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ll免费论文:转录调控的新思路

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转座子和piRNA对染色质模式,以及基因表达的广泛影响,对于未来深入探索这一沉默途径,以及染色质状态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目前可免费获取。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Julius Brennecke,这位学者师出名门(师从Gregory J. Hannon ),在miRNAs研究道路上一路领先,曾发现多种新型小RNA分子,开拓小RNA研究的领域,并指出小RNA分子的类型比我们最初猜想的更多。同时,人们已知的每一类小RNA起作用的方式比此前认为的要更多。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受到转座子活性的影响,会引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之前的研究曾指出转座子这种潜在危险的遗传元件如果失去控制,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寄生物基因组肆意泛滥,影响生物功能。因此生物机体配备了piRNA途径,用以沉默转座子。 piRNAs是26-31个核苷酸长度,结......阅读全文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基因技术专题-2

RNAi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的一项崭新技术,它利用了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引起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特异性沉默(silencing)现象,其本质是siRNA与对应

研究发现PANDAS复合物在piRNA调控异染色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转座子(transposon)由冷泉港实验室Barbara McClintock(诺贝尔奖)首先在玉米中发现。转座子又被称为“跳跃基因”,类似于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DNA,以达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转座子的“跳跃”可能会产生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动物不孕不育。有多

Nature 表观遗传学进展将遗传学、环境与疾病联系了起来!

  21世纪,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其产生了让研究人员感兴趣和憧憬的东西,当然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传的成分,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表观遗传学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如何演变的,同时分析了近年来改变科学家们对生物学理解的一些研究进展;我们讨论了表观遗传学和DNA序列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观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科学家们在机体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Sci Transl Med:科学家们利用炎症来治疗炎症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8217  加拿大基南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模型中发现了一种治疗包括关节炎在内的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NIBS何新建连发Plant Cell、PLOS Genetics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何新建博士带领的课题组,主要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运用遗传学研究方法,结合蛋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分子机理,并研究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作用。近期,何新建博士带领的两项重要学术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lant

一文了解甲基化研究领域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甲基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Vossman/ Wikipedia  【1】Nature:母体维生素C调节DNA甲基化重编程和生殖细胞产生  doi:10.1038/s41586-019-1536-1  发育通常被认为是在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Cell杂志最受关注十篇文章(12月)

  Cell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1. Hall

Nature子刊发布大脑表观遗传学重要图谱

  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在人类大脑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实际上在胚胎和成人大脑中,神经干细胞增殖并通过一些受到高度调控的过程生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包括DNA和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s调控在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神经发生的不同阶段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也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科学家揭开“垃圾”DNA的神秘角色!

  生物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既然几乎所有具体的生理机能都要由蛋白质来完成,那么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应该是没有用的,可以称为“垃圾DNA”;而且人类基因组项目发现人的基因组中仅有1.5%的序列是给蛋白质编码的,其余的98.5%的序列是以前认为的“垃圾”DNA。  此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名为E

组蛋白研究进展速览!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析科学家们在组蛋白研究上取得的新成就,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Daniel N. Weinberg et al,doi:10.1038/s41586-019-1534-3  【1】Nature:揭示组蛋白标记H3K36me2招募DNMT3A并影响基因间DN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为你解密ATAC-seq研究方案

ATAC-seq最近几年是比较火的一种测序技术。那ATAC-seq技术到底什么呢?ATAC-seq的全称是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 运用测序手段研究转座酶可接近的染色质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转座酶

在纤毛虫鉴定了DNA6m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及阐明生物学功能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转座子抑制,基因表达,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核生物中最主要的DNA甲基化修饰是5-甲基胞嘧啶(5mC)。由于其在真核生物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以前的研究集中表征5mC。相反,N6-甲基腺嘌呤DNA(6mA)修饰是原核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杰出女科学家再发Cell解析调控机制

  来自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DEAD-box家族蛋白中两个成员:UAP56和Vasa在piRNA生成和功能行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指出了一种新型核周转录沉默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麻省大学医学院生物信息学和整合生物学部的翁志萍

Cell 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Cell 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狙击艾滋病毒――“引蛇出洞”还是“关门打狗”?

  曾庆平   有很多非专业或跨专业人士对于人类为何数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难题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马”机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毁”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专门感染并杀死免疫细胞。不过,只要它们在免疫细胞内复制并产生新的病毒,人体都能立即识别它们并设法

m6A修饰新功能——调控染色质状态和转录活性

m6A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化学修饰,能够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癌症发生发展、细胞分化、压力应答、免疫反应以及神经发育等方面。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探究m6A对蛋白编码基因的调控——即影响mRNA稳定性或翻译效率。2020年1月17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韩大力和同济

上海生科院首次揭示一条新lncRNA调控MYC转录的新机制

  3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论文Human colorectal cancer-specific CCAT1-L lncRNA regulates long-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