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透过“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看当下医学伦理暴露的问题

本月26日(周一),一则关于“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瞬间引发了医药行业的大讨论,朋友圈也很快被这则消息持续刷屏,“贺建奎”、“基因编辑”、“莆田系”、“和美”等关键词迅速被推到风口浪尖,人们在讨论之余,也在等待着官方的层层报道。笔者相信,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部门会给出真实答案,而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透过该事件,理性了解当下我国的医学伦理相关知识及内涵,也许对于每个医药工作者来说,更加重要! 什么是医学伦理学 今天,我们知道,如何使医学科研活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必须同时考虑科学和伦理学,科学的任务是解决“能”或“不能”,而伦理学的任务则是解决“应该”或“不应该”。伦理学,又称之为道德哲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医学伦理学,即为研究医学实践中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早在1803年,英国的Thomas Percival首次提出“医学伦理学”一词,即运用一般伦理学的理论、方法、道......阅读全文

饶毅演讲:基因编辑带来什么危机?

  涉及人类生命的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2012年诞生的简便而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分子生物学重大技术进步,合理应用可增强人类福祉,不当应用可给公共安全和人类社会带来危机。  基因编辑人类体细胞与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有着本质的不同,体细胞编辑只影响个人而不带来新的伦理问题;而生殖细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是否有临床价值? | 观点

  在贺建奎事件引发的大讨论中,有两个反复出现的批评热点:选择CCR5基因的不适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本文试图从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角度对这两点提供一些新的看法,也希望这些观点对伦理学的讨论有所帮助。  胚胎基因编辑所涉及的技术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简单说明一下贺建奎所使用的“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是否有临床价值? | 观点

  胚胎基因编辑  与IVF/PGD的技术理念相悖  如果说前一个论点还偶尔被少数评论简略提及的话 [13-14],基因编辑技术在原则上不适用于编辑(修正)人类胚胎携带的遗传病基因这一观点似乎还没有人论及。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文的另一个主要论点:编辑人类胚胎遗传病基因与其必须依靠的IVF/PGD在

追问设计婴儿: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贺建奎的科研冒险?

  基因编辑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是科学界的禁区,这条不可随意逾越的科学伦理红线,因何被贺建奎轻飘飘跨过,把有关生命的诸多难题抛向世人。《财经》封面  与多数科研者的来路不同,贺建奎从香港大学李兆基大会堂舞台的另一侧走上前。  这是“基因编辑婴儿”消息公布后他的首秀,给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这样一个鲜为

对话周琪院士-基因编辑的未来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CRISPR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修饰基因组的能力. CRISPR技术来源于细菌本身对抗噬菌体的“免疫系统”. 这项技术利用单链引导RNA(sgRNA)和Cas9蛋白, 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简单、迅速、低成本实现基因编辑. 2012年以

周琪院士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日,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将在今年内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合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一直以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有诸多担心。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政

“基因剪刀”怎么切才安全?

  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在全球首次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一个基因,阻止了因为这一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地中海贫血症,这项创举也将基因编辑的关注度推向又一个高峰。  “基因编辑的威胁程度堪比核弹”这一说法目前来看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基因编辑这把“剪刀”到底怎么切才安全,仍值得探讨。  基因编

治疗人类患者 我们还需要怎样的努力?

  基因编辑对生物医药行业意味着什么?在新的十年里,它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精准编辑:下一个重大突破  我们知道,阳光,吸烟,不健康的饮食,甚至细胞自发的错误,都会导致我们的基因组发生改变。刘如谦博士指出,目前已发现有75000种突变与人类疾病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单个碱基的点突变。例如为人熟知的镰

一次基因编辑“大跃进”

  人类曾在小说和电影中无数次幻想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出现,但都不是现在这样。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由其团队创造的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诞生。  这则消息尚未经过业界专家确认,研究也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某种程度上真实性存疑,但

四问“基因编辑婴儿”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注意到,两天来,科学界、法学界不少人对上述基因编辑婴儿行为提出质疑。有专家认为,基因编辑对人类获益有限,而风险是长远和不可预期的。一些法学界人士也指出,所谓的“基因编辑婴儿”涉嫌违法。  1问  “基因编辑”技术难度如何?  中科院院士:是一项门

俄科学家回应基因编辑婴儿研究计划

  近日,Nature报道,有科学家正计划进行基因编辑婴儿研究。宣布这一消息的是俄罗斯分子生物学家Denis Rebrikov,他是俄罗斯最大的生育诊所库拉科夫国家妇产围产学医学研究中心基因组编辑实验室负责人,也是俄罗斯国立研究医科大学的研究员。Rebrikov表示,他已经与莫斯科的一个艾滋病毒中心

