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蔡守秋:不讲环境权会损害环境法效力

权利和义务不仅是法学的基石范畴和逻辑起点,也是法律的最普遍、最常见的要素。《环境保护法》作为环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调整的是环保领域具有全局性、总体性的重大问题,应当对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等做出规定。为此,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特别采访了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蔡守秋,讨论了从公民环境权利,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再到环境公益诉讼纳入《环境保护法》的正当性,以飨读者。 现行法律有何缺陷,修法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现行《环境保护法》和《草案》仅规定基本环境义务、不规定基本环境权利的法律条文,存在着重大缺陷和弊病 “环保靠政府”、“政府是环境这种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以政府为主导’是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这是我国最大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政府是我国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等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只有规范和控制好政府影响环境的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恶化的趋势、保护和改善环境。......阅读全文

专家建议应把环境权写入《环境保护法》

  ●环境权未必能写入宪法,但在环境权须入《环境保护法》的问题上,专业领域和社会公众的呼声却很一致。应该把环境权以适当方式写入《环境保护法》。   ●现行法律无法解决区域大气污染、流域水体污染问题,也无法解决区域生态建设、区域生态补偿和区域环境损害救济问题,《环境保护法》修订应直面区域环境问题。

美国环境保护署保住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权

  美国参议院10日以53票反对、47票赞成的结果,否决了一项旨在剥夺美国环境保护署行使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权的议案。   经过激烈辩论后,参议院当天否决了这项由阿拉斯加州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莉萨·穆尔科斯基提交的议案。参议院全体共和党人及6名“倒戈”的民主党人投票赞成这项议案。他们认为,

我国共制定了3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

  中国法学会21日发布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9)》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3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是中国各法律部门中立法进程最快的领域之一。  报告指出,中国的环境立法注重对环境法律制度和措施的规范,先后

成果转化需要怎样的法律环境?

  25日,中国科协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若干政策与法律问题”举办人民团体协商座谈会,充分征求科技界、产业界代表的意见与建议。12位来自科技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经历,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展开热烈讨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出席

潘岳:切实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0日,由环境保护部主办的社会组织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会上表示,环保部门要继续规范和深化环保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切实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强调环保部对NGO工作推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政府和公众的一个桥梁。  潘岳说,第一

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

  推动构建绿色税收、绿色贸易等政策体系,引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近日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4个部门提供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简称“综合名录”),同时向社会全文公开。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介绍说,根据国务院

善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 完善监管制度 跟进配套措施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环境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讨论中,参会代表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环评等环境监管制度。   由于我国缺乏配套的管理政策和法律措施,很多环境监管制度不能有效实施。排污申报制度从198

环境处罚裁量必须严守法律准则

  严格依法办事,不仅是对监管对象的要求,也是执法者自己的行为准则。环保部门作为执法者,不仅要铁面无私执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还要注意正确运用法律。既不能手软,更不能越界,才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开展环保行政执法时,执法者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准确的标尺。执法处罚并非单纯越严厉越好

环境时评:环境好不好谁有发言权?

  今年以来,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大旱,引起人们对于节约用水的高度关注。当今中国,节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并非所有的节水措施都能产生好的效果。    某地一家机构专门回收钢铁厂排出的废水,加热后再送往市区内的一些宾馆和浴场,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方关注。对此,

环境保护成就 “世界花园”

  瑞士的干净清洁世界闻名。大自然为瑞士提供了天然良好的生存环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瑞士的各条河流都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水。   造就这种环境的背后,是严厉的法律规定和自觉的环保意识。记者今年在瑞士采访时,曾与一位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女性聊起生活在湖光山色中的惬意,不过,她的回答却并不轻松。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