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避无可避!炎症竟成皮肤癌“真凶”,该重视起来了!

有研究表明,皮肤癌发病与日光照射、电离辐射损伤、接触化学制品、病毒和灼伤等因素相关,其中长期暴露在太阳紫外线下会导致DNA突变,进而发展为皮肤癌。而在最近,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 San Francisco)和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科学家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慢性皮肤损伤慢可以通过新发现的机制触发癌症,他们的新研究发表在2018年8月22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以往对头颈部癌症患者的研究表明,组织炎症和癌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联系背后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明确。为了彻底了解这种机制,Raymond Cho博士研究了一种罕见的皮肤病——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 患有RDEB的患者有时被称为“蝴蝶儿童”,他们的皮肤极其脆弱,因其缺乏结缔蛋白胶原,便使得他们的皮肤容易起水泡......阅读全文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

2012年世界各国生物技术发展回顾

  美国   遗传学研究精彩纷呈;细胞学研究成果丰硕;药理学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与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学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出一种绘制DNA之间接触位点的新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一个细胞中完整DNA链——基因组的精确三维图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制造出一个能折叠成

国内心脏干细胞研究陷入“造假大地震”?

   10月23日晚上7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年轻医生白英楠刚刚结束诊疗。这两天,她的名字不断以中文、英文的形式频繁出现在网络上,和科研造假、学术不端联系了起来。  白英楠感到有点冤。她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我没有任何科研造假的行为。”  和白英楠一样处境尴尬的,还有一位心脏干细胞领

多位专家呼吁:加强细胞免疫治疗研发投入与管理

   “直到不久前,癌症的治疗基本上还是不成功的,除了对少部分癌症类型。而目前一个令人振奋的新的治疗技术,即依赖免疫应答的免疫治疗技术,对许多种不同的癌症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澳大利亚悉尼Garvan医学研究所教授,2015年美国免疫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免疫学会前主席(1998-2002

如何防核辐射

  1、什么是放射性   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轴矿的荧光现象时发现轴盐矿发射出类似X射线的穿透性辐射。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从轴矿中相继发现的另外两个能发射射线的新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称这种能自发释出射线的性质为放射性。   2、核辐射有哪几种?   辐射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离辐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的...

  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它是一种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对荧光信号积累的实时检测来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

谁把生命做成生意?《瞭望东方周刊》深挖莆田惊人黑幕

  学生魏则西之死,为这个五一假期的朋友圈蒙上了一层悲愤的阴霾。魏则西患有“滑膜肉瘤”,因为相信对方“有来自斯坦福的先进技术可以治愈疾病”,他选择了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终至不幸去世。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资质不全、虚假宣传、借助百度推广的事实,让网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词:莆田游医。  关于莆田游医

我国每年250万人吃错药,其中可能就包括患感冒的你

  鼻塞、流涕、咳嗽、疲困……感冒的滋味可不好受。  这时候,感冒药与阿莫西林的完美组合似乎就成了流感病患的救命稻草。  甚至在流感季节来临时,家里的长辈常叮嘱为了预防流感,不妨吃些“消炎药”防身。  而许多人认知中的“消炎药”,实际却与医药学中的消炎药是两码事。  虽然这样看来防护效果仿

2017年5月CRISPR/Cas亮点盘点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刘彤华:七厘米载玻片上的医学人生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擅长淋巴结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内分泌病理等的诊断,对胰腺肿瘤特别是胰腺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展了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胰头癌

质疑生命轨迹写在基因上: 基因不是万能的

  基因决定论的时代象征   DNA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它传达出一种强大的理念,那就是人类个体可以科学地还原成一份明确而具有决定性的编码。我们随处都能听到这种理念:宾利汽车公司招聘员工时说:“努力工作的精神就在我们的DNA中。”足球运动员大卫 •贝克汉姆说:“足球就在英国的DNA中。”而旧金

访公利医院陈晓平教授: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意义非凡

  浦东新区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成立大会日前在上海市公利医院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大腕们聚集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转化医学网有幸到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晓平教授所在公利医院对其进行访谈,以下是访谈具体内容:  我国耳聋的发病情况及发病原因  耳聋是一种

基因组是生命“蓝图”?优质DNA或需“后天培养”!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婴幼儿成长的早期环境可能会成为引发其成年期炎症,进而引起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痴呆在内的大多数老年疾病。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也从另一个从前未被人们所重视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炎症形成的内在机制。  将环境暴露与炎症生物标志物联系起来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科学大门,

腾讯WE大会:Nothing but the Future

  11月8日下午,腾讯2014 WE大会在京举行。12位科技精英从全球各地汇聚到一起,围绕“Nothing but the Future”这个主题,从各自领域出发,描绘了一幅幅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蓝图。  产品是什么样子?能感知脑电波,自动推送精准服务。  交互是怎样?空气交互,无需各种平板、眼镜.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致命病毒:再相逢能否从容

2003年4月21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研发出SARS冠状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一小时左右即可获得检测结果。科研之问  2003年,芳菲4月,恰是SARS病毒肆虐之时。  京城一片阴霾,笼在心头、贴在脸上、飘荡在口鼻之间。路人行色匆匆,惶惶不安。 

皮肤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皮肤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肤癌的发生DOI: 10.1083/jcb.201907178  在某些组织中诱发癌症的相同遗传突变在其它组织中或许是无害的,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

皮肤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皮肤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肤癌的发生  DOI: 10.1083/jcb.201907178  在某些组织中诱发癌症的相同遗传突变在其它组织中或许是无害的,近日,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Cell Biolo

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

今日推荐文章作者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专家洪伟教授,本文选自《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发表于《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学与技术若干前沿问题评述专刊》,射频百花潭配图。引言随着对电磁波谱的不断探索, 人类对电子学和光学

粪便移植如何加速多种疾病诊疗?

  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治疗疾病的方法,那就是粪便移植,从字面意思上讲就是把粪便移植到另一个人的大肠里。这听起来或许会让人有点恶心,而且感觉这也应该是医学史上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移植手术了。那么为什么要把粪便移植到别人身上?通常是因为接受者大肠里的细菌种类严重失衡,捐赠者的粪便能为弥补缺少的细菌重新达到

刘昌孝:认识SARS-CoV-2,抗病新药研发策略该从“何”说起

  过去100年发生的多起事件让世人密切关注未来发生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计有数千万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现在拥有比一个世纪前更好的干预措施,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预防。每年需要接种或选择接种的人所占比例较小。世界上还有抗生素可以帮助治疗细菌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

多样性增加281%,人类肠道菌群基因组图谱公布!

  近两年来,以免疫检查点为药物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癌症患者因接受免疫药物治疗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最终出现不得不提前终止治疗的情况。  而寄居在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对该疗法

梳理疾病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

Nature:如何战胜老年痴呆?有三点需要强调

  阿尔兹海默症(AD),一个让全球科学家都为之头疼、叹息的疾病。  目前的研究、医疗水平没有办法预防和治愈它,甚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减缓它的恶化。作为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神经衰退性疾病,AD威胁着全球超4400万例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050年患者数量预估将上涨至13,500万例,这无疑意味着超万亿的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那场制药史上最悲催临床实验如何拯救了现在的我们

  英国伦敦的诺斯威克和圣马可医院的重症监护部,有一天突然接受了一个名叫David Oakley的危重病人,他有以下的临床症状:发烧,头疼,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呼吸不畅,严重的病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仅为70%,肺部有浸润;  和他同时入院的,还有另外五位症状类似的病人。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后,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