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部长王振义院士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3月31日,刚刚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又获得了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10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推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据了解,两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得这一奖项的。他们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用于治疗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从25%左右跃升至95%左右。目前,这一联合疗法已成为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成果已通过制度安排造福患者 由于公务繁忙,陈竺院士未能出席颁奖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征服白血病一直是我毕生的梦想。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要感谢我的同事们外,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患者,他们在研究最困难的时候,尤其是药物临床试验阶段,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毫无保留的支持。” 陈竺说,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深化......阅读全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至95%的病人出现

袁隆平获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此前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获此奖 近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之最受瞩目奖项“终身成就奖”获奖人已经确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最终荣膺200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至此,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它主要表现为粒系原始细胞的恶性增殖。它有两个亚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与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本病患者常突然起病,进展较快,临床常见感染和出血,并常因此致死。约10%病例进展缓慢,多为老年人,表现有乏力,面色苍白、虚弱等贫血症状为主,也可见到出血及感

怎样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亚急粒)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62)提出的一种急粒亚型,本型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急粒和慢粒,大多数病例逐渐起病,以贫血或感染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以发热起病,出血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瘀点及鼻衄为主,感染常见于皮肤疖肿,肝、脾和淋巴结一般不肿大,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粗细胞系统的白血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根据自然病程,慢粒可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数月后出现低热,乏力盗汗,脓肿消瘦等,后期呈进行性贫血,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悸,气急等.晚期会出现瘀斑,鼻衄、月经过多及消化道出血等.1-4年内有7O%的病例转变为急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亚急粒)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62)提出的一种急粒亚型,本型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急粒和慢粒,大多数病例逐渐起病,以贫血或感染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以发热起病,出血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瘀点及鼻衄为主,感染常见于皮肤疖肿,肝、脾和淋巴结一般不肿大,若有肿大者,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①贫血或脾肿大。②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粒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③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及杆状粒增多,原始细胞≤10%.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⑤Ph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粗细胞系统的白血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根据自然病程,慢粒可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数月后出现低热,乏力盗汗,脓肿消瘦等,后期呈进行性贫血,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悸,气急等.晚期会出现瘀斑,鼻衄、月经过多及消化道出血等.1-4年内有7O%的病例转变为

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介

  1951年Dameshek首次提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特发性髓样化生(AMM)都与骨髓增殖综合征有关。尽管每个疾病都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生物学特征,但共同的特征是累及全髓细胞的多克隆性增殖,表明疾病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CML占所有白血病的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临床分期       CML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两期之间可能有一个移行阶段,称为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      一、慢性期       此期病情稳定,平均为3年,也有个别可长达10-20年。近几年来由于采取有效的治疗,可使急变期再回到慢性期,获得第二次稳定期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检测实验

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达(500-20O)×109/L,各阶段嗜硬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且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20-90%)以上,绝对值大于1.5×109/L,细胞内常有空泡形成,颗粒少而粗大,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少见,常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减低,血小板减少.骨髓象:骨髓培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表现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加速期及急变期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慢粒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检测实验

实验步骤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达(500-20O)×109/L,各阶段嗜硬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且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20-90%)以上,绝对值大于1.5×109/L,细胞内常有空泡形成,颗粒少而粗大,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少见,常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减低,血小板减少.骨髓象:骨髓培生极度活跃

陈竺部长王振义院士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3月31日,刚刚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又获得了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10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推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据了解,两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血象:1、急性型:白细胞数正常,增高或减低,嗜碱性粒细胞占明显优势,可达30-80%,伴有一定数量的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可见幼红细胞.2、慢性急变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异常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可见到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胞体较大,嗜碱性颗粒明显.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内嗜碱性细胞可高达80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类介绍

  按白细胞发育成熟的程度区分,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几乎都是很不成熟的、幼稚的,以粒细胞为例,大多为原性粒和早幼粒细胞,晚幼粒等细胞为主。在这里应说明,慢性白血病不是从急性白血病衍变而来的。如按白细胞的不同类型来区分,可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至95%的病人出现

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介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依赖于疾病的分期、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慢性期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进展和维持血细胞在正常范围,可以使用羟基尿、干扰素或格列卫等。某些年轻病人可以考虑干细胞移植以获得治愈的机会。  治疗方案: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最佳推荐)  (1)伊马替尼 400mg 口服 1/日。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白血症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可能由病毒感染、遗传、放射、化学品和药物等引起(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急性白血病为多。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其起病急,不治疗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1)临床表现急性白细胞病又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包含1、2、

关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介绍

  白血病的急性、慢性两种比较复杂,迄今未被完全认识,许多因素与白血胞的发病有关,如病毒感染、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化学因素、药物及遗传因素等。白血病的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病情发展较快,断病程仅数月。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化疗药物难以彻底清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故预后极差。  急性白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基本介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在骨髓和其它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类异常原始或幼稚细胞的过度增生,并释放至外周周血液中,造成骨髓中其他细胞生成繁殖受抑和各器官的白血病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贫血、继发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浸润的表现。骨髓象中一种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为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一种类型。慢粒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脾肿大或白细胞异常而获得确诊。在我国,慢性白血病中以慢粒最为常见,患者年龄在30-40岁者居多,20岁以下罕见。慢粒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病人出现急性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的标准

慢性期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表现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加速期及急变期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慢粒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急性白血病的30.80%,平均约为50%,按FAB和我国分类的意见分为两个亚型,即为未分化型(M1)和部分分化型(M2),临床上除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表现外尚有以下特点:1. 大部病例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常伴严重感染,发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点汇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1.血象(1)红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少数甚至稍增高,随病情发展渐呈轻、中度降低,急变期呈重度降低。(2)白细胞: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初期一般为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最高可达1000×109/L。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及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步骤血象:1、急性型:白细胞数正常,增高或减低,嗜碱性粒细胞占明显优势,可达30-80%,伴有一定数量的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可见幼红细胞.2、慢性急变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异常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可见到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胞体较大,嗜碱性颗粒明显.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内嗜碱性细胞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表现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加速期及急变期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慢粒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急性白血病进展快,需进行积极综合性治疗及护理。  1)加强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性信物,但须注意饮食、环境、口腔、皮肤及肛周卫生,有条件时住入无菌性层流病房。  2)加强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如严重贫血进可输血,出血较重可输血和用止血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按该症处理等。  3)化学治疗常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