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等在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物种适应性进化的理解。 十字花科芥属植物Capsella rubella是一个新近起源的二倍体物种,为拟南芥的近缘种,其祖先物种为C. grandiflora。在进化过程中,C. grandiflora的少数个体交配系统从异交变为自交,从而产生了C. rubella。尽管C. rubella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但其分布范围却比其祖先物种要大,因此成为研究“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与研究员葛颂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Sureshkumar Balasub......阅读全文

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进化是否可以预测”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大量观察和研究表明,不同物种或者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独立进化出相似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平行进化”。由于探究同样的表型变异是否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基因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获取进化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的信息。因此,关

植物所等在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首次提供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植物平衡选择研究的案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应性是生物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生存所需的最基本能力,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遗传多样性的高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保证物种在变化多端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的根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

研究揭示植物基因组倍性变化和适应性进化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47.shtm

研究揭示古多倍化对被子植物适应性进化的贡献

  多倍化(polyploidy)或全基因组加倍(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WGD)事件使基因组内的所有基因都发生重复,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遗传材料,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多倍体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日常生活中的棉花、小麦、油菜等。前期研究发现多倍化在有花植物进化过程

研究揭示植物基因组倍性变化和适应性进化机制

  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苏华、副教授何子文团队以红树植物杯萼海桑所在支系为对象,全面分析基因组进化轨迹,探索倍性变化(多倍化-重二倍化过程)在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该研究基于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使用共线性分析、非同

植物所揭示古多倍化对被子植物适应性进化的贡献

  多倍化(polyploidy)或全基因组加倍(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WGD)事件使基因组内的所有基因都发生重复,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遗传材料,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多倍体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日常生活中的棉花、小麦、油菜等。前期研究发现多倍化在有花植物进化过程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喀斯特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

   中国南方喀斯特起源古老、分布广泛,被认为是生态与进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团队等完成了首个喀斯特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的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喀斯特植物是我国植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为止对喀斯特植物的多样性起源和适应性进

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局部适应性的进化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响应气候变化,较多动植物可能发生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原有的生态位可能逐渐丧失,最终可能引发物种的灭绝。同时,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生物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气候变化,形成了特有的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经济植物对气候变

大规模酿酒酵母适应性进化研究揭示癌症演变

  微小的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细胞系统失控。然而,并非所有突变都是坏的,适应性进化过程的选择突变,反而能促进酵母种群和癌症快速而无节制的生长。   癌细胞克隆繁殖时,许多突变会传给子代细胞。一些突变基因是“搭车”凑热闹的,基本无害,另一部分“老司机”突变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  “老司机们”是癌症潜在的

花椒基因组进化和适应性演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热带香辛饮料种质资源研究室在中国花椒基因组进化和适应性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实现竹叶花椒和红花椒基因组的高质量拼接和染色体锚定的基础上,揭示了花椒独特的花器官退化、利己素合成和适应性表型创新的遗传基础,表明花椒基因组进化和表型创新与晚新

NASA利用-FluorPen-研究太空植物生长适应性

John “JC” Carver, a payload integration engineer with NASA Kennedy Space Center’s Test and Operations Support Contract, uses a FluorPen to measure

植物CPP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

实验概要类CPP基因家族(CPP-like gene family)属于一类成员数目较少的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含有一到两个富含半耽氨酸的结构域,即CXC结构域。该基因家族在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但是没有在酵母中发现。为了解CPP-like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进化规律,本研究

研究发现简单重复序列对虾适应性进化的关键作用

  3月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李富花课题组主导完成的科研论文《简单重复序列促进对虾基因组可塑性和适应性进化》在Nature子刊《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该研究成果为阐明生物体内SSR的功能和甲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研究提供了新

研究为鱼类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进贤课题组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线发表关于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基础,为生物复杂性状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认知,并对预测生物应对环

我国学者揭示基因数目减少在植物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基因数目的增加,例如基因重复或者形成全新基因,对于生物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基因数目减少同样也能产生重要的遗传变异,进而对生物的生存及繁衍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一事实在以往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而以“减少就是增加”(less is more)为代表的假说,则提出了基因的假基因化或丢失等基

研究揭示联合揭示被子植物早期进化

  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繁多物种最丰富的植物类群,其产生和分化是陆生植物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它们早期分化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仍缺乏完整的基因组以厘清其进化关系。近日,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被子植物早期进化。其研究成果《芡实和金鱼藻基因组

植物多组学比较和进化研究平台发布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闯教授团队发布了植物多组学数据跨物种比较和进化研究的在线分析平台,相关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进化是植物性状遗传多样性和适应生存环境的基础,而基因变异是物种进化的源动力。随着后基因组时代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

重要疫源动物的起源、扩散和适应性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第四纪晚期以来,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种群衰减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那么谁是如此重大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与大型哺乳动物的命运不同,啮齿类、兔形类、蝙蝠类和食虫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类群的灭绝风险较低——预测显示,未来50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多样性会持续增加。然而,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

新研究揭秘中国被子植物进化史

  英国《自然》杂志今天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陈之端等完成的一项研究。在这篇题为《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进化史》的论文中,科研人员揭示了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及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  陈之端团队与国内外团队合作,通过比较4个叶绿体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差异,重建了中国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树。

南京古生物所冰期低地植物适应性研究获进展

  位于我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由冲积平原堆积的第四纪地层非常发育,蕴藏着丰富的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环境旋回变化信息。我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是否孕育过冰川及植物在冰期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性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和争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纬度和山地海拔低,我国华东、华南不足

沉水植物对水环境适应性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沉水环境和陆生环境在光照、水的可利用性和无机碳的形式及浓度上有较大差异,这些环境参数与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面临水陆环境的差异,水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都产生了适应。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学科组研究团队选取眼子菜科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武汉植物园裸子植物Rubisco酶的分子进化研究获进展

基于rbcL序列利用“宽松分子钟”模型重建的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图  近日,在武汉植物园种群遗传学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王艇研究员指导下,武汉植物园森林博士等人与国外专家Mario A Fares研究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应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裸子植物Rubisco酶

百岁兰基因组和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新进展

  百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又名千岁兰,是买麻藤类单种科百岁兰科孑遗植物,系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草状木本,是罕见的植物。化石记录百岁兰曾广泛分布在巴西、葡萄牙等地。随着大陆板块分裂,气候骤变,自然居群幸存于如今的安哥拉与纳米比亚沙漠。百岁兰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从异花授粉向自花授粉的转变是植物交配系统的进化中最显著的一种。异花授粉为主的二型花柱多态性向自花授粉为主的同型花柱的进化是该转变的代表。这种交配系统的转变对种群的繁殖生态、谱系地理、群体遗传和进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报春花属植物以中国西南山地为现代分布中心,历来是研究二型花柱进化的模式植物。其中,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NAC蛋白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NAC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NAC蛋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器官模式建成的许多特异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C蛋白在植物应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应用基因组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朱婷婷在彭俊华研究员

昆明植物所在高山植物进化适应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高山地区环境恶劣,如生长季节短、低温、强降水、强紫外辐射等, 但是全球高山地区却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植物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实现成功繁殖,是进化生物学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解高山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基础。面对这些胁迫因子,高山植物进化出了高度特化的结构,如温室结构、绵毛结构等,倍受广大植物学

昆明植物所等研究揭示水平基因转移促进陆生植物进化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是当前的热议话题之一,然而在自然界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可能频繁发生,并对不同物种的遗传进化有深刻的影响。近期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在陆生植物起源演化的早期阶段,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可能促进植物由水生环境向陆生环境转变。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04.shtm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 a unique nitrog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