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历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第一次:1997年,在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南极内陆冰盖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考察期间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4.5摄氏度,所有队员的脸部都出现不同程度冻伤。 第三次:1999年,在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期间,10名考察队员进入冰穹A地区。这是当时南极考察中地面车队到达的标高最高点。此次冰盖考察历时50天,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次:2002年,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在距中山站170公里处架设1台自动气象站。 第五次:2005年,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13名考察队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冰穹A最高点,并开展了科学考察工作。 第六次:2008年北京时间1月12日14时45分......阅读全文

中国历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第一次:1997年,在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南极内陆冰盖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考察期间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4.5摄氏度,所有队员

南极内陆冰盖发现彗星尘埃:可能来自外太空

  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站:地球最南端的"世博会"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网站报道,法国与意大利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C地区发现了外星微粒,这些保存完好、由含有有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可能来自于外太空的彗星。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中部雪原发现彗

撤离南极冰盖之巅

科考队员在查看昆仑站天文区的巡天望远镜AST3—2。昆仑站旁的营地。  1月24日,在完成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各项科考任务后,中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撤离昆仑站营地,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之旅。

南极海床反弹或延缓冰盖崩塌

  日前从南极传来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估算结果,在过去的25年里,这块大陆已经损失了3万亿吨的冰——其中大部分来自脆弱的西南极冰盖,而就在这25年里,冰的流失速度增加了两倍。尽管西南极洲在这段时间内只贡献了6毫米的海平面上升,但科学家说,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冰盖的崩塌可能会

南极冰盖对气温升高有“韧性”

  1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的两项研究显示,西南极洲冰盖在过去约1.5万年间大幅融化后又有所恢复,而东南极洲冰盖过去800万年中基本没有融化,但这两种机制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项对西南极洲的研究发现,约1.45万年前到9000年前,海平面以下的冰盖部分

南极海床反弹或延缓冰盖崩塌

松岛冰川是西南极洲最脆弱的冰川之一,它正被海水从下面融化。 图片来源:MARTIN JAKOBSSON 本报讯 日前从南极传来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估算结果,在过去的25年里,这块大陆已经损失了3万亿吨的冰——其中大部分来自脆弱的西南极冰盖,而就在这25年

东南极冰盖由内向外加速流动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22日测量的冰流速显示,距离中山站344公里处的东南极冰盖近14年来以平均每年22米的速度移动。结合其他数据,这说明东南极冰盖从内陆向边缘的冰流速逐渐增加。   南极冰盖是直接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体,分为东南极冰盖和西南极冰盖。测量南极冰盖的变化情况,对于认识南极环境

中国科学家将赴南极寻找150万年冰体

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上,到底有没有超过150万年的古老冰体?在中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内陆考察队员将继续到冰穹A地区进行寻找,为确定中国内陆冰盖科学考察站站址提供科学和评估依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第24次南极内陆考察队预备队长孙波说:“中国第24次南

南极冰盖之巅天文观测探秘

   连日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在昆仑站天文区安装、调试和维护天文台址监测设备和天文观测设备,调查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天文观测条件并开展天文观测。记者跟随他们,深入了解了工作情况。   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位于南纬80度,海拔超过4000米。在这里,极夜可提供连续数月不间断的

南极冰盖之巅深冰芯房探秘

  连日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维护昆仑站深冰芯场地和钻机。记者跟随他们,深入了解了南极冰盖之巅的深冰芯钻探过程。  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海拔4000多米、冰层厚度3000多米,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冰盖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深冰芯则如同大自然的“年轮”和历史档案馆,展现出百万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