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解读“双一流”:不搞终身制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1日公布,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围绕为什么要实施“双一流”建设、如何遴选认定等问题,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双一流”建设因何而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总的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阅读全文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选”!  1、原“985工程”高校

关注“双一流”建设,究竟应关注什么

   自9月初,备受瞩目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在这一个月期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事,但人们对“双一流”的关注热度却并没有太多的降低。  在这些来自舆论关注的目光中,占比最大的无疑是某某高校成功进入“一流大学”或者“一

“双一流”建设 为什么是“他们”成功入选

  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掀开了崭新一页。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双一流”建设将为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而共同奋斗。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这一牵动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也将真正迈出实质性一步。  这份名单是如何遴选出来的?为什么是“他们

事关下轮“双一流”!多份重磅文件,来了

  2020年将尽,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验收与下一轮“双一流”评选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今年以来,针对“双一流”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接连发布重磅文件,透露有关“双一流”遴选与评价工作的重要信息,可以被视为下一轮“双一流”评审的政策信号。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第一时间掌握政策信息

“双一流”中期评估正在进行,各高校进展如何?

  北京大学:8月14日,学校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群“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会在理科二号楼2111会议室举行。信息学院领导谢冰教授代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在内的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群做了中期自评估报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该学科群的建设并对学科群下一阶段的建设提出了中肯建

权威解读: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七答“双一流”建设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

985/211被取消?教育部官宣: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在很长一段时间,高考生和家长、老师心目中好大学的标准是就“985”和“211”。也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问:现在是否还保留985、211工程高校的称呼?985、211工程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到底是什么关系?  最近,教育部对此问题作出了官方正式回复:  截图来自教育部网站问题:请问2006年12

"双一流"建设2020年将迎大考 近1/4一流学科或被动态调整

  备受关注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于去年9月公布,江苏共有15所高校入选。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搞终身制,将有进有退动态调整,2020年就会迎来首次“期末评价”。面对这场“大考”,江苏几位“双一流”高校的校长们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与国际接轨,学科划分

陈宝生详解“双一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双一流’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  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介绍了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内涵和原则

十九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对于“双一流”建设,十九大也提出了新

后985、211时代 高校如何破除身份壁垒

  近日,有消息称,“985”“211”工程将被废除,对此,教育部日前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对此,专家表示,“985”“211”曾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如今,这些高校身份标签将成为历史,有望破除中国高校发展的身份壁垒。那么,“985、

后985、211时代 高校如何破除身份壁垒

有消息称,“985”“211”工程将被废除,对此,教育部日前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对此,专家表示,“985”“211”曾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如今,这些高校身份标签将成为历史,有望破除中国高校发展的身份壁垒。那么,“9

双一流名单流动?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不好的应该退出

  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谈双一流高校的动态流动建设,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你认为哪些高校和学科会进入新的名单呢?  双一流名单流动?全国人大代表:不好的应该退出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双一流”建设工程是一个开放、高效的过程,应该有进有出。当有些学科

人大代表杜玉波:双一流不是终身制,要进行绩效评估

  3月13日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对于建设“双一流”大学和优化国内高等教育布局的建议。  杜玉波表示,“双一流”从方案设计之初就不是终身制的,需要根据建设情况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其目的便是推动建设高校推动建设高校拿出成果。在评价体系中,重点要服务国家需求

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意味着什么

  4月27日,教育部公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印发自主审核单位名单的通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所高校被确定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  这些高校将拥有哪些自主权?教育“放管服”放大招,对高校学科建设意味着什么?  高校获得三大办学自主权  我国的学位制度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学位授予标准,

众多高校“抢人”出大招:直接解决子女入学名校一步到位

  曾经,高校教职是很多博士就业优先考虑的对口方向,甚至很多人选择读博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够进入高校工作。高校在选择人才一事上,拥有较大的主动权。  然而,随着我国高校在整体实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高校招人的竞争也就随之加大,有着良好科研前景的青年才俊成为各校争抢的“香饽饽”。此外,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我

人才计划聘期制,不落实等于白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随后,一系列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政策应运而生。前不久,教育部颁布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针对人才“帽子”现象的一项有益尝试。  《办法》规定,建立“长

高校事业编改革,真要开始行动了!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取消事业编。  这对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事业编制的员工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原本拥有编制的他们告别“终身制”,瞬间等同于合同工。而作为事业单位的典型代表之一,高校也不能幸免

研究生教育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时光流转7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为政策

“学术特区”特在哪儿 掣肘又在哪儿

  创新驱动,关键是人才。近年来,部分高校针对现行激励与考评机制弊端,进行“学术特区”试点:研究人员不设定量考核指标,自行决定研究课题,实行终身教职制度……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能否真正激发人才活力?在推进高校和学科“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学术特区未来推广价值几何?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近日对部分学术特

教育部发布最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印发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加强外部质量监督,严格规范管理,统筹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强化对培养制度及其执行的评价诊断;此次修订细化了对学位授予单位自评阶段要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