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洋所黄海浒苔绿潮交叉研究取得新进展

7月22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撰文介绍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姜鹏研究组林瀚智等人在黄海浒苔绿潮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3/6041/findings.full )。Science杂志认为,上述研究为揭示绿潮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多学科的研究思路。 2008年夏季暴发的黄海浒苔绿潮是世界已知最大规模的绿潮,绿潮的形成机制与过程研究已成为持续的国际热点。通过大范围采集样本并结合四个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漂浮浒苔在物种以及种内水平具有高度的遗传均一性,并结合海洋环境分析,发现2008年4月在南黄海中部形成了一个稳定存在时间长达近一个月的冷涡,该冷涡在春末夏初随风场北向运动,推测其发生与运动过程与漂浮浒苔生物量的汇聚、快速增殖与漂移直接相关。该项交叉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阅读全文

姚建年院士:中国化学给世界带来诸多惊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与国内各行各业一样,我国的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海洋所黄海绿潮浒苔溯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藻种质库研究团队在黄海绿潮浒苔溯源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自2007年开始,我国黄海连续6年暴发了大规模的漂浮浒苔绿潮,卫星数据显示浒苔首先从江苏南部沿海区域漂起。针对这一情况,该研究团队自2009-2012年起对江苏沿海进行了多站位连续调查,并开展了实验室

绿潮袭扰黄海 有效控制指日可待

  11日上午,来自国内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专家汇聚青岛,围绕2016年黄海绿潮最新调查和研究进展进行交流和研讨,连续多年暴发的黄海绿潮有望得到有效防控。  2007年以来,我国南黄海局部海域连续暴发大规模绿潮,对沿海旅游、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构成持续威胁。国家地方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在绿潮

浒苔肆虐警示黄海生态紊乱

工人正在打捞岸边的浒苔   近日,浒苔连续第五年入侵青岛,对岛城旅游、渔业养殖等带来一定影响。除有拦浒网阻隔的海岸外,青岛其他海湾、沙滩皆因浒苔变成了“草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鹏指出,浒苔是海水富营养化的典型表现生物。浒苔连年肆虐表明沿岸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导致

“透明海洋”工程 通过立体观测系统获取海洋环境综合信息

  犹如对浩瀚星空的痴迷,人类对于海洋深处的探索也从未止步。静水流深,在广袤神秘的深海,海水的运动有着怎样的规律?海温变化如何影响气候?如何更加清晰地观测海洋的动态并进行准确的预报?  近日召开的“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让“透明海洋”的概念走近公众。“透明海洋”就是通过建立海洋立体观测系

山东青岛遭浒苔侵袭:人类活动致海水富营养化

  这个夏天,阳光、沙滩、海水,这些青岛的城市名片,暂时让位给了“草原”。“到青岛看草原”已经成了当地一句戏谑。  所谓“草原”,其实是海水中一种大型绿藻浒苔高度聚集而引发的生态“奇观”。这些个体呈管状中空结构的单层细胞藻类,最短几十厘米,最长2米,无数的个体缠绕着、簇拥着,在风海流的作用下,源源不

唐启升:加强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适应性对策研究

  “蓝色国土”是当前世界沿海国家着力拓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的不断突出,我国所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已成为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地——沿海地区以13%的陆地国土面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特别是近海生态系统已成为

浒苔袭扰山东半岛 中科院专家“打浒”有妙招

6月18日,今年首波浒苔进袭青岛团岛湾。自2007年以来,浒苔已连续12年袭扰山东半岛。“打浒”也成了这里每年夏天都无法绕开的一项工作。 “2018年浒苔的总体规模要小于2017年,但过去12年的总体趋势是在增加,2016年达到最大规模,是2008年的2倍。”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

黄海浒苔绿潮连年爆发的起因、遗留效应与防控策略

  浒苔绿潮作为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2007年在我国黄海开始出现,但真正引起大众关注始于2008年夏季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前夕,青岛近海被大面积浒苔覆盖,蓝色海洋骤变为“海上草原”,带来巨大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自此之后,绿潮侵袭势不可挡,连续13年爆发,成为每年夏季黄海难以摆脱之痛。揭示浒苔绿潮缘何

面对年复一年的浒苔来袭,专家认为被动打“浒”不是办法

  最近,大面积的浒苔再次入侵我国黄海海域。尤其是在青岛,本该金灿灿的沙滩,却覆盖上绿油油的浒苔。放眼望去,一片草原风光。据报道,此次黄海沿岸暴发的绿藻规模创历史之最。   其实,从2007年开始,几乎每年夏季都会有浒苔来袭,给沿海养殖和旅游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浒苔缘何如此“凶猛”?近日,相

海洋不是人类最大的排污容器

  截至今年,浒苔入侵黄海海域已经持续了11年之久,成为沿岸居民非常熟悉、不得不去面对的一种藻类。由于预防措施增多和打捞手段的科学性提高以及相关研究认识的深入,今年浒苔的数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值得警惕的是,浒苔的数量虽然在下降,今年黄海却同时涌现出另外两种藻类,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这两种

