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人员建立被子植物一新科

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子植物目、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已被建立。然而,对于大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分析,类群取样通常比较稀疏,一些目、科的范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传统分类学中,十字花目的山柑科是一个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类群,近年来已有多个属从该科中分出而被归于其它科。节蒴木属虽然一直被放在山柑科内,但由于形态学性状独特,系统位置和分类等级一直存在争议。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之端研究组选取十字花目12科39属57种的研究材料,利用4个叶绿体分子标记进行了这一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并首次对节蒴木属的孢粉学进行了研究。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节蒴木属应该从山柑科中分离出来。节蒴木属虽和木犀草科、斑果藤属等4个分类群关系较近,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形态性状,包括对生叶、不明显的柱头、线状的子房、穴状的花粉外壁等。 鉴于节蒴木属与其近缘的分类群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结合分子系统学的......阅读全文

植物所科研人员建立被子植物一新科

  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子植物目、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已被建立。然而,对于大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分析,类群取样通常比较稀疏,一些目、科的范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传统分类学中,十字花目的山柑科是一个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类群,近年来已有多个属从该科中分出而被归于

研究人员建立被子植物一新科

  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子植物目、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已被建立。然而,对于大尺度上的系统发育分析,类群取样通常比较稀疏,一些目、科的范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传统分类学中,十字花目的山柑科是一个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类群,近年来已有多个属从该科中分出而被归于其它科。节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花粉性状演化研究获新进展

  孢粉形态学作为广义形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植物高等级分类阶元的一个重要依据。大量花粉形态数据的不断累积,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花粉形态性状重新审视被子植物各大分支及目和科的系统演化关系成为可能。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红和李德铢带领的研究团队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教

拟南芥研究揭密被子植物阻止多精受精分子机制

    三个受体负责阻止多花粉管穿出受精。(瞿礼嘉供图)    1月20日,《科学》刊发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瞿礼嘉实验室研究成果,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每个胚珠仅允许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的隔膜进入其内进行受精。    正常情况下,

南京古生物所利用化石分子阐明天牛的演化历史

  天牛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昆虫。天牛和叶甲组成的叶甲总科,是鞘翅目(甲虫)中最丰富类群之一。中生代叶甲总科化石极其稀少,迄今尚未发现明确的天牛化石。由于化石记录缺失,学界对天牛及叶甲总科的起源和辐射时间仍有较大差异。不同分子数据和计算方法也给出了相差极大的结果。先前不同研究组分别基于

动物所在分子系统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是两种文献中最为主要的构建系统发育树的两种方法。在构建系统发育树之前,研究人员一般都需要对比对后的多条基因序列进行最优进化模型选择。目前,通常使用的模型选择软件,如ModelTest等,其实包含似然比检验(LRT)、赤池信息标准(AIC

昆明动物所在食肉目分子系统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食肉目犬型超科(Caniformia)各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是近年来食肉目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的热点,至今仍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尤其是小熊猫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小熊猫因其似熊非熊的形态特征,使得它的进化地位存在很大的争议,无法得到解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云南大

研究团队在被子植物唇形分支花粉性状演化研究中获进展

  被子植物的花粉具有多样性且携带信息,在植物生活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理想材料。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生态学、古生物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农学、林学乃至医学等研究中。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学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利用花粉性状寻找

昆明植物所合作在被子植物花粉性状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二十多年来,通过DNA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断生物演化关系已经成为系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APG系统为探索被子植物演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二百多年前花粉形态学就已作为分类学研究的证据,至今已形成可观的数据积累,使得利用花粉形态性状重新审视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成为可

我国科学家揭示被子植物防止多精受精分子机制

本报北京1月24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团队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揭示了为什么每个胚珠只有一根花粉管进入并受精的原因。该成果近日以《拟南芥中快速碱化因子RALF小肽介导的信号途径控制阻止多花粉管穿出现象》为题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