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正式启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15.shtm......阅读全文

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正式启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15.shtm

筑牢防灾减灾坚固防线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和强降雨天气。持续的极端天气,不仅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对能源保供形成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未雨绸缪,精心准备,提前应对各种气象灾害。  夏季是极端天气多发季节,今年更是不同寻常。当前,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持续发展,推高了全球变暖幅度,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南涝北旱”现象,导致部分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原因 2017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

防灾减灾,也要从实验室抓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42.shtm ■陈安 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全国性纪念日自汶川大地震后于2009年设立,每年都有一个宣传主题,多年来一直润物无声地推动中国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进步。

5.12海洋防灾减灾周系列活动在青岛举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60.shtm5月12日,“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岛举行。这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该活动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该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主办,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

国际减灾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提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做好国际减灾日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广东省制作地震、洪涝、泥石流、滑坡、台风等防灾减灾系列小

联合国机构呼吁 保护土地活力以减灾防灾

  据新华社柏林10月12日电 在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到来之际,设在德国波恩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说,大多数自然灾害和土地退化有直接关系,并呼吁各国制定国家战略以保护土地的活力。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克·巴尔比12日发表专文说,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

中东部再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如何防灾减灾?

这一轮大范围降雨降雪,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南方局地还可能出现冻雨天气。这将对我们的交通、电力、居民生活等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提前防范、减少损失?来听听专家的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宏伟:冻雨或者雨雪灾害会对几个方面产生影响。第一个方面就是对农业产生影响,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大

防灾减灾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2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和国际防灾减灾科学联盟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聚焦国际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减灾韧性工程与韧性社会建设、国际减灾科技合作平台与机制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代表一致同

太平洋岛国论坛展示清洁和绿色产业成果

  太平洋清洁和绿色产业成果展28日在库克群岛拉罗汤加岛开幕。为期四天的成果展是今年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系列会议的附属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加强太平洋岛国在促进全球生态和谐方面的共识和合作。   此次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和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示与会国再生能源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在创新科技、节能减排、可再生能

科技为刃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气象,被誉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比为71%。与自然共处、共生和斗争,是人类生活必须长期面对的主题。有数据显示,得益于科技不断进步、对大气科学等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气象灾害预警水平有明显提升,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

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举行

       5月24日,2021年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在广东佛山举行。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授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大亚湾核电基地等10家单位代表“2021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牌匾。据悉,该活动已经连续三年在佛山举行。

太平洋岛国支持可再生能源推广行动

  部分太平洋岛国领导人或代表1月13日在阿布扎比召开会议,讨论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在加快普及和推广可再生能源上应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发展伙伴加强合作等问题。   来自太平洋地区库克群岛、密克罗尼西亚、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等国

太平洋岛国呼吁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第4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开幕前夕,在马绍尔群岛首都马朱罗举行的气候变化专家小组会议9月2日呼吁,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应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南太平洋大学太平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霍兰德教授在会议演讲时说,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对岛国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她认为太平洋各国需要在

定了!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它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减办发〔20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减灾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厅(局):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

定了!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24.shtm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减办发〔20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减灾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我国防灾减灾类法律法规达30余部

  “应对地震、火灾、洪旱、台风、泥石流、沙尘暴等常规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基本做到一事一法。”承担国家减灾委重要课题——防灾减灾法立法研究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林鸿潮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除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基本应急法,目前关于防灾减灾的法律包括水法、防沙治沙法、防洪法、气象

刘雅鸣: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五大体系”

  日前,《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意见》明确了各级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做好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行动纲领。随着《意见》的出台,未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将如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成立 用科技防灾减灾

  12月21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正式成立,将强化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技支撑和业务指导,创新与“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和服务方式,建设世界人工影响天气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进行人工影响,来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抗击秋旱的措施,努力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要不断提升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提升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俗话说: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当前我国大

官宣|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4月28日上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太气变合作中心”)启动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邱启文出席仪式致辞,并与基里巴斯基础设施和可持续能源部部长威利·托卡塔阿克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基里巴斯共和国总统办公室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

山岭隧道地质动态评价、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获得进展

  修建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山岭隧道,呈现复杂的地质条件、强烈的构造活动、复杂的施工技术、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山岭隧道由于规模大、发展快,技术和管理力量难以充分保证的客观原因,加上对不良地质体的辨识、风险的认识不客观,防灾减灾措施、风险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到位的主观原因,导致施工过程中坍塌、大变形、

专家学者研讨青藏高原防灾减灾的挑战与机遇

新华社成都7月15日电(记者康锦谦)“在气候暖化、地震活跃和人类活动加剧耦合作用下,高原灾害风险加剧,防灾减灾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说。 他是在15日于成都召开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防灾减灾学术交流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就青藏高原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及影响

防灾减灾: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挑大梁

5月12日,我们将迎来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一大批科技含量极高的防灾减灾设备投入实战。 地震预测、火灾救援、台风预报……在灾害来临的紧要关头,一批“黑科技”冲在最前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

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关键指标领先全球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11年后,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有了怎样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日,四川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创建者、所长王暾表示,我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在一些关键指标方面领先全球,但要真正发挥对普通人的帮助作用,亟须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关

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安排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075.shtm

两部门印发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 应急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社〔2022〕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应急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全国防灾减灾日:灾害与意外来临时,你会自救吗

   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党和政府长期努力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预防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幅提高,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然而,防灾减灾离不开每个人理念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护安全、化解风险、抵御灾害。我国当前防灾减灾教育实效如何?灾

第三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如今,我们的地球环境已不同于第四纪全新世人类诞生之初的原生态,巨灾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由此我们称当今时代为‘人类世’。”  在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近日在京举办第三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论坛上,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