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在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的发生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哺乳动物胚胎在输卵管中经一系列卵裂和分化形成囊胚。随后,囊胚迁移至子宫进行着床。着床前后,胚胎中部分细胞开始移动、重排和分化,启动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为胚胎体轴建立和器官发育奠定基础。早期胚胎发育和原肠运动发生异常往往导致妊娠失败和出生后器官缺陷等重大疾病。英国著名发育生物学家路易斯·沃伯特曾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不是出生、结婚和死亡,而是原肠运动”。 受限于伦理和研究技术等,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的研究非常有限。着床后胚胎发育对母体的依赖程度仍不清楚。 2019年10月31日,Science杂志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的一项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发生的工作,为研究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这项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王红梅课......阅读全文

猴子一生中“最重要时刻”首次体外重现

  英国著名发育生物学家路易斯·沃伯特曾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不是出生、结婚和死亡,而是原肠运动。”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借助该团队深耕多年建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体外培养系统,将食蟹猴囊胚体外培养至原肠运动出现,并进一步发育至受精后20天,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

中国科学家实现体外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发生过程

  对人类来说,有没有比出生、死亡或婚姻更重要的事?  科学家认为有。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推动细胞有序迁移并分化形成三个胚层的原肠运动,更被认为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发育的里程碑事件。  北京时间11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科学家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神秘面纱”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哺乳动物胚胎在输卵管中经一系列卵裂和分化形成囊胚。随后,囊胚迁移至子宫进行着床。着床前后,胚胎中部分细胞开始移动、重排和分化,启动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为胚胎体轴建立和器官发育奠定基础。早期胚胎发育和

科学研究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原肠运动是早期胚胎发育最关键的阶段,早期胚胎发育和原肠运动发生异常往往导致妊娠失败和出生后器官缺陷等重大疾病。多年来,受限于伦理和研究技术等,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的研究非常有限,灵长类着床后胚胎发育对母体的依赖程度仍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昆明理工大学Science发文 解析灵长类胚胎早期着床后发育

  10月31日,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在线公开发表昆明理工大学高水平研究论文“Dissecting primate early post-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using long-term in vitro embryo culture”(运用体外培养体系解析灵长

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4月20日消息:在集中征集“2010年度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7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现对初审结果予以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6

Cell Research解析小鼠原肠期胚胎胚层形成的表观遗传规律

  细胞命运决定过程的调控机制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全能性的合子会依次经过桑椹胚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最终形成能够发挥完整生物学功能的个体。其中,外、中、内三个胚层形成的原肠运动时期对后续胚胎发育蓝图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在哺乳早期

2017年5月CRISPR/Cas亮点盘点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在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这些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操作流程

实验概要本实验详细介绍了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操作流程。实验原理转基因小鼠制备的基本原理是将改建后的目的基因(或基因组片段)用显微注射法注入供体小鼠的受精卵(或着床前胚胎细胞),然后将此受精卵(或着床前胚胎细胞)再植入受体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中,使其发育成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通过分

最新研究打开了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黑匣子”

  临床上,大约30%~40%的情况下,胚胎会出现无法着床或正常发育的现象,部分原因来自胚胎,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清晰。阐明胚胎从着床开始的早期发育情况,对不孕症的干预、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然而人类胚胎在植入子宫后的早期发育情况,由于伦理和技术的限制而长期处于“黑匣子”般的状态。  1

上海生科院等建立小鼠早期胚胎空间转录组图谱

  3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子刊《发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Spatial Transcriptome for the Molecular Annotatio

中国学者一周6篇CNS!浙大”开挂“

   看点预告  ● 浙大继续“开挂”,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团队10月刚完成Science首秀  ● 寻找马约拉纳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鸿钧团队发Science  本周,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6篇。  其中,浙大

2012年世界各国生物技术发展回顾

  美国   遗传学研究精彩纷呈;细胞学研究成果丰硕;药理学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与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学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出一种绘制DNA之间接触位点的新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一个细胞中完整DNA链——基因组的精确三维图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制造出一个能折叠成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徐国良院士Nature发文,破解胚胎发育背后的秘密

徐国良院士(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10月19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ET-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gastrulation by regulating Lefty–Nodal signalling”的论文,第一次在体内证明了D

中国学者10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十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的是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精细图谱,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的转基因哺乳动物,以及人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在大肠杆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体结构等。   首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

志贺氏菌属及检验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

志贺氏菌属及检验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

原肠运动时期始发态多能性的独特染色质状态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在《自然-遗传》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表观遗传组学分析揭示了原肠运动时期始发态多能性的独特染色质状态”(Epigenomic analysis of gastrulation identifies a unique chromatin state for prim

NBT特别关注丨6位大咖指引心肌干细胞领域“再生”

  2018年,Anversa实验室超过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这一事件对于心肌细胞治疗领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过去的18年间,许多医生和科学家以此不实结论花费数年进行的科学研究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使病人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在该领域里投入的数百万计资金也付之东流。然而,骨髓细胞或者是成体驻留的心肌

2016年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疾病模型,作为各种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制、药物筛选及开发、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类疾病状态相当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生活习惯、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病模型与真实疾病接近程度决定了我们的疾病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举行学术报告会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术年会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报告会由学部常委会副主任饶子和主持,百余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出席本次学术年会。  中科院外籍院士谢晓亮作了题为Single Cell Genomics: When Stochasticity Meets Pr

胚胎干细胞研究最新进展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细胞,它能够或发育成几乎所有人类的各种组织或器官,故其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人胚胎干细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140个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一)消化系统分泌实验  1.胃液分泌实验 胃液收集常选用狗和大白鼠。由狗右侧嘴角插入胃管收集胃液,大白鼠则需剖腹,从幽门端向胃内插入一直径约3mm的塑料管,在紧靠幽门处结扎固定,以收集胃液,可进行胃酸的测定和胃蛋白酶的测定。  2.胰液分泌实验 胰液收集可选用狗、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