国家发声 反对基因编辑防艾滋

  昨天上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记者从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获悉,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据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

人类基因编辑研究报告全球发布

  美国华盛顿时间2月14日11点(北京时间2月15日0点),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正式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向全世界发布研究报告。报告将人类基因编辑分为基础研究、体细胞、生殖细胞/胚胎基因编辑三大部分,分别就这三方面的科学问题、伦理问题以及监管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原则。  201

贺建奎同步做两个基因试验

  卷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今天下午发表正式声明称,该院从未参与贺建奎及其研究团队在网上所提及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任何实验环节,并称网传的伦理审查申请书上的签名有伪造嫌疑,该医院将申请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而另一方面,贺建奎团队表示,明天将在香港公布“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的相

争端之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该怎么走?

  自从“基因剪刀”伸向人类胚胎,一场伦理争议随之而起,对于科学界来说,未来基因编辑技术该何去何从?  北京时间10月6日,《细胞·干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与九位国际知名学者联合署名的论述文章,综述了科学界对人类基因编辑尤其是可遗传的胚胎基因编辑发展的详细指

访谈:用好基因编辑这把“剪刀”

   近两三年来,基因编辑几乎“承包”了医学热点,它像风暴一样席卷着细菌、酵母、动植物乃至人类胚胎等几乎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公众既对基因编辑在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强大功能感到惊讶,又因这把“剪刀”指向人类胚胎而担忧。基因编辑能否用在人类生殖细胞上,是其伦理争议中最为激烈的话题。  访谈嘉宾:  全国人大代

最新梳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信息盘点

  11月26日,“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甫一爆出,迅速在科学界乃至公众之中引起轩然大波。  任职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的贺建奎及其团队首先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人类胚胎的体外受精,随后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对受精卵的 CCR5 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经过人为修饰后的婴儿能够天然

他为何要制造“基因编辑婴儿”?科研幌子难掩名利动机

  备受社会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案12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贺建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张仁礼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覃金洲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

聚焦“基因编辑婴儿”案件 科研幌子难掩非法行医事实

   备受社会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案12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贺建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张仁礼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覃金洲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

视点: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并非政府机构,而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刷屏 四大疑问何时厘清?

  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  26日晚间,深圳卫计委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落款为“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消息称,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疑似参与项目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

频频被“泼冷水” CRISPR/Cas基因编辑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CRISPR/Cas这项基因编辑技术自从问世以来,已经吸引了无数欢呼和掌声,在短短几年之内,它已经成为了生物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频频被“泼冷水”,那么基因编辑未来究竟何去何从呢?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CRI

基因编辑加速迈向临床应用

   本月,先是科学家们宣布成功修正人胚胎中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后有世界首批经基因编辑对器官移植无“毒”的小猪诞生;上个月,美国一个专家委员会以10比0的投票,建议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第一种癌症基因疗法……  在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尤其是CRISPR推动下,新型基因疗法正加速迈向临床应用。  四大热

视点: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并非政府机构,而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

破译中国人基因密码:“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将4年完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儿去?这一终极哲学命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视角。从基因角度给出的答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近一段时间,有关基因领域的新闻将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癌症的靶向治疗等原本属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专业话题,一下子变成了公众话题。人们对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响人类的长相、身高、

基因编辑技术:一把有魔力的剪刀

  据人民网 11 月 26 日报道,来自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 11 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CCR5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消息发出后引发全球学界震动。  什么是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立法箭在弦上代表认为应充分论证 不宜“一刀切”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让两会上基因编辑立法的呼声更高。  “现阶段基因编辑在什么上能做,在什么上不能做,应该是法律要规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杨林花说,如果因为某个不良事件,将所有关于基因编辑的工作都叫停,那是不可取的。  基因编辑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因为它砍

全球医学界沸腾!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将治愈艾滋病

  2019年9月1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题为“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的成体造血干细胞

中国基因治疗领先美国,下一个千亿市场正处爆发前夜

  2012年,来自美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共同改进了CRISPR-Cas9系统,并在其发表的研究论文中预示:CRISPR可作为一种高效而特异的RNA介导的基因编辑工具。2013年,张锋等人利用CRISPR进行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编辑,开启了CRISPR作为可编程的基因编辑工具的新纪元。  作为CRISP

中国基因编辑研究且快且急

  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再到修改人类细胞……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风靡生命科学领域。  日前,在香山科学会议第564次学术讨论会上,专家指出,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工作正在向源头创新转移,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并及时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伦理规范,保证基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