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缺血性J波的机制与临床意义

一、J点与J波 正常情况下,心室肌除极方向由心内膜面向心外膜面进行,复极时由于受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心外膜面向心内膜面进行,结果后除极的心肌反而先复极。最后除极和最早复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持续时间约为10ms,这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即J点(J point)[1]。J点通常位于基线水平,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和复极的开始。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过渡区增宽,即出现J点从基线偏移,形成具有一定幅度和宽度的顿挫波,称为J波(J wave),表现为拱顶状或驼峰状,多位于R波降支。文献对J波的命名报道甚多,如驼峰征、Osborn波、晚期δ波、低温波、J点波、帽钩连接、H波、K波、电流损伤波等,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J波或Osborn波,国内更常用J波[2]。 J波在中国健康人群中的......阅读全文

非缺血性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中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价值很大。为了协助临床医生分析诊断,选择积极的治疗方案,我们应区分非缺血性ST段抬高及心电图上类似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的各种情况。本文将系统阐述非缺血性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1.急性心包炎&n

浅谈房颤心律中T波倒置与后续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

  房颤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和心衰、缺血性中风以及全因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房颤显著地改变了血流动力学,且房颤节律时很容易观察到异常的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心电图上T波倒置、左室肥厚和ST段压低,与增加的心脏事件发生风险有关。房颤心律时,T波倒置常见,但关于T波倒置与更差的心脏结局之间的 关系却鲜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

  一、重视基础心脏病    共识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都给出了诊治流程图,流程均首先确定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共识中少数ⅠA类推荐之一提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常常是基础心脏病而非心律失常所致,因此推荐对基础心脏病和危险因素进行最佳治疗。”即使对非持续性室性心

纤维蛋白原降低的N多原因

近年来,止凝血检验技术快速发展,业界对出血和血栓形成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凝血和纤溶知识的增加已经推动临床实践决策的重大改进。在众多止凝血的实验室项目中,纤维蛋白原(FIB)备受关注,得到了同仁们的广泛探索与交流。本文旨在总结工作中常见的FIB降低原因,为大家发出准确的止凝血报告提供部分依据。纤维蛋白原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价值循证评价

急性冠脉综各征(ACS)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它症状的一大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脏血管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肌缺血是ACS 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临床工作中,有相当部分症状隐匿而未收入院治疗的病人实际是心肌缺血患者,这些漏诊病人的死亡性比住院患者高1倍。因此,临床工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循证评价

急性冠脉综各征(ACS)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它症状的一大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脏血管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肌缺血是ACS 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临床工作中,有相当部分症状隐匿而未收入院治疗的病人实际是心肌缺血患者,这些漏诊病人的死亡性比住院患者高1倍。因此,临床工作者一直致

血清白蛋白水平做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果的一个预告

  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人类白蛋白疗法对灶性缺血有强力神经保护作用。  T Dzieazic等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后果的危险性降低有关联。  此项研究包括连续的7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后3个月应用Rankin评级(Rankin Scale, mRS)测定功能后

心脏性猝死

  尽管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及消融治疗近年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发病率仍在全球范围持续增长,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

脑淀粉样血管病解析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以皮质和软脑膜血管壁内存在β淀粉样 (Aβ)蛋白为特征的脑小血管病,可导致小血管壁损伤、微出血、梗死、脑皮质表浅铁沉积(cSS)、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及脑叶出血。近几年磁敏感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分析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促进了对CAA

脑卒中近红外光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系统综述

背景:脑卒中幸存者经常出现严重残疾并且生活质量受损。运动或认知功能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神经影像学可以测量大脑的变化并监测恢复过程,以便提供及时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非侵入性神经影像技术近红外光谱(NIRS)具有动态,便携,低成本的特性,并且对受试者无特殊要求,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方法:我们进行了全面的

预防手术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这些标志物不可少

据统计,全球年累计非心脏手术病例逾2亿,其中,约一半患者年龄超过45岁且存在心梗等心肌损伤的发生风险[1,2];此外,每年约有75万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因心肌缺血发生术后30天内死亡事件[3]。如何预防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预后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天津医

fNIRS数据采集在脑卒中康复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效应的...

fNIRS数据采集在脑卒中康复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效应的应用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课题组在《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发表了题为“Median nerve electrical timulatio

心肌钙蛋白I在冠心病诊断预后中的应用

       心肌酶学检查是判断冠心病患者有无心肌损伤坏死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但存在特异性较差,在血中持续时间短暂等缺点。心肌钙蛋白I(cTn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度特异、高度敏感的反映心肌细胞损

2012年中加健康研究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IHR)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项目集中征集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04项。根据该项目指南的要求和基金委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71项申请: 编号科学部编号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合作者/单位1812111323钱建华浙江大学识别新的葡萄胎致

房颤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心房颤动(P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见于60岁以上人群。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危险因素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房颤人群逐年增长,房颤患者易发栓塞,进而可能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因此评估房颤后血栓栓塞风险,对此类患者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