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糖原贮积病的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缺乏另有Ⅱ型、Ⅳ型等。 1.Ⅰ型糖原贮积病 临床最常见,由于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不能将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主要表现:①空腹诱发严重低血糖患者 出生后即出现低血糖、惊厥以致昏迷,长期低血糖影响脑细胞发育,智力低下,多于2岁内死亡;②伴酮症和乳酸性酸中毒;③高脂血症 臀和四肢伸面有黄色瘤,向心性肥胖,腹部膨隆,体型呈“娃娃”状;④高尿酸血症;⑤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糖原沉积 新生儿期即出现肝脏肿大、肾脏增大,当成长为成人,可出现单发或多发肝腺瘤、进行性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⑥生长迟缓 形成侏儒状态。 2.Ⅱ型糖原贮积......阅读全文

概述糖原贮积病的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缺

糖原贮积病的概述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是因肝、肌肉和脑组织的糖原代谢中某些酶的缺乏,使糖原不能正常分解或合成,在组织中沉积结构和数量异常糖原的一组隐性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疾病,又叫糖原病(glycogen disease),糖原代谢病(glycogenoses)。此病于19

糖原贮积病的概述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是因肝、肌肉和脑组织的糖原代谢中某些酶的缺乏,使糖原不能正常分解或合成,在组织中沉积结构和数量异常糖原的一组隐性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疾病,又叫糖原病(glycogen disease),糖原代谢病(glycogenoses)。此病于19

概述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的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Ⅱ型的总发病率约为1/4万,各亚型的发病率有地区差异性:婴儿型在非裔美国人和中国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成人型在荷兰人中的发病率较高。本病按发病年龄、病变累及的主要器官和病情轻重分为3型:婴儿型、幼儿型、成人型。各型的主要特征和诊断依据(心脏和肌肉的体征具典型诊断依据)为:  

糖原贮积病的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 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 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

糖原贮积病的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 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 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

简述糖原贮积病Ⅱ型的临床表现

  1.婴儿型  常在出生1个月或3~4个月后发病。  (1)首发症状为进食后发绀,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2)全身肌肉无力,呈弛缓性瘫痪,且病情进展较快,常在1岁之内死亡。  (3)检查可见巨舌,心脏扩大,少数患儿肝脏肿大,心律失常。  2.儿童型  以四肢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类似肢带型肌营养不

简述糖原贮积病Ⅰ型的临床表现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婴儿罹患多见。随年龄不同,症状略有差异。肌无力及智能减退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  1.肝肾肿大  新生儿肝肾肿大不明显,而不被注意。1岁左右逐渐见肝脏肿大,甚至占据整个腹腔。肾也肿大,但肾功正常。  2.低血糖  婴儿可发生低血糖性惊厥、昏迷和智能减退,严重患

糖原贮积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测定;血乳酸测定、尿酸测定;胰高糖素试验;肝功能转氨酶测定。  2.其他辅助检查  依据病情应选做骨骼X线检查、腹部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做组织或器官病理活检。

糖原贮积病的诊断

  1.Ⅰ型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肝大、空腹低血糖、身材矮小、肥胖等。  (2)血液生化检查 空腹血糖低,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血乳酸、尿酸升高。  (3)胰高糖素试验 胰高糖素肌内注射,每15分钟测血糖持续2小时,正常人10~20分钟后空腹血糖可上升3~4mmol/L,本病患者上升<0.1

糖原贮积病的诊断

  1.Ⅰ型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肝大、空腹低血糖、身材矮小、肥胖等。  (2)血液生化检查 空腹血糖低,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血乳酸、尿酸升高。  (3)胰高糖素试验 胰高糖素肌内注射,每15分钟测血糖持续2小时,正常人10~20分钟后空腹血糖可上升3~4mmol/L,本病患者上升<0.1

糖原贮积病的介绍

  糖原累积症又称糖原贮积症、糖原贮积病,是少见的一组常染色体相关的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正常代谢糖原,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因此糖原(一种淀粉)大量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糖原贮积症有很多类型,其中Ⅰ、Ⅲ、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最严重的糖原贮积症是糖原贮积症Ⅱ型(庞

简述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的临床表现

  本型患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症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严重低血糖、酸中毒、呼吸困难和肝脏增大等症状;轻症病例则常在婴幼儿期因生长迟缓、腹部膨胀等而就诊。由于慢性乳酸酸中毒和长期胰岛素/胰高糖素比例失常,患儿身材明显矮小,骨龄落后,骨质疏松。腹部因肝脏持续增大而显著膨隆;肌肉松弛,四肢伸侧皮下常有黄色瘤

如何诊断糖原贮积病?

  1.Ⅰ型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肝大、空腹低血糖、身材矮小、肥胖等。  (2)血液生化检查 空腹血糖低,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血乳酸、尿酸升高。  (3)胰高糖素试验 胰高糖素肌内注射,每15分钟测血糖持续2小时,正常人10~20分钟后空腹血糖可上升3~4mmol/L,本病患者上升<0.1

糖原贮积病的病理病因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其发生率为1/2万 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可分为12型 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 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病因:  糖原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型则是X-性连锁遗传 。  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系遗

糖原贮积病的鉴别诊断

  糖原贮积病主要应与其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鉴别的关键在于受累组织或器官的活检、酶学检查以及染色体检查等。

糖原贮积病的鉴别诊断

  糖原贮积病主要应与其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鉴别的关键在于受累组织或器官的活检、酶学检查以及染色体检查等。

糖原贮积病的病理病因

  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其发生率为1/2万 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可分为12型 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 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病因:  糖原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型则是X-性连锁遗传 。  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系遗

治疗糖原贮积病的方法介绍

  向家长介绍疾病的知识及预后,将饮食控制知识教给家长,使其懂得长期节制饮食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自从应用饮食疗法以来,已有不少患者在长期治疗后获得正常生长发育,即使在成年后停止治疗亦不再发生低血糖等症状,教会家长如何观察低血糖先兆及处理,强调预防感染,适当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需门诊复查,定期随访。  

小儿糖原贮积病Ⅸ型的症状

  糖原贮积病Ⅸ型是因缺乏磷酸化酶激酶所致的一组不同的疾病,因糖原(体内糖的存储形式,主要以肝糖原、肌糖原情势存在。肝糖原的合成与分化主如果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于永恒固定;肌糖原是肌肉糖酵解的主要来源。糖原由许多蒲萄糖经由过程alpha;-1,4-糖苷键(直链)及alpha;-1,6-糖苷键(分枝

诊断糖原贮积病Ⅰ型的简介

  婴儿多见,空腹血糖极低,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临床检查肝肾肿大者,可拟诊。确诊本病可作肾上腺素试验,其方法如下:肌内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03ml/kg。注射前30min及后30、60、90、120、150min取血测血糖。正常人注射肾上腺素1h后,空腹血糖升高1.65~2.48mm

治疗糖原贮积病Ⅰ型的简介

  1.一般治疗  少量多餐饮食防止低血糖休克或酸中毒的发生。  2.药物治疗  维生素类药物,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3.并发症的治疗  有感染给抗生素治疗。  4.手术治疗  作门-腔静脉吻合术,改善本病的生化异常。

关于糖原贮积病的基本介绍

  糖原贮积病是少见的一组常染色体相关的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正常代谢糖原,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因此糖原(一种淀粉)大量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糖原贮积病有很多类型,其中Ⅰ、Ⅲ、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最严重的糖原贮积病是糖原贮积病Ⅱ型,通常在1岁内发病,避免运动可使

小儿糖原贮积病Ⅸ型的发病机制

  是由磷酸化酶激酶的先天性缺乏引起的。目前根据遗传型及受累组织分为3个亚型。Ⅸ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Ⅸb属性联隐性遗传,男性发病。这2个亚型皆累及肝脏,骨骼肌不受影响,生物化学及形态学均正常。Ⅸc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脏和肌肉磷酸化酶激酶均缺乏活性。

关于糖原贮积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测定;血乳酸测定、尿酸测定;胰高糖素试验;肝功能转氨酶测定。  2.其他辅助检查  依据病情应选做骨骼X线检查、腹部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做组织或器官病理活检。

关于糖原贮积病Ⅱ型的基本介绍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引起糖原代谢障碍的酶缺陷和过量糖原在体内沉积的组织不同,而将糖原贮积病分为11种类型。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又称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散发。临床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糖原贮积病Ⅱ型,

关于糖原贮积病Ⅱ型的病因分析

  糖原贮积病Ⅱ型,由酸性麦芽糖酶(AMD)缺乏而引起。  麦芽糖酶包括酸性和中性麦芽糖酶两种,分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而游离葡萄糖分子,本病为溶酶体缺乏酸性麦芽糖酶,不能分解糖原而使之沉积在溶酶体中,引起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血细胞结构破坏。溶酶体外的糖

诊断糖原贮积病Ⅱ型的标准介绍

  本病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心脏和肌肉的体征。  1.婴儿型  可根据尿内酸性麦芽糖及中性麦芽糖缺乏确诊。  2.儿童型  可根据肌肉、肝脏、心脏、白细胞内酸性麦芽糖下降确诊。  3.成年型  可根据肌肉、肝内酸性麦芽糖下降或消失而中性麦芽糖正常,或肌肉活组织检查于切片中见到较多的糖原沉积,周

关于糖原贮积病Ⅰ型的基本介绍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糖原贮积病Ⅰ型又称VonGeirk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罹病。主要表现低血糖、肝大、酸中毒、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发育迟缓等临床症状。糖原贮积病Ⅰ型的神经系

关于糖原贮积病Ⅰ型的检查介绍

  1.病人空腹血糖低而果糖耐量试验和半乳糖耐量试验特异性增高。  2.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肪酸和尿酸均显著增高。  3.肝脏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增大,糖原增加;葡萄糖-6-磷酸活性酶降低或消失。  4.肌肉活组织检查糖原含量稍增加,糖原结构正常,血小板中葡萄糖-6-磷酸活性酶亦可降低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