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农作物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吗?

气候变化威胁着全世界的粮食作物。如今科学家正在把他们的努力重新集中到作物耐性而不是产量上来。 气候变化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它对全世界粮食供应的影响。最坏的设想情况非常严重:非洲荒漠草原地区的谷物产量减少,亚洲的水稻栽培将受到威胁,蔬菜也会减产——土豆和豆类有可能灭绝——而畜牧业和渔业将受到严重的压力。 气候变化正在让农作物科学家重新审视他们的研究议程。此前,他们的重点主要放在改进产量上。但是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几份报告相继警告干旱和洪水的增加将改变作物系统,“抵御气候变化”的作物已经变得至关重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各个研究所正在研究如何让作物更加耐受环境压力。 非洲的荒漠草原地区将由于气候变化而造成粮食减产。 当前的无知 但是这些努力面临着阻力,因为几乎没有气候模型能预测单个地区的变化,这让预测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每个区域的特定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工作变得很困难。 IPCC的联合主席......阅读全文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国际科技合作泽被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年度大会12月3日~7日在京举行 世界最大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联盟——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年度大会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向大会致信祝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农业的科技进展”。 近年来各国取得的一批农业研究成果亮相2007国际农业研究磋商

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基金会启动全球野生种子搜寻

挪威是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库的所在地  一个收集全世界主粮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的野生亲缘物种的种子的国际项目已经收到了第一笔资助。  12月10日挪威承诺为该项目提供5000万美元,预计它将用10年完成。挪威的位于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德群岛是全世界最大的种子库的所在地。 

2020年度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项目指南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国自然发布农业、生物、气候等合作指南 项目经费最高200万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

林而达:IPCC如何开展农业研究

   背景资料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的跨政府组织,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推动了气候公约的谈

《科学》杂志聚焦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想弄清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  我们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  侯瑞兴(音译)在一块块的冬麦田间曲折地前进着,最终驻足于悬挂着红外线加热器的横梁下。为了模拟气候变化,中国山东省禹城综合农业试验站每隔15米就会安置一盏灯,这些临时使用的设备可以将室温升高1

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91项。根据我委相关规定,经过初步审查,并与巴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为16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

气候无常变化,农业精准预言

  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作物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事实上,更为精准的评估方法应该被拓展到重要粮食作物预测中。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教授朱艳领衔的科研团队,将农业信息学与作物栽培学相结合,发展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和生产力预测预警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及智能

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共55项!国家基金委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项目,共计55项。详情如下:一、中国-日本  2019年双方在“环境可持续修复”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及双方机构共同协商,以下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2

农业部十二五将建400个以上实验室(站)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部署“十二五”农业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农业科技发

基金委与CGIAR、UNEP合作项目初审通过名单公布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将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经公开征集,并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分别共有19项和1项申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不过是一个新的物种,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是解决粮食危机、减缓气候变暖的良药,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灭绝人性的巨大阴谋。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府决策

许智宏院士:用通俗语言向公众解释转基因

前段时间,有关转基因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转基因作物到底安不安全?带着疑问,《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  许智宏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如此强烈,其实是因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进行作物育种的历史毕竟较短,公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与未来

中储粮:目前粮价上涨仍在可控范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谈中国的粮食调控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国际米价出现大的涨幅,表面看,由于我们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因而亚洲米价此番上涨几乎没有影响,但从一个相对更长的周期,它对国内稻谷供需市场是否仍然构成潜在

《星际穿越》科学考:玉米为何能成为“末日作物”?

  把人类的未来推向近乎末日的绝境,是不少科幻大片所津津乐道的故事背景。最近热映的电影《星际穿越》在这方面也不免俗。影片中,激发人们穿越虫洞寻找新家园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球环境的极度恶化:高温、干旱和疫病席卷了全球,人类只能依靠种植玉米苟延残喘……  在这部聘请了多为知名科学家作为科学顾问的影片中,虫

基金委公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初审结果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8个中心(研究所)将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经公开征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共有以下25项申请通过初审:&nb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科学家忧虑高温导致农作物减产

美国拉巴斯市笼罩在森林大火形成的雾霾之中  在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农作物科学家在思考一个奇怪的问题: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险是否只是高温而已?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采集并综合关于气候变化的数据,将关注点放在冰川融化以及水循环的其他明显变化上,也因此,季节性降雨和

基金委与CGIAR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8个中心(研究所)将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经公开征集,共收到20项申请。根据我委有关规定,共有以下17项申请通过初审: 序号 科学部编号 项目名称 申请人依托单位

彼昂院士团队探明植物响应重金属27个关键蛋白

   谈到重金属污染,公众首先想起的就是镉大米及其危害,而这只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起点。他们想搞清楚,受到重金属污染时,植物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哪些响应机制与重金属污染有关。更现实一点,有没可能让重金属污染集中在蔬菜或水稻的非食用部位,从而减少其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正是广东省首批领军人才、华

基因库对于战胜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基因库帮助保存生物多样性   农业科学家M. S. Swaminathan说,基因库在保存培育抵御气候变化的作物所需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全球粮食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作物,诸如水稻和小麦。Swaminathan说,但是遗传同质性让它们很容易受到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环境压力

气候数据可提前预警作物歉收

  随着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各国政府和商业团体也越来越关注对作物产量的预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2日报道,一个由日本、美国、英国等多国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提出,气候数据可以在收获前的几个月帮助预测某些农作物的歉收情况。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1日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该研究由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争议中前行

  本文根据2016年4月14日许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讲堂”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讲座人:许智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曾获

气候变化的技术转移挑战

技术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新德里]从能效高的炉灶、太阳能灯到低排放的发电厂,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都是对气候变化之战的核心。   需要廉价而能够获得的技术从而实现低碳生活与适应气候新秩序。   而技术转移已经成为了下个月的哥本哈根峰会之前预备阶段的一个关键问题。全世界希

芒草:突围中国生物质能源困局?

  理论上,中国需要生态恢复的土地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如用来种芒草,按10吨/公顷的保守产量计算,一年干芒草产量能达10亿吨,如用于燃烧发电,即能达到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45%;而如果拿出5亿吨转化成乙醇,则能取代中国2010年全年的汽油用量。  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提法正变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