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科学新闻》盘点2012年25大科学故事

①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有助于对物质的理解 2012年过去了,但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的编辑们并没有忘记那些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科学故事。 在这份年度最佳科学新闻榜单上,前两个故事曾让小编们通宵达旦地加过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们在网上收看视频直播,那一边在日内瓦,物理学家们正在举行发布会,宣布发现了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希格斯玻色子;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小编们又熬了个通宵,这次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探测器于8月6日一早(美国东部时间)登陆火星。 当然,也有一些夺走小编美梦的故事,则是因为它们的可怕影响。2012年6月,研究人员在两份争议性论文中描述道,禽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发生突变,以使其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如果全球流感大流行还不足以让小编们睁眼到天亮,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气候变暖了,气候变暖已从一个遥远未来的理论问题,变成明确和现实的危险。一些最新研究将今年创纪录的热浪和干旱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阅读全文

科学新闻:科学家如何帮忙

  特别是科学记者常常理解他们撰写的话题并且知道该联系谁   《自然》杂志的一篇社论说,科学新闻可能面临威胁,但是科学家仍然可以帮助确保报道知情且准确。   一些科学家把媒体视为一种公共关系服务,用于解释新的科学、影响公众的理解,并向政界人士强调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这篇社论说,但

《科学新闻》:朝鲜科学蹒跚而行

  在培育出阿拉伯胶树芽茎一个月后,Un Song Gun的科研小组将这种最坚硬的样本转植到野外,这些树木每年长高2米   近年来朝鲜终于认识到,坚持其“主体性”的原则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科研,排斥或拒绝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   在北京的一个重点实验室,一位女学生指着匆忙走过的一个花格

“科学之夜”聚焦2014的“科学”与“新闻”

   1月31日晚6点半,原本静谧的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开始熙熙攘攘。不少理工科模样的学生簇拥着走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一楼讲堂,兴奋地讨论着即将举行的“科学之夜”中国科学报社年度盛典。  今夜,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学科领域、各行各业的科技大牛。  陈佳洱、郭雷、沈保根、魏江春、韩布兴、匡廷

《科学新闻》:“天山”上的科研

  科研人员对于科学的执著和热情,使得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阻碍都可以克服,他们坚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进行与地域特色契合的研究。   中石化集团公司西北石油分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的重点探井   张利莉教授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可谓是小有收获:她所承担的“973”预研项目——“新疆连作棉田土壤

《科学》预测2022年新闻“头条”

12月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对2022年全球科学领域值得关注的事件进行了预测。新冠肺炎依然是焦点。随着世界进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3年,研究人员正在努力了解最新的变体奥密克戎对新冠疫情轨迹可能意味着什么。考虑到全球感染的绝对数量,2022年新冠病毒可能会出现更多变种。同时,科学家正在开发新一代疫苗

《科学新闻》社论:药监出路

  距离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仅仅隔了三年,6月13日,中组部新闻发言人证实,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其职务也被免去。   而就在两个月前,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调研员卫良等五名药监局官员也被批捕。  我们想要问的是,为何经过郑筱萸事件

《科学新闻》:地心争夺战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12月9日11:30,旧金山Moscone会展中心,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专项(SinoProbe)首席科学家董树文和他的伙伴们站在了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年会新闻中心的主席台上。   在这场题为《SinoProbe:一个前所未有的洞察地球最大大陆内部的科学计划》的新

《科学新闻》:“中国哈勃”迟发内幕

  中国需要有一个如同NASA或欧洲空间局那样的独立机构,直接负责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作为科学家,我感觉到一种耻辱,新华社早已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2010年的发射计划,如今各国学者都在关注,我们却发射不了!”说话人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李惕碚,他

《科学新闻》:基因体检,昂贵的鸡肋

  基因体检并不比传统的体检更优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比做基因体检重要得多  打着科学旗号开展基因体检业务的美国公司,正受到来自科学家的质疑。  美国国会日前开始对从事基因体检服务的商业公司进行调查。包括23andMe、Navigenics、Pathway Genomics等业界知

《科学新闻》:“985”“211”停招之后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中国高教界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斥巨资支持一批高校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击,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属于研究型大学。   如今,在“211工程”实施16年,“985工程”实施13年之后,两个工程都停止接纳新进。这是今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