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寿命奥义,王萌团队走在最前端

据联合国在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趋势报告,到2050年,世界上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15亿。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这强调了我们要继续探索衰老的具体机制和过程并开发抗衰老疗法,以缓解全球老龄化危机。近年来,贝勒医学院 Huffington 衰老研究中心的王萌教授一直致力于衰老生物学的研究,尤其是溶酶体与衰老之间的联系。她的研究动力来自于自己家族的长寿,她的奶奶和外婆分别活到了100岁和95岁,而且两人并非因病去世,都是寿终正寝。这让王萌觉得长寿有着值得探索的奥秘,对长寿的研究有助于造福整个人类。2022年6月9日,美国贝勒医学院王萌教授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 上发表题为:Lysosome lipid signalling from the periphery to neurons regulates longevity 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表明,溶酶体(L......阅读全文

吃得少,延长自己和后代寿命,其核心在于溶酶体的形态变化

  近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发表了题为:Tubular lysosome induction couples animal starvation to healthy ag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饮食限

溶酶体的特点

  溶酶体的酶有3个特点:  (1)溶酶体表面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  (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7.2。溶酶体膜内含有

溶酶体的结构

溶酶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直径多数为0.2~0.8μm,小的只有0.05μm,大的可达数微米。它由厚7~10nm的单位膜包围,内含60余种酸性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酸酶和硫酸酯酶等,但是通常不能在同一溶酶体内找到所有的酶不同类型细胞溶酶体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溶酶体水

溶酶体的分离

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泡状结构。溶酶体含有40多种水解酶,其中包括蛋白酶、核酸降解酶和糖苷酶等。其主要功能是对细胞内物质的消化作用。此外溶酶体与器官形成、激素分泌的调节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采用如下方法分离获得。1.制备蔗糖梯度溶液:取带有两个小杯的梯度混合器,两个小

什么是溶酶体?

  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  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溶酶体的形成

  动物细胞的许多成分通过转移到膜内或嵌入膜的部分而被回收。例如,在胞吞作用(更具体地说,巨胞饮作用)中,细胞质膜的一部分收缩形成囊泡,最终与细胞内的细胞器融合。如果没有主动补充,质膜的尺寸会不断减小。据认为溶酶体参与这种动态膜交换系统,并由内体逐渐成熟过程来形成的。[20][21]  溶酶体蛋白的

溶酶体的概述

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至2006年),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酶、糖苷酶、脂肪酶、磷酸酯酶及硫酸脂酶等。这些酶控制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在大鼠肝脏中,从比线粒体分区稍轻的地方得到含有水解酶的颗粒分区,并以可进行

溶酶体的特点

溶酶体的酶有3个特点:(1)溶酶体表面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7.2。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

溶酶体的功能特点

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至2006年),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酶、糖苷酶、脂肪酶、磷酸酯酶及硫酸脂酶等。这些酶控制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溶酶体的功能作用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更新组织的需要。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细胞自溶,防御以及对某些物质的

溶酶体的结构特点

溶酶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直径多数为0.2~0.8μm,小的只有0.05μm,大的可达数微米。它由厚7~10nm的单位膜包围,内含60余种酸性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酸酶和硫酸酯酶等,但是通常不能在同一溶酶体内找到所有的酶不同类型细胞溶酶体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溶酶体水

简述溶酶体的特点

  (1)溶酶体表面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  (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7.2。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

溶酶体的结构简介

  溶酶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直径多数为0.2~0.8μm,小的只有0.05μm,大的可达数微米。它由厚7~10nm的单位膜包围,内含60余种酸性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酸酶和硫酸酯酶等,但是通常不能在同一溶酶体内找到所有的酶不同类型细胞溶酶体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溶酶

溶酶体的分类介绍

传统分类根据内含物和形成阶段的不同,溶酶体可分为两大类,具有均质基质的颗粒状溶酶体称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含有复杂的髓磷脂样结构的液泡状溶酶体称为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属于初级溶酶体的溶酶体,具有肝实质细胞(肝细胞)的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等。这种

各类溶酶体贮积症

  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e Storage Diseases 简称:LSDs)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由于溶酶体的酶发生变异,功能丧失,导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常见的贮积症主要有以下几类:  台-萨氏综合征(Tay-Sachs diesease):要叫黑蒙性家族痴呆症,溶

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水

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  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

溶酶体的功能作用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更新组织的需要。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细胞自溶,防御以及对某些物质的

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  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

溶酶体相关疾病介绍

矽肺二氧化硅尘粒(矽[xī]尘)吸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含有矽尘的吞噬小体与溶酶体合并成为次级溶酶体。二氧化硅的羟基与溶酶体膜的磷脂或蛋白形成氢键,导致吞噬细胞溶酶体崩解,细胞本身也被破坏,矽尘释出,后又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进行。受损或已破坏的巨噬细胞释放“致纤维化因子”,并激活成纤维细胞

肝细胞的溶酶体

  DeDuve于1955年首次在大鼠肝细胞匀浆超速离心后的各组成分中发现溶酶体的存在,后经电镜观察证实。溶酶体是由单层界膜围成的颗粒,其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均极不一致。由于所有溶酶体均含有酸性水解酶,故将此酶作为溶酶体的标志酶。溶酶体借助其所含50多种酶消化、分解各种内生性或外源性物质,因此,可将

溶酶体的分类概述

传统分类根据内含物和形成阶段的不同,溶酶体可分为两大类,具有均质基质的颗粒状溶酶体称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含有复杂的髓磷脂样结构的液泡状溶酶体称为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属于初级溶酶体的溶酶体,具有肝实质细胞(肝细胞)的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等。这种

建立单溶酶体质谱检测技术,探索溶酶体异质性改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熊伟教授团队与仓春蕾教授团队通过建立单溶酶体代谢组质谱检测技术,首次实现基于单个溶酶体代谢组学信息的溶酶体分型,并深度探索了细胞衰老过程中溶酶体代谢组学的异质性改变。该研究成果以“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Single Enlarged L

溶酶体染色试剂盒(蓝/绿/橙/红色荧光)溶酶体染色方案

溶酶体(lysosomes)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de迪夫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溶酶体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细胞内的溶酶体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

溶酶体的基本信息

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溶酶体(

概述溶酶体按功能分类

  1955年首次发现溶酶体(lysosome)。它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lysosome),次级溶酶

概述溶酶体的功能作用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更新组织的需要。  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细胞自溶,防御以及对某

简述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  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

溶酶体的临床意义

  溶酶体涉及一组遗传缺陷,或被称为溶酶体贮积症的突变,这是由一种酶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缺陷。新生儿的发病率估计为五千分之一,真实数字预计会更高,因为许多病例可能未被诊断或误诊。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酸性水解酶。其他情况是由于溶酶体膜蛋白的缺陷,不能运输酶,非酶可溶性溶酶体蛋白。这种疾病的最

关于溶酶体向性的介绍

  具有亲脂性的弱碱积聚在酸性细胞内隔室中,如溶酶体。虽然血浆和溶酶体膜对中性和不带电荷的弱碱物质是可渗透的,但带电荷的质子化弱碱物质无法渗透生物膜并在溶酶体中积累。溶酶体中的浓度可能比胞外浓度高100到1000倍。这种现象被称为溶酶体向性,“酸捕获”或“质子泵”效应。亲溶酶体化合物的累积量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