。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将联合17个地方自治团体对韩国国内流通的贝类(海虹、蛤蜊、赤

吃海鲜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广东食药监提醒这样做

  为期两个月的休渔期结束后,市民又可以吃上了美味新鲜的海鲜。记者走访了部分农贸市场,新鲜海鲜的供应量明显比休渔期多了不少。然而近来,食用海鲜后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专家指出,导致中毒的元凶就是海鲜中的贝类毒素。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其体内。当海水里的浮

中国计量院率先建立贝类毒素检测质控标准

  有媒体报道,今年5月,浙江宁波、舟山等地上百名消费者在食用淡菜(贻贝的俗称)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后经检测发现,他们食用的来自福建省福清的淡菜受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因受污染,淡菜不得不退市一个多月。6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采捕期淡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

新西兰初级工业部(MPI)发布麻痹性贝类毒素警报

  据新西兰初级工业部(MPI)消息, 2019年6月14日,新西兰MPI发布贝类毒素污染海域风险警告。  新西兰MPI建议公众不要收集或食用从罗盘湾尼迪亚湾(Nydia Bay)和罗盘湾(Pelorus Sound)捕捞的贝类。该海域受检贝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水平已超过MPI设定的0.8mg/kg

英国食品标准局就监测贝类生物毒素新方法进行意见征集

  据英国食品标准局消息,2019年7月4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关于基于风险的监测贝类生物毒素的新方法意见征集的公告。  据了解,这种新方法的采样频率将不再按固定间隔设置,而是会受到位置、过去的超标量和毒素类型等变量的影响。本次意见征求的时间为2019年7月4日 -2019年8月19日。  部分原文

贝类中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常规UPLC/MS/MS定量分析

Arjen Gerssen1、Mirjam D. Klijnstra1、Simon Cubbon2和Antonietta Gledhill21瓦格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荷兰瓦格宁根) 2沃特世公司(英国曼彻斯特)应用优势 这是一种能够快速、可靠地分析贝类中管制和非管制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的方法。与传

贝类癌症可传染

  一种类似白血病的疾病——散播性瘤样病变,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而且也可能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些日前发表在《自然》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虽然大多数的癌症都会停留在它们最初发生的生物个体中,但在袋獾、狗和软

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通过贝类毒素和重金属检测能力验证

为加强部级、省(市)级质检中心贝类毒素和重金属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承担贝类监控和海捕质量安全监控任务的质检机构的整体素质,确保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受农业部渔业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于2018年7月组织开展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和重金属铅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部省市级质检中心共计27家

贝类中管制和非管制的亲脂性-毒素常规UPLC/MS/MS定量分析

  贝类中管制和非管制的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常规UPLC/MS/MS定量分析   Arjen Gerssen1、Mirjam D. Klijnstra1、Simon Cubbon2和Antonietta Gledhill2   1瓦格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荷兰瓦格宁根)   2沃特世公司(英国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1.贝类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  在动物界中的软体动物,因大多数具有贝壳,故通常有称之为贝类。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记载的约有十几万种。有毒食用贝类主要有蛤类、螺类、鲍类、海兔。 某些无毒可供食用的贝类,在摄入了有毒藻类后,就被毒化。有毒藻类主要为甲藻类,特别是一些属于膝沟藻科的藻类。毒藻类中的贝类麻痹

食品及相关产品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本汇总主要是食品及饲料等相关产品中的毒素检测方面标准汇总:  国家标准:  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印度修订污染物和生物毒素限量标准

  2016年1月13日,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发布公告,修订水产品中污染物和生物毒素限量标准,具体如下: 序号污染物、生物毒素名称水产品类别限量标准 1多氯联苯(PCB28, PCB52, PCB101, PCB138, PCB153和PCB180 总量)内陆及洄游鱼类2.0ppm

欧盟拟采取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

  欧盟已确认,从2010年夏季开始,目前的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将被一套更为可靠的化学方法取代,即使用化学检测法取代小鼠生物检测法(MBA)来检测双壳贝类(如蚌类、海扇、牡蛎或扇贝)是否存在腹泻性贝类海洋毒素。  新检测机制预计于2011年7月实施。该提案已得到了欧盟食品链和动物卫生常设

海口食安办发布食品消费十提示:夏季贝类中毒高发

  季来临,大量海鲜贝类上市,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南海网记者获悉,19日,海口市食安办发布了食用贝类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和餐饮经营单位,为防止贝类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应当了解相关的防范知识,避免因误食不安全食品而导致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预防食源性中毒健康提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41.shtm 央视网消息:春季,野菜、蘑菇等一些野生植物生长旺盛,各地因误采、误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渐增多。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预防相关食源性中毒的健康提示。 野菜中毒有哪些

海水升温将导致更多的有毒贝类

   美国西北部太平洋附近的海水异常温暖,海水温度与贝类毒素的含量紧密联系。但是研究人员的报告显示,他们已经开发出新的方法来预测这些毒素的爆发。    这些毒素——软骨藻酸,是由海藻或者海洋植物产生的。它们附着在海鲜上,构成潜在威胁。食用含毒素的海产品对人体有害。    这个项目使美国国

癌症在多种贝类中传染超出预想

  癌症竟也会传染吗?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散播性瘤样病变的类似白血病的疾病,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甚至也可以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项2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癌症十分可怕,但一般不具

农业部部署2017年水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为提高水产品质检机构技术水平,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农业部决定2017年继续对水产品质检机构开展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重金属及贝类毒素等项目的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据悉,本年度水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验证工作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统一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具体实施,有关水产

石房蛤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近期,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制备石房蛤毒素(STX)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石房蛤毒素超微量的检测方法。研究指出,试剂盒各项指标均接近进口试剂盒水平,达到检验要求,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10期《热带医学杂志》上。  利用STX-KL

食品污染有关的生物毒素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部分在海洋生物中常见的自然毒素和部分农产品中常见的自然毒素。  前面已讨论过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危害都由微生物直接引起,有些是由于微生物的副产品或食品原料本身所引起的化学危害。  一、海洋毒素  鱼类产品,自然地由于海洋毒素的影响会产生一些独特的食品毒素。我们

食品污染有关的生物毒素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部分在海洋生物中常见的自然毒素和部分农产品中常见的自然毒素。  前面已讨论过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危害都由微生物直接引起,有些是由于微生物的副产品或食品原料本身所引起的化学危害。  一、海洋毒素  鱼类产品,自然地由于海洋毒素的影响会产生一些独特的食品毒素。我们应

UPLC/MS/MS法对海洋中生物毒素进行定量分析

【快速、可靠的分析贝类中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本文采用UPLC/MS/MS法对海洋中生物毒素进行快速、可开的定量分析。这是一种能够快速、可靠地分析贝类中管制和非管制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的方法。与传统的HPLC/MS/MS方法相比,其分析速度提高了4倍(单次分析由20  min缩短为5 min),可用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