海藻浒苔可望提炼出生物油 “钱景”诱人

  张士成介绍说,在220~320℃的水热条件下,浒苔经过10~30分钟即可得到生物油,1吨浒苔可制成230千克生物油。和大型海藻浒苔会引发海上绿潮一样,淡水蓝藻也会引起湖泊生态危机。张士成透露,目前他们已基本完成了将水葫芦变成生物油的相关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不久将公布。  转变发展方式虚实

中国海洋治污困境:环保局不下海 海洋局不上岸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海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她不仅是全球气候“调节器”,还为人类提供各类水产资源,承载三分之二以上国际货物运输。但随着沿海和海上经济活动疾速扩张,一方面,人类向海洋索取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又滥用海洋自净能力,让蓝色“母亲”不堪重负。 

初心薪火相传|守护绿色明珠 瞄准世界一流

   与国家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迎来90岁华诞。  “90年来,我们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华南植物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了新时代。”

苏纪兰院士:我国海洋战略要重视深海大洋研究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作了题为《从深海到近岸:我国海洋科学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从近岸到深海,苏纪兰对多重压力下的海洋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作了分析。苏纪兰提出,未来的国家海洋战略要重视对深海大洋的研究,进军深海

浒苔大规模暴发应急处置有了关键技术

  20多个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130位专家共同参与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浒苔大规模暴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日前在青岛通过了由国家科技部委托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浒苔大规模暴发现象,浒苔大规模暴发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严重影

青岛周边海域观测研究浮标系统成功布放并投入运行

  日前,一套3米综合观测研究浮标系统成功布放于青岛崂山头以东海域并投入运行,这是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承担建设的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第八套海洋观测研究浮标系统投入运行。   该观测研究浮标系统将主要通过加强对浒苔运移海域相关的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进行浒苔漂移路径的预报;

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日前组织召开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  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20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5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海洋科技图书共有16项成果拟获优。现予以公示

山东科技研发助力浒苔资源化利用变害为宝

  2008年春夏之交北京奥运会期间,黄海北部海域浒苔大爆发,不到两周时间浒苔实际覆盖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由于直接影响青岛奥帆赛的进行,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到2013年,浒苔已连续7年影响山东海域,如何有效利用浒苔这一爆发性资源,已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海藻综合利用的重要课题。   面对

浒苔多糖生物活性有新发现海苔高值化利用另辟蹊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针对影响环境和生态安全的天然原料——浒苔的高值化利用途径开展研究,初步探明了浒苔多糖在吸水、吸油、起泡等化工方面的功能活性和抗氧化、降血脂等方面的医用生物活性,并探索了浒苔多糖等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及下一步在食品药品领域产业化应

Excellence in Science|以科学技术创造新价值

访岛津制作所代表董事,社长及首席执行官上田辉久(博士)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岛津制作所是著名的测试仪器、医疗器械及工业设备的制造厂商,自1875年创业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不断钻研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岛津公司就先后研制出光

东北地理所冻融作用影响土壤物质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于晓菲博士在冻融作用影响土壤物质循环的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土壤学期刊SBB(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43(6): 1308-1320)上。   该论文研究了

中国大科学装置出版工程:揭开科学重器神秘面纱

说起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反应堆、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长短波授时系统和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相信很多人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实。作为近年来中国投入巨资建起的一批大科学装置,它们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任,却不为公众所熟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科学装置出版工程”第一辑,用《种子方舟》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380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蓝碳计划”期待更多“中国研究”

  蓝碳储存于滨海和海洋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但与大气碳库相比,关于蓝碳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如何加强对蓝碳的认知,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类活动释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

青岛浒苔利用:从谈“浒”色变到变废为宝

  2008年,浒苔的爆发成灾吸引了所有青岛人的目光,让许多人至今仍然谈“浒”色变。3年来,青岛的每个夏季,浒苔都会如期而至。不过,今天人们对浒苔的认识已发生了改变,让人头疼的绿藻也可以成为用途广泛的“宝贝”。一分为二“看”浒苔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一些人为因素,浒苔在我国东部沿

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最近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我国环境管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扣响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发令枪”3月31日,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环境管理转型是

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东海海洋科学观测浮标站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三期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的建设要求,11月3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海洋研究所承担建设的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黄海站)和东海海洋科学观测浮标站(东海站)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  验收会由资环局副局长常旭主持。验收专家组组长

日照至青岛近岸海域将受浒苔绿潮影响

  记者5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黄海浒苔绿潮继续向偏北方向飘移,日照至胶南南部近岸海域和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将受零星绿潮影响。   据介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近日坚持利用卫星、船舶、岸站对黄海绿潮进行监视监测,3日在黄海中部(119°18′E-121°25′E,34°30′N-36°08′N

烟台海岸带所在黄海绿潮与规模变异原因研究中取得进展

  自2007年至今,黄海夏季已连续13年出现大规模绿潮。黄海大规模的漂浮浒苔绿潮被认为是由黄海西部的紫菜养殖引起,即在四、五月份一个紫菜养殖周期结束养殖筏架回收时,其上附着生长的大量浒苔绿藻被清除至海水中,在漂浮状态下大量生长,形成大规模的绿潮。   然而,黄海紫菜养殖在当地有40多年的历史,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