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委书记张晓兵一行访问植物所

会议现场 11月26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锡林浩特市市委书记张晓兵,锡林浩特市市长闫宏光一行8人访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就进一步加强锡林浩特市与植物所的合作进行交流座谈。植物所所长助理林金星出席会议,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所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及植物所植物标本馆的相关负责人和部分科研人员参加了交流。 林金星代表研究所对张晓兵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对盟委和市委领导对植物所在当地长期开展生态研究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林金星从历史沿革、学科布局、主要科技成果等方面介绍了植物所的基本情况。张晓兵表示,此次到访的主要目的一是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植物所“草业特区”的理念,探讨在锡林浩特市进行试点推广实施的可能性;二是借助植物所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以锡林浩特市植物园的规划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保护好锡林浩特市的草原生态环境,并有序、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锡林浩特市的植物资源。与......阅读全文

植物所等发现植物免疫信号新组分

  在植物的免疫反应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向植物体内注射效应蛋白来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进而增强其致病性,而植物也相应进化出了一类核苷酸结合富亮氨酸重复结构域受体蛋白(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NL

植物所揭示植物免疫反应调控新途径

  为成功侵染植物,病原菌往往通过向植物细胞内注射效应蛋白,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而植物的NOD类受体(NLRs)可特异识别效应蛋白,并激发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但在无病原菌侵染时持续激活免疫反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利的。SUMO化修饰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蛋白质活性、稳定性、相互

植物所等发现植物免疫信号新组分

  在植物的免疫反应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向植物体内注射效应蛋白来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进而增强其致病性,而植物也相应进化出了一类核苷酸结合富亮氨酸重复结构域受体蛋白(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NL

植物所揭示植物暗形态建成的调控机制

  植物根据黑暗或光照环境的差异采取截然不同的生长模式。在黑暗中,植物幼苗快速长高(暗形态建成),这种方式便于穿透土壤,并见光进行光合自养生长;而在光下,幼苗的纵向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光形态建成),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保持茎干粗壮。植物的这种生长方式由光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但其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能源植物研发中心在中科院植物所成立

为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提供新物质基础 甜高粱,这种生长期短、生物产量高、抗干旱盐碱的高能作物能否成为中国生物质能源的主力军?如何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对现有的甜高粱品种进行选种?12月10日,正式启动的中科院植物所能源植物研发中心暨IOB—TLL甜高粱联合研发实验室将完成这些任务。 当天,中科院植物研究

植物所揭示裸子植物线粒体丢失基因的进化命运

  线粒体经内共生事件起源后,丢失了大量的基因,演变为半自主性细胞器。不同生物支系的线粒体基因组差异巨大,尤其是相较于动物和其他真核生物(其蛋白质编码基因含量较稳定),陆地植物的多个支系中线粒体基因的转移/丢失经常发生。因此,植物线粒体编码基因的组成以及丢失基因的进化命运引发关注。  裸子植物代表了

植物所揭示植物盐胁迫记忆调控新机制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植物能够对经历过的不利环境刺激产生一定的“记忆”,从而有利于更快更强地应对再次出现的胁迫。然而,人们对植物的胁迫“记忆”是否受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还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学军研究组与金京波研究组合作,针对植物盐胁迫“记忆”的调控机制展开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拟南

植物所利用根系解剖结构揭示草原植物根系功能

  通过根系性状理解根系功能及其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是根系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的解剖结构是理解根系功能以及根系结构与功能关联的关键基础。然而,目前关于单子叶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根系解剖结构及其揭示的根系功能的研究较匮乏。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白文明研究组以内蒙古典

昆明植物所揭示植物春化现象的分子调控机制

  春化(vernalization)是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处理,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冬性草本植物(如冬小麦)一般于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春化也是植物适应性进化的结果。生长在低纬度地区的拟

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员应邀发表绿色植物起源

  植物是指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自养真核生物。通常我们认识的植物即为绿色植物,包括绿藻、轮藻和陆生植物。绿色植物与其它真核生物大约在10亿年前发生分化。而在12亿年前,占据地球绝大部分的是海洋,此时红藻类起源。红藻类在很长地质历史时期占据了地球自养生物的主体,直到约5亿年前绿色植物开

植物所科研人员建立被子植物一新科

  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子植物目、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已被建立。然而,对于大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分析,类群取样通常比较稀疏,一些目、科的范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传统分类学中,十字花目的山柑科是一个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类群,近年来已有多个属从该科中分出而被归于

植物研究所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杰、副处长许航,整合生物学处处长娄治平出席仪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植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研究中

昆明植物所寄生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研究取得进展

  新基因对物种的起源、演化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而水平基因转移作为物种引入新基因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发生规模和生物学意义在原核和低等真核生物中都研究得较为深入。在高等植物中,水平基因转移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植物中的细胞器之间,而对发生在基因组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报道很少,对其生物学意义的认识也更

昆明植物所探索菌类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松茸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为重要的林副出口产品,在云南省年均出口创汇额达4000多万美元。松茸的产量逐年波动较大,其价格随产量波动而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社区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松茸产量的波动是森林、土壤、气候、菌落和采集方式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

昆明植物所探索植物响应AHL信号刺激的内在机制

  一氧化氮(NO)与过氧化氢(H2O2)作为植物内重要的第二信使,调控植物对复杂环境的生理适应。环鸟苷酸(cGMP)也是一类重要的信号物质,参与一氧化氮与过氧化氢信号介导的诸多生理响应过程,但是在植物响应逆境刺激过程中NO、H2O2与cGMP 之间的精细网络调控尚需进一步探索。  AHL (N-a

植物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

  12月29日上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出席仪式,并与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共同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  仪式由方精云主持。植物所副所长葛颂从资源植物研发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

植物所揭示水稻耐寒调节新途径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局部温度异常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对作物耐受低温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基于分子设计的作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目前,水稻耐寒信号转导途径框架业已建立,但其成员间的调节机制却知之不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率领的研究团队,针对OsbHLH002为核心的调控途径开展研究

植物所揭示水稻耐寒调节新途径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局部温度异常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对作物耐受低温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基于分子设计的作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目前,水稻耐寒信号转导途径框架业已建立,但其成员间的调节机制却知之不多。OsMAPK3-OsbHLH002-OsTPP1途径调节水稻耐寒性模式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访问植物所

8月25日下午,尼泊尔新任总理普拉昌达携夫人在外交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访问了植物研究所,并参观了标本馆、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园。陪同普拉昌达总理访问的还有部分内阁成员、尼泊尔驻华大使以及大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人。 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研究员在多功能报告厅接待了普拉昌达总理。马克平所长首

昆明植物所与泰国联合举办民族植物学培训

培训班剪影  3月17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泰国生物多样性经济办公室(BEDO)在曼谷和清迈联合举办了为期九天的“民族植物学在植物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培训班,本次培训包括5个讲座和4天的野外实习与示范。参加培训的学员共25人,来自泰国BEDO的各分支机构、国家林业部保

广西植物研究所代表团调研华南植物园

  11月27日至28日,广西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吕郁彪一行3人调研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任海、园艺中心副主任廖景平等热情接待并开展座谈。  座谈会上,吕郁彪回忆了华南植物园与广西植物研究所悠久的历史渊源,表示两所的深厚感情“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并提出了调研内容。任海转

中科院植物所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挂牌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日前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中科院植物所所长方精云,中科院院士匡廷云、洪德元等出席并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   在启动仪式上,中科院植物所副所长葛颂从资源植物研发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必要性,定位和研究内容,研

植物所揭示新的植物生物钟周期精细调控因子

  生物钟作为植物细胞内在计时机制,通过协调基因表达的节律性和代谢稳态等,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环境变化。当植物内源生物钟系统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时,植物会获得最佳生长,因此,维持较为稳定的生物钟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团队发现一类

植物所揭示氮富集缓解植物磷限制的新机制

  土壤无机磷与铁铝氧化物、含钙矿物等结合,形成易溶性、难溶性等无机磷组分,这些矿物结合态磷占土壤全磷的比例高达82%,但较难被植物直接利用。全球氮素富集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将由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已成共识;而该转变过程中,土壤磷素的转化与供应情况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研究组结合1

植物所等在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

昆明植物所五含笑属植物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为第一培育人,孙卫邦、李从仁、罗桂芬、韩春艳、吉利、傅旭阳共同培育的含笑属植物新品种“玉馨含笑”、 “点绛唇”、“妃子笑”、“胭脂醉”、“赤龙爪”,近日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依次为:20120005、20120006、 201

昆明植物所等在植物开花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响应季节变化的开花时间是通过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光周期)的感知来完成的。在拟南芥中,长日照条件诱导开花启动因子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来加速植物开花。光周期条件对FT的激活主要依赖于转录因子CONSTANS(CO)的活性,对CO的转录水平、蛋白质稳定性以及生物钟的调控

昆明植物所等在应激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领域进行探索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化机制,自然选择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化和产物多样性的驱动力,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学意义不仅仅是化合物具有什么样的活性,而在于植物在选择压力下,产生的化学成分对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反映。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晓东课题组刘亚平博士与昆

昆明植物所完成横断山川西地区植物学野外考察

  在美国国家自然地理协会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乐霁培、李新辉博士等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科学院的植物学家一道,对横断山川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植物学野外考察,考察活动顺利结束,队员于近期返回昆明。   据悉,地处我国西南部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中发现动物体内信号通路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程佑发研究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植物体内发现了一种在动物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它参与生长素介导的植物器官发生。相关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 Hippo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在动物中发现的一个信号通路,在调控动物细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肿瘤发生方面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