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人员建立被子植物一新科

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子植物目、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已被建立。然而,对于大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分析,类群取样通常比较稀疏,一些目、科的范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传统分类学中,十字花目的山柑科是一个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类群,近年来已有多个属从该科中分出而被归于其它科。节蒴木属虽然一直被放在山柑科内,但由于形态学性状独特,系统位置和分类等级一直存在争议。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之端研究组选取十字花目12科39属57种的研究材料,利用4个叶绿体分子标记进行了这一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并首次对节蒴木属的孢粉学进行了研究。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节蒴木属应该从山柑科中分离出来。节蒴木属虽和木犀草科、斑果藤属等4个分类群关系较近,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形态性状,包括对生叶、不明显的柱头、线状的子房、穴状的花粉外壁等。 鉴于节蒴木属与其近缘的分类群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结合分子系统学的......阅读全文

植物所科研人员建立被子植物一新科

  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子植物目、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已被建立。然而,对于大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分析,类群取样通常比较稀疏,一些目、科的范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传统分类学中,十字花目的山柑科是一个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类群,近年来已有多个属从该科中分出而被归于

微生物所等重建担子菌门骨干类群的演化时间和发育图谱

  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长期以来分类都是建立在比较形态学之上。近十几年来,在DNA测序基础上的真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发展迅速,随着测序样本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新物种被发现的同时,越来越多过去不曾知晓的进化分支也被揭示。目前真菌分类大多依赖于类群进化上的单系发生性和表型特征,并基于此构建分类体系。然而

微生物所等重建担子菌门骨干类群的演化时间和发育图谱

  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长期以来分类都是建立在比较形态学之上。近十几年来,在DNA测序基础上的真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发展迅速,随着测序样本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新物种被发现的同时,越来越多过去不曾知晓的进化分支也被揭示。目前真菌分类大多依赖于类群进化上的单系发生性和表型特征,并基于此构建分类体系。然而

基于108种樟目植物基因组及序列构建九分支系统进化树

  樟科(Lauraceae)是被子植物木兰亚纲(Magnoliidae)的重要类群,约有60属3500种,占木兰类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当前,樟科分类系统问题尚未解决,先前基于部分形态学特征建立的无根藤亚科和樟亚科,以及樟亚科中的厚壳桂族、鳄梨族和月桂族备受争议。  为了确定樟科植物的族(tribe

甲虫生殖器进化的一种新机制 隐翅虫的内囊螺旋式外翻

  交配繁殖是绝大多数有性繁殖动物(不包括体外受精动物)能够长期生存与繁衍的前提,而在这些动物中,如果交配器官——阳茎退化或消失,但又能够保持交配繁衍的物种生物学功能,是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的一个相互对立、又非常矛盾的科学问题。这一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物种分化与生殖隔离的本质,理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新进展

  孢粉形态学作为广义形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植物高等级分类阶元的一个重要依据。大量花粉形态数据的不断累积,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花粉形态性状重新审视被子植物各大分支及目和科的系统演化关系成为可能。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红和李德铢带领的研究团队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教

昆明植物所国产块菌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块菌在商业贸易上称为“松露”。块菌是稀缺的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不可取代的生态价值,且由于其味特殊、价甚钻石,被誉为“厨房里黑钻石”、“上帝的食物”,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奇珍异馐。   近十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及重要方向

解密“花花”世界

花器官数目不固定的黑种草 孔宏智团队制图孔宏智与黑种草 植物所供图花瓣呈长条形的准噶尔金莲花 孔宏智摄花冠裂片呈流苏状的栝楼 孔宏智摄  刚刚落幕的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全世界的奇珍异花,它们千娇百媚、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那么,花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种类?不同类型的花之间有何关系?

我科学家确认两个哺乳动物新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大学等合作单位在缺齿鼩(qú)属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了缺齿鼩属的一个新物种——霍氏缺齿鼩,并重新确立了该属一亚种烟黑缺齿鼩的种级地位,此举增加了两个哺乳动物新物种。该研究成果以“缺齿鼩属整合系统分析及一新种描记”为题,发表在国际

大环柄菇属及其近缘属真菌的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大环柄菇属及其近缘属真菌的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大环柄菇属Macrolepiota Singer、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 Pat.、白环蘑属Leucoagaricus(Locq.)Singer和丝盖环柄菇属Sericeomyces Heinem.是白鬼伞族的几个近缘属,隶属担子菌门Bas

昆明动物所等在缺齿鼩属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缺齿鼩属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Integrative systematic analyses of the genus Chodsigoa (Mammalia: Eulipotyphla: Soricidae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北京生科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7月12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召开。北京生科院院长康乐研究员宣读了成立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的通知,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相关领域研究员、教授做了

中科院北京生科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7月12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召开。北京生科院院长康乐研究员宣读了成立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的通知,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相关领域研究员、教授做了代表中国全球变化

我国学者发现蕨类植物新科:牙蕨科Pteridryaceae

  叉蕨科Tectariaceae一直是蕨类分子系统和分类学研究中争议最大的类群之一,其单系性和范畴一直饱受争议,加之形态上的混乱,叉蕨科的分类一直是蕨类植物研究的一个难题。近几年虽然大量的样品和基因片段被用于叉蕨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但叉蕨科的单系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下的系统关系也一直没有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追溯“杰青情缘”:那些年,我们是杰青

  对于许多科研工作者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杰青基金带来的不仅是科研资金,更是一个研究兴趣得以延续的平台。这个平台使他们获得了开拓学术领域的机遇以及完善科研版图的条件。 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院士陈小明在做实验。   有一群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成为研究领域内的佼佼者

南京古生物所利用化石分子阐明天牛的演化历史

  天牛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昆虫。天牛和叶甲组成的叶甲总科,是鞘翅目(甲虫)中最丰富类群之一。中生代叶甲总科化石极其稀少,迄今尚未发现明确的天牛化石。由于化石记录缺失,学界对天牛及叶甲总科的起源和辐射时间仍有较大差异。不同分子数据和计算方法也给出了相差极大的结果。先前不同研究组分别基于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自然条件下,植物叶片接受到的光照强度随时在波动,时而光照不足,时而光能过剩。当光强突然增加时,植物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容易造成光系统I活性损伤并影响植物生长。根据光合作用理论模型,环式电子传递和水水循环这两种替代电子传递途径都可以保护被子植物的光系统I活性免受波动光强的损伤。然而一直以来,环式电子

水循环在被子植物适应波动光强中的调控作用

自然条件下,植物叶片接受到的光照强度随时在波动,时而光照不足,时而光能过剩。当光强突然增加时,植物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容易造成光系统活性损伤并影响植物生长。根据光合作用理论模型,环式电子传递和水水循环这两种替代电子传递途径都可以保护被子植物的光系统活性免受波动光强的损伤。然而一直以来,环式电子传递介导

昆明植物所在微型真菌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通常以植物病原体或内生的方式存在。据前人研究,它是一个包含300多种新化合物和具有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属,因此成为很多新化合物骨架筛选的目标。目前发现该属的许多新化合物都是来自于该属未命名的种。针对该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开始于2011年,截止到2014年7

山苍子基因组图谱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机制

  山苍子,是我国南方家喻户晓的一种香树,其果实有香气,无毒,可治疗急性肺炎,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山苍子精油还是高级化妆品紫罗兰酮的原料。山苍子花 陈炳华摄  4月3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研究员汪阳东团队的重要成果。该团队成功组装全球首个染色

版纳植物园新樟属系统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樟科(Lauraceae)是被子植物基部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其植物种类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巨大的价值,但至今对樟科植物系统演化关系的认识却碍于樟科植物的花小而树体高大和研究相对薄弱等原因,仍十分模糊不清。   新樟属(Neocinnamomum H. Liu)是分布于亚洲东南部

新研究确认被子植物八大主干支(祖传系)和22个分支

  被子植物的崛起重塑了全球各大陆块主要生态系统格局,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快速演化问题是植物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1879年,达尔文在给时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主任J. D. Hooker爵士的信中称之为一个“恼人之谜”。此后的140年间,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一直是植物学、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

初心薪火相传|守护绿色明珠 瞄准世界一流

   与国家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迎来90岁华诞。  “90年来,我们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华南植物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了新时代。”

演化时间可成为划分真菌分类等级新标准

  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瑞琳课题组首次把真菌的演化时间应用于确定分类等级和分类系统重建工作中,制定了演化时间作为确定分类等级的一个新标准。她说:“在划分单系类群的分类等级时,相同分类等级的演化时间应大体一致;高分类等级的演化时间要早于低分类等级的原则。”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真菌学领域的权威期刊

科研人员发现蕨类植物新“科”

  9月17日,记者从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获悉,该园刘红梅博士及其合作者经过6年研究论证,终于研究发现蕨类植物—新“科”——“爬树蕨科”。这一科研成果8月24日已在国际最权威的植物分类学杂志《分类学》(Taxon)上发表,标志着深圳的蕨类植物研究正式跻身国际前列。   据了解,从1929年我国的

DNA条形码技术介绍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技术。该技术为研究物种的进化 规律 、遗传变异、系统发育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提供理论依据。由于该技术具有利用生物种群中的某些遗传保守性很强的DNA片段进行物种鉴定和亲缘关系的定位,了解其分支来源,甚至可以预知其进化方向等,使其成为近年来生

我国学者揭示PsMYB12-bHLH-WD40调控牡丹色斑形成分子机制

  植物的花瓣中会出现色素分布差异,从而形成斑点或条纹等。这种色斑性状在百合科、兰科、菊科、罂粟科、蝶形花科和芍药科等多种植物类群中出现,尤其是现代许多栽培品种拥有新奇色斑。色斑的大小、颜色和分布是植物进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创新的综合结果,对于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关于色斑形成的分

研究发现种子跨洋扩散是植物洲际间断分布格局形成机制

  地球上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复杂多样,一些类群呈现出洲际间断分布样式,但这一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一直困扰着生物地理学研究者。物种扩散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早在1856年,达尔文就提出种子“跨洋长距离扩散”假说试图解释这种分布格局。随着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学说的发展,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