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从这里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

南极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大气与空间物理学研究室主任胡红桥正在经历第三次南极越冬。 近日,南极中山站激光雷达安装成功。在天空晴好时,今年他和团队可实现对极区中高层大气24小时昼夜连续观测,填补我国极区中高层大气观测空白。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了南极中山站。从零起步,如今中山站不仅站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被列入科技部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极地科学综合观测基地。 从单一观测到求解全球性科学问题 百叶箱测速仪、观测场围栏、仪器支架……1988年年底,满载人工观测地面设备的3辆卡车从北京出发,行驶一天一夜后,到达青岛码头。在那里,仪器设备和它们的主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逯昌贵,搭上了前往南极的“极地”号。 这是我国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但建造我国南极圈内首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的任务,让此次考察意义非凡。如果成功,这......阅读全文

中国历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第一次:1997年,在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南极内陆冰盖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

90后研究生南极科考:我给南极“做CT”

   行程数万公里,带着1.5吨器械,到达南极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艰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础的科研工作。  与许多在校学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坚实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盖200米以下,他在给南极“做CT”。  立志:半年的考察用3年准备  7月18日,潘曜从南极回国后的第一个

国产测光望远镜年底将登上南极最高点

记者8月21日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在今年年底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用于南极天文观测选址工作。 中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此前,中国已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2005年初,以中山站作为中转地的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登上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我国即将建成65米口径可转动射电天文望远镜

        如果把光学望远镜比作探测深空的锐利眼睛,射电望远镜就像一只灵敏的耳朵,捕捉宇宙中的射电辐射,倾听着来自遥远空间的微弱呻吟。亚洲最大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即将建成  65米口径可转动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正在上

两院院士评出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

  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

美副总统提出美宇航员5年内登月

  美国副总统彭斯26日说,美国要展开一场21世纪的“太空竞赛”,在2024年前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这比美国航天局现有登月计划提前4年。  彭斯当天在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说,在5年内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是“本届政府的既定政策”。  “让我明确一点:登上月球的第一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都将

美副总统提出美宇航员5年内登月

  美国副总统彭斯26日说,美国要展开一场21世纪的“太空竞赛”,在2024年前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这比美国航天局现有登月计划提前4年。  彭斯当天在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说,在5年内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是“本届政府的既定政策”。  “让我明确一点:登上月球的第一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都将

选址工作长达5年 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啥模样

  随着日前第三十三次南极考察队凯旋,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选址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什么要建新的南极站?新站选址背后有哪些故事?南极科考未来如何发展?怎样实现从南极大国到南极强国的跨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专家。  即使建造有难度,但只要科考意义大,就不怕困难  围绕中国第五座南

人民日报求解:我国为何还要建南极科考站

  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刚刚大修完的雪龙船奔赴南极。与往年科考不同的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冰原上建造一个新的科考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之后,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马上就要开建。这个被命名为泰山站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南极最高海拔科考

国家海洋局首发《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

  国家海洋局今天对外公开发布了《中国的南极事业》。这部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的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南极事业30多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介绍了我国依据南极条约体系要求,制定国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国内南极活动管理,有效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情况。  报告称,中国一贯支持《南极条约》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

我科学家将在世界上首次绘制南极冰盖之巅精确地形图

比卫星遥感数据获得的南极洲全图精确110倍  在中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家将在世界上首次绘制出冰穹A地区4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000地形图。 这项测绘工作由黑龙江测绘局的吴文会和吴学峰负责。 “极地基础测绘,既是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

全球变暖催生新航线 地球“变小”南北极两重天

  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北极是陆地包围着海洋——北冰洋,南极是海洋包围着陆地——南极洲。寒冷干燥是极地的特色,冰天雪地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全天阳光普照没有夜晚,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宫燃放的焰火,能在瞬间把宁静的夜空映得通明;北极的夏天是南

中国将在南极建首座境外天文台

  有“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之称的南极内陆冰盖将出现一个中国的南极天文台,这也将是我国建设的首座境外天文台。   望远镜独一无二   昨天(8月23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探秘宇宙”科学家和媒体面对面活动上,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南极天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力帆透露,天文台的主要设备包括了5米口径太赫

我国南极中山站首台光学望远镜“进驻”

  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BSST)日前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  “BSST能被科研人员专注利用,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在南极地区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的不足。”正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值守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BSST由中科院国

“南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8月18日至21日,“南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in Antarctica)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等赞

我国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连续监测银河系

  我国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在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成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之巅”,安装在昆仑站,目前已可以通过卫星通讯进行远程遥控,实现全自动、连续监测银河系内的上亿颗恒星,并能够用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   据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商朝晖介绍,我国计划在昆仑站安装3台“南极巡

我国在南极内陆架设最大光学望远镜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3位第28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员4月18日向记者介绍,此次科考完成安装、调试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望远镜能源支撑平台;这是目前为止在南极内陆架设的最大光学望远镜,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打下坚实基础。   与2008年初在冰穹

南极冰盖之巅将装首台巡天望远镜

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将于11月3日由天津出发奔赴南极。记者日前从第191期东方科技论坛上获悉,此次起航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将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无人值守“南极大视场巡天望远镜”(AST3),它将被运往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成为南极天文台的“重要一员”。  “我国在建的南极天文台

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2010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透露,根据《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极地考察能力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应用,提升极地考察站的保障能力。

环保组织在南极奋力阻拦日本捕鲸 日本政府谴责

9日,日本捕鲸船与环保组织“海洋守望者”成员在海上“激战”。由于“海洋守望者”的奋力阻拦,日决定暂停捕鲸。正在围捕一头鲸的日本捕鲸船。由于环保组织的不断阻拦,日本捕鲸船队今年在南极海域捕到的鲸并不多。   日本水产厅一名官员16日说,由于频频受环境保护组织“

程晓:为“雪龙”带路

  白皑皑的冰川中,“雪龙”号困在那里。   上万公里外的北京,程晓心急如焚。不时比对卫星遥感图,观察着冰川的变化,为“雪龙”号寻找着出路。   因营救俄罗斯航船,“雪龙”号已被困十来天。   1月7日,西风,“雪龙”号终于等到了脱困的机会。但到底向哪个方向走?专家仍有争论。   “向东南,

“嫦娥一号”测得月球最高点海拔9840米

CLTM-S01嫦娥结果 有效点数:3214489(2个月)《中国科学》杂志/供图 CLTM2美国克莱门汀结果 有效点数:72300(2个月) 《中国科学》杂志/供图 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近1000米!这是中国科学家根据 “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

美绕月卫星升空一年十大发现 太阳系最冷之地

  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6月24日报道,一年前的6月23日,美宇航局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正式到达月球轨道,在过去的12个月里,这台探测器搜集的数字信息数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行星探测任务。为庆祝其到达月球轨道一周年,科学家评选出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过去一年的十

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实现零的突破

  随着中国南极深冰芯第一钻在中国昆仑站冰芯房的正式开启,考察队员成功钻取了一支长达3.83米的冰芯,标志着中国深冰芯钻探实现零的突破。   深冰芯钻探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冰芯钻取位置选择、钻取技术手段和后勤保障能力都制约着深冰芯的钻取。此次钻取冰芯的位置将是未来获取更深冰芯的钻口。中国

中国南极科考队昆仑队成功抵达冰穹A地区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16名队员2日成功穿越南极内陆冰盖“大锅底”,进入冰盖最高处的冰穹A地区。  当地时间早上8时(北京时间上午11时),昆仑队5辆雪地车从距离中山站990公里处的营地出发,不久即来到总体地形像一口锅一样的长距离大起伏路段,科考队员们称其为“大锅底”。  这段路程起伏

60年来天文学家不断“熟悉”太阳

  新华网南京10月5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了解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天文学家对太阳运动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一些领域已逐步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今年7月22日的日全食观测中,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天文系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作的“中国2009日全食中心线联测项目”胜利完成

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大洋钻探有多牛

  一望无际的美丽南海再次迎来了蓝色的“决心”号,中外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第三次大洋钻探。近半个世纪以来,利用大洋钻探的先进技术,科学家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创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学一个接一个学术亮点。  从夭折的“莫霍计划”到大洋钻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