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开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预研工作。 2007年,卫星创新院参与北斗全球系统论证。 2009年,以相里斌、林宝军、沈学民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完成组建。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集智攻关,实现了中科院在北斗导航领域的跨越发展。 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突破了5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了导航星座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北斗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实施的最大瓶颈;突破了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相关技术,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他们开放融合、团结协作,按照“小核心、大外围”的发展思路,汇聚中科院内10余支创新力量,联合国内30多家优势单位,在独具特色的“功能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打造了紧密耦合、......阅读全文

2021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团队拟表彰名单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充分发挥我院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榜样先锋作用,在“一所一人一事”先进事迹征集评选基础上,经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初评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拟授予李

中科院表彰2015年度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

   中科院关于表彰2015年度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的决定  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管理办法(暂行)》(促字〔2014〕12号),经专家初评、初评结果公示、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并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决定授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超高产耐盐碱优质水稻新品

中科院何勇宁团队PNAS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DEC205(CD205)是树突状细胞上的一个内吞受体,以一种依赖于pH的方式识别死亡细胞,并已被广泛用于免疫疗法中的疫苗生产。然而,几十年来DEC205的生理配体一直是未知的。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角蛋白是人DEC205的细胞配

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

   2019年,中国科学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轨测试、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九期一”上市、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批准注册上市……在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把个人理想和追求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追梦人。  为贯彻落实中办

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拟表彰名单公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156.shtm 关于2023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拟表彰名单的公示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形成齐心协力抢占科技

中科院EAST团队:准备着,点亮人造太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0日 第 06 版) 4层楼高、直径8米、重400吨——这就是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坐落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 多年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中科院团队PNAS解析重要的免疫机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在调控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EC205(CD205)是树突状细胞上一种主要的内吞受体,具有抗原呈递功能,被广泛用于制造抗病毒和抗肿瘤的疫苗。不过,人们对这一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  中科院的研究团队日前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获得

中科院院士孙大业情系“创新团队”

【核心提示】他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植物中存在多肽第一信使”的专家之一。他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胞外钙调素是植物多肽第一信使”的学术观点,被国外专家认为“可能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为细胞生物学作出突出贡献。”   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河北师大教授孙大业。他与他的学生在

中科院颁发2021年度系列奖项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在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了2021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以及2021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二维碳石墨炔研究集体、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地面应用系统研究集体、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饮

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年度团队名单揭晓

   2019年,中国科学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轨测试、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九期一”上市、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批准注册上市……在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把个人理想和追求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追梦人。  为贯彻落实中办

中国科学院公布2019年度创新人物和年度团队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榜样先锋作用,在“一所一人一事”先进事迹征集评选基础上,经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初评委员会评审,并经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

中科院自动化所团队获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

  据最新一期IEEE《智能交通快讯》,在葡萄牙马德拉召开的第13届IEEE智能交通系统年会上,以王飞跃为首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自适应交通系统团队获得2010年度的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自2005年该奖设立以来,中国科学院是欧美以外首次获此奖的研究机构。  城市交通控制与

中科院团队解析新一代CRISPR系统

  CRISPR是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缩写。CRISPR与内切酶Cas9是一对好基友,细菌依靠它们组成的防御系统对抗外来侵略者。CRISPR-Cas9能够在引导RNA的指引下,

中科院团队揭示细菌固有转录的“刹车”机制

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团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Robert Landick团队与浙江大学冯钰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intrinsic transcription termi

中科院李家洋团队开辟水稻育种新途径

“今年5月,我们的水稻材料就要在北京实验田里试种了,未来有望推广到更多地方。”说起手头的工作,余泓眼睛里都是喜悦。余泓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一员。他说的水稻材料,是该团队快速从头驯化的全新水稻品种。去年初,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细胞》上,被业界认为有望开辟一条野生植物驯化新

中科院团队Nature子刊揭示新信号通路

  开花植物的种子会在不利条件下保持休眠状态,等到条件有利的时候再萌发,生成一个新的植株。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受到内部和外部信号的严格控制。虽然人们知道光敏色素调控初级种子休眠,但还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机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八月十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

曾馥平获评“中科院年度先锋人物”

  1月21日,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正式在北京发布,6位个人、2个团队获得该荣誉。这是中国科学院首次进行该项评选表彰。来自长沙的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获得“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称号。   据悉,为了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争当先锋,中科院组织开展了

中科院举办2013年度科技创新巡展

  7月23日上午,“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创新巡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副秘书长吴建国以及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科协科普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中国科

揭晓!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

李献华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建设离子探针实验室,布局高精度微区原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由李献华领导建设了中科院第一个大型离子探针实验室。    秉持“科学引领、技术先行”的理念,李献华研发出多项国际领先的微区原位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开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预研工作。  2007年,卫星创新院参与北斗全球系统论证。  2009年,以相里斌、林宝军、沈学民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完成组建。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

中科院团队提出健康现代化路线图

  近日,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专家座谈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向与会专家学者描绘了我国健康现代化的路线图,建议实施“健康高铁战略”,启动“健康高铁工程”,建设健康服务强国和健康长寿社会。  《报告》认

中科院团队耐盐大豆育种获重大进展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耐盐大豆育种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获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研究团队成功选育的耐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典型盐碱地上采用完全天然雨养方式进行示范种植,10月15日通过田间实收测产

中科院团队Science子刊发表代谢研究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BTG1通过减少硬脂酰辅酶A 去饱和酶1(SCD1)丰度,改变肝脂质代谢改善了脂肪肝。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7日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代谢的遗传与营养调

中科院团队揭示灵长类体温调节及体温保护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脑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港脑院”)王虹和戴辑团队,在The Innov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rimate preoptic neurons drive hypothermia and cold

中科院团队Cell-Research发表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血管的生长和重塑需要干细胞生成新内皮细胞,还需要血管周细胞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不过,人们还不确定血管内皮干细胞(VESC)是否存在,也不清楚这些细胞是什么样的。  最近,中科院研究团队通过蛋白C受体的表达鉴定到了血管内皮干细胞。这项研究于七月一日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

中科院团队发现压力应激导致焦虑的神经环路

生理或心理压力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糖上升是人和动物一种保守的适应性生理现象,它可以在机体遇到危险时调动能量储备来进行“逃跑或战斗”。然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长期工作和生活压力应激会导致焦虑等负性情绪发生,同时伴随血糖的持续性升高,这成为了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高发的重要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焦虑等负性情绪

中科院2017年年度亮点工作发布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产出,并持续通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经中科院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推荐,同时参考广大网民意见,中科院2017年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已最终确定,现予以正式发布。  中科院2017

大化所获2021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奖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名单。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带领的“新一代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团队”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研团队奖。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新一代液流

官宣|-中国科学院2023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出炉

  2023年12月13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拟表彰名单公布,共4个项目,其中,2人荣获年度创新人物,2人获得年度先锋人物,2人获得年度感动人物,2个研究团队获得年度团队。关于2023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拟表彰名单的公示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研发的团队获201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

  日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药也在不断的研发,深圳奥萨制药公司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依那普利叶酸片”荣获201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的“创新药物奖突出成就奖”。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桑国卫院士领衔